鄭和環礁

鄭和環礁

鄭和環礁是鄭和群礁的另稱,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環礁,長軸由北東東到南西西,長56公里,寬19公里,環礁礁盤面積達2247平方公里,但出露海面的陸地面積只有0.557平方公里.環礁四周為750-1000米以上深海。礁內淺湖水深只有50-90米。

環礁邊緣有約40個水深20米的孤立小礁盤,分布著太平島敦謙沙洲鴻庥島南薰礁等。低潮時露出海面的還有舶蘭礁安達礁南華礁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和環礁
  • 主要名稱鄭和群礁
  • 長-寬:-長56公里寬l9公里
  • 礁盤面積:2247平方公里
  • 原陸地面積:0.557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地理環境

鄭和群礁在北緯10度19-25分,東經114度13-44分範圍內,是南沙西北部第四列環礁,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環礁,長約56公里,寬近20公里。鄭和環礁礁盤面織達2247平方公圼,但露出 海面的陸地面積只有0.557平方公里,僅占礁盤面積的四千分之一。內有多處沙洲、暗礁、礁暗灘等。
礁環形狀不甚規則,呈北東東一南西西走向。形勢複雜,水道險要。內間是風平浪靜的瀉湖,水深達10餘米,是天然的避風良港。
南沙高清圖—可看清大量的島礁灘沙名稱南沙高清圖—可看清大量的島礁灘沙名稱
礁湖水深50-90米,湖中有水深10米的珊瑚丘20多座。湖底沉澱物為薄層珊瑚沙和有孔蟲類沙。廣闊的湖盆被一湖底隆起攔腰截為東西西部分,東西湖盆間以狹窄水槽相通。環礁外圍為750-1000米深的深海。
環礁邊緣有約40個水深20米的孤立小礁盤,分布著太平島敦謙沙洲鴻庥島南薰礁等。低潮時露出海面的還有舶蘭礁安達礁南華礁等。

歷史沿革

1935年公布名稱為鐵沙礁。1947年和1983車公布名稱為鄭和群礁。我國明代航海家鄭和於1405年至1433年昔先後七次率領 大型船隊下西洋,為紀念鄭和功績,故名。有些外文圖書稱為Tizard Bank and Reefs。鄭和七下西洋時, 是從南海向外拓進的。
圍繞著此環礁邊緣,以西北角的太平鳥為起點,依次發育有敦謙沙洲、泊蘭灘、安達礁、鴻麻島、南華礁等島礁。鄭和群礁是南沙西北部第四列環礁,這列環礁在西南方還有大現礁小現礁福祿寺礁,在東北方還有恆礁北恆礁 等。
鄭和環礁整個群礁沙盤外就是750-1000米以上的深海。長軸大約56公里長(西南--東北),19公里 寬,中央的瀉湖大約50-90米深。沙盤上有幾個鳥礁浮出水面。
鄭和群礁的“門”分布於南、北、西三 面。北面有四個門,在太平島東,水深10-18米之間。一門距太平島14公里,二門距太平島6.5公里,三門距島3公里,四門在段東側,常用的是三門水道。南側有西門,一門在鴻麻鳥東北,深18米,二門在 126-鴻庥島西,深18米。西門在太平島西南4公里,深18米。

資料來源

上述資料來源:1987年廣東省地名委員會編、廣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南海諸島地名資料彙編》第195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