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傳寅

鄭傳寅

鄭傳寅,男,1946年11月8日出生於湖北省陽新縣,1965年9月由陽新縣第一中學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讀書,1970年7月本科畢業(當時大陸取消了學位制度)並留校任教至今。1989年晉升為武漢大學中文系副教授,1991年破格晉升為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1993年7月至1999年2月先後任武漢大學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 1999年5月至2003年7月任武漢大學人文學院藝術學系主任;2000年增列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博士生導師;2001年增列為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指導教師;1995年應邀赴德國特里爾大學講學;2005年3月至5月應台灣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邀請赴台進行合作研究,同時應邀到台灣大學文學院、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台灣成功大學中文系、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台灣世界新聞大學中文系、台灣藝術大學表演學院等單位講學;2010年11月應邀到台灣戲曲學院講學。現任武漢大學藝術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傳寅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省陽新縣
  • 出生日期:1946年11月8日
  • 職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
    武漢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
  • 代表作品:《中國戲曲文化概論》《古代戲曲與東方文化》等。
學術經歷,主持的科研項目,代表性著作、論文,獲獎勵及榮譽稱號,研究方向及學術影響,主要學術兼職,

學術經歷

1991年晉升為教授,1993年7月至1999年2月先後任武漢大學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1995年應邀赴德國特里爾大學講學,1999年11月至2003年7月任武漢大學人文學院藝術學系主任。1999年聘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戲劇戲曲學”專業兼職博士生指導教師。2001年增列為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指導教師,現為武漢大學藝術學系教授、武漢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藝術學系學術委員會主席,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鄭傳寅

主持的科研項目

  1. 國家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馬工程項目)“中國戲曲史”
  2. 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古典戲曲文學與東方文化研究”
3. 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中國古典悲劇與傳統文化研究”
4. 湖北省科技廳經濟與社會發展計畫項目:“戲曲文化與湖北地方劇種研究”
5.湖北省2003-2004年文藝研究重點招標項目:“文藝創作與道德建設”

代表性著作、論文

(一)專著、教材
1.專著:《傳統文化與古典戲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1992年重印;台灣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修訂版。
2.專著:《中國戲曲文化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台灣志一出版社1995年版;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修訂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再次修訂重印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修訂版。
3.專著:《古代戲曲與東方文化》(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最終成果,國家十五重點規劃圖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台灣國家出版社2010年版。
4.教材:《歐洲戲劇文學史》(與黃蓓合著,第一作者),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5.教材:《歐洲戲劇史》(與黃蓓合著,第一作者,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二)部分論文
1.《對“精神文明”的辛辣諷刺》,《外國文學研究》1980年3期;
2.《也談馬雅可夫斯基與賀敬之》,《武漢大學學報》1980年6期;
3.《李開先及其曲論》,《上海戲劇》1981年2期;
4.《以夢釋戲的心理分析方法臆說》,《武漢大學學報》1988年1期;
5.《色彩習俗與戲曲舞台的色彩選擇》,《戲劇藝術》1989年1期;
6.《隆禮貴義的倫理精神與古典戲曲的道德化傾向》,《武漢大學學報》1990年2期;
7.《論樂舞詩的歷史流程和藝術價值》,《武漢大學學報》1991年4期;
8.《悲喜沓見 離合環生——古典戲曲美學形態的優長與缺失》,《武漢大學學報》1992年6期;
9.《中西戲劇所表現的時間意識》,《武漢大學學報》1993年6期;
10.《宋代文學審美特徵形成芻議》,《武漢大學學報》1996年2期;
11.《中國戲曲晚熟的原因新探》,《文藝研究》1997年1期;
12.《中國古典悲劇二題》,《武漢大學學報》1997年6期;
13.《古典戲曲時空意識論》,《文藝研究》1998年6期;
14.《新時期戲曲文學創作的成就與缺失》,《北京大學學報》1999年1期;
15.《東方智慧——中國古典戲曲結構藝術論》,《戲劇》1999年4期;
16.《把有價值的社會生活轉化為審美對象》,1999年5月8日《人民日報》;
17.《論元雜劇中的“貪淫破家”悲劇》,《戲劇》2000年4期;
18.《戲曲程式的文化蘊涵與歷史命運》,《北京大學學報》2001年1期;
19.《論元南戲中的“貪淫破家”悲劇》,《武漢大學學報》2001年1期;
20.《〈張千替殺妻〉雜劇斠律》,《文藝研究》2001年2期;
21.《〈村樂堂〉雜劇斠律》,武漢大學《人文論叢》2001年卷(2002年出版);
22.《民俗與戲曲的俗文化品格》,《戲曲研究》第62輯(2003年6月);
23.《儒家文化的歷史地位及其對古典戲曲的影響》,《戲曲藝術》2003年4期;
24.《節日民俗與古代戲曲文化的傳播》,《東南大學學報》2004年1期;
25.《以夢釋戲的理論意義與美學價值》,《戲曲研究》第65輯,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26.《古典戲曲大團圓的民俗學解讀》,《戲曲藝術》2004年2期;
27.《精神的滲透與功能的混融》,《戲曲藝術》2004年4期;
28.《戲曲舞台色彩的表現功能與文化意義》,韓國《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5期。
29.《西學、國學與20世紀戲曲學》,《湖北大學學報》2005年5期;
30.《南戲體例“輸入”說質疑》,《武漢大學學報》2007年1期;
31.《大學戲曲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以大陸綜合大學為例》,《“戲曲教育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4月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出版;
32.《中國戲曲中的宗教劇及其特點》,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4期;
33.《中國與印度戲劇體例“逼肖”說質疑》,武漢大學《人文論叢》2007年卷;
34.《<牡丹亭>與宗教智慧》,《武漢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35.《新編崑劇<公孫子都>斠律》,《中國崑曲論壇》2008年卷,《戲曲藝術》2009年2期;
36.《地方戲如何進行跨文化傳播》,《戲曲研究》第七十九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9月版;
37.《歷史劇四題》,《中華戲曲》第四十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38.《元代宗教劇的蘊涵及遊戲品格》,《中國戲曲理論的本體與回歸 —— ’09中國戲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4月版;
39.《地域性·鄉土性·民間性——論地方戲的特質及其未來之走勢》,《湖北大學報》2010年6期;
40.《瑣細與平實中也有讓人震撼的內容——沈虹光劇作的藝術特色》,《江漢論壇》2011年9期;
41.《“跨文化京劇”的歷程與困境》,《東南大學學報》2012年6期。(與曾果果合作完成,第一作者);
42.《論元雜劇中的佛教劇》,《武漢大學學報》2013年1期。

獲獎勵及榮譽稱號

1.1989年獲美國王安漢學研究院頒發的“漢學研究獎助金”;
2.1989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頒發的“湖北省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3.1992年起領取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4.1995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
5.1995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湖北省首屆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6.1998年獲武漢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武漢市第六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7.1999年獲湖北省文聯頒發的“文藝理論明星獎”;
8.2001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湖北省第二屆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
9.2002年獲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0.2003年獲武漢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武漢市第八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11.2005年獲中國文聯第五屆文藝評論獎(理論文章類)二等獎;
12.2009年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五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類三等獎;
13.2011年獲武漢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武漢市第十二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與黃蓓合作完成,第一作者)。

研究方向及學術影響

主要從事古典戲曲研究,重點研究元明清戲曲文學,同時也關注戲曲從古典到現代的轉換,偶爾論及戲曲的當代發展。
先後出版了《傳統文化與古典戲曲》、《中國戲曲文化概論》兩部專著(在大陸出版後又都在台灣再版;又在大陸修訂再版),在《文藝研究》、《北京大學學報》、《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戲劇藝術》(上海戲劇學院學報)、《戲曲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所主辦)、《武漢大學學報》、《汕頭大學學報》、《戲曲藝術》(中國戲曲學院學報)、《東南大學學報》、《汕頭大學學報》、《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文藝報》等刊物上發表戲曲研究論文四十餘篇。其中有十四篇在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以及論文集上轉載,有兩篇被《新華文摘》轉摘。《文學遺產》、《文藝研究》分別在兩次學術會議綜述上肯定過鄭傳寅在會上的發言。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所研究員(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沈達人先生、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所研究員吳毓華先生、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導郭英德先生、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副研究員李玫先生、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吳志達先生、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講師王煜先生、台灣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洪惟助先生等同行專家分別在《人民日報》、《中國圖書評論》、《漢學研究》、《武漢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書評、點評,肯定鄭傳寅的學術貢獻。

主要學術兼職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 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
5. 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理事
6.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