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縣戰役

鄧縣戰役是1948年1月發生在河南省鄧縣縣城的戰役,結果共軍獲得勝利。此役共殲國民黨軍6900餘人,為創建桐柏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基本介紹

  • 名稱:鄧縣戰役
  • 地點:河南省鄧縣縣城
  • 時間:1948年1月
  • 參戰方:解放軍、國民黨軍隊
  • 結果:解放軍
  • 傷亡情況:解放軍傷亡300人
    國民黨軍隊6900餘人
戰役背景,戰役過程,

戰役背景

1947年12月3日,為挫敗國民黨軍隊對大別山的圍攻,擴大解放區,劉伯承、鄧小平決定實施戰略再展開,命令劉鄧大軍麾下第10縱隊西越平漢鐵路,開闢桐柏解放區。

戰役過程

1947年12月13日,劉伯承、鄧小平在湖北省應山縣的漿溪店召開10縱團以上幹部會議,下達進軍桐柏地區的命令,宣布成立中共桐柏區委員會、桐柏區行政公署和桐柏軍區;下設的3個地委、專署和軍分區同時宣布成立。會後,桐柏軍區各部隊神速分兵,分別向指定地區進發。12月15日,28旅84團遠程奔襲桐柏縣城,經1個多小時激戰,首戰告捷。桐柏宣布解放,縣愛國民主政府宣告成立。16日,桐柏區黨委、軍區機關進駐桐柏縣平氏鎮。20日,唐河縣城解放,21日,新野縣城解放。至此,8天時間內桐柏軍區部隊連克桐柏、棗陽、泌陽、唐河、新野5座縣城。中共中央致電劉鄧,慶祝10縱在桐柏之勝利。此時,鄧縣(今鄧州市)縣城成了桐柏區腹心唯一的一顆“釘子”,對桐柏新區的開闢與鞏固構成嚴重威脅。桐柏區黨委決定發起鄧縣戰役,拔掉這顆“釘子”。
鄧縣是南陽、襄陽、老河口3個軍事重鎮的聯結點,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盤踞在縣城的丁叔恆身兼宛西4縣(鄧縣、內鄉、鎮平、淅川)聯防第2支隊長、鄧(縣)新(野)聯防指揮官。當時,丁叔恆糾集11個民團和1個敢死隊計1.3萬人守鄧縣城。鄧縣城有內、外兩城,外城土築,內城磚砌,且有6丈寬、一丈多水深的護城河環繞。城牆至護城河之間密布鹿砦、地雷和明碉暗堡,易守難攻。
1948年1月9日,參加鄧縣戰役的桐柏軍區主力28旅和3分區86團、85團(4個連)到達指定地區。恰在這時,原中共豫西南工委委員孫鼎轉來鄧縣城防工事的重要情報,這對戰役的部署起到很大作用。桐柏軍區首長據此擬訂了作戰方案。
1948年1月11日,各參戰部隊進入攻擊位置,立即構築工事,組織火力,組編突擊隊,進行攻城準備。鄧縣縣委、縣政府動員民眾支援部隊一批木箱和柜子,戰士們將其裝滿泥土,放在塹壕前沿作掩護,一邊挖土一邊向前推進。城牆上守敵只見箱子、柜子移動,新土往上翻,卻不見人影,打又打不著,眼睜睜看著塹壕往前延伸。經過4天4夜的連續作業,縱橫交錯的塹壕直通到護城河邊。
水一丈多深的護城河是攻城的最大障礙。要想取得攻城成功,就必須先破閘放掉護城河水。位於城東北角的護城河泄水閘,水下設有鐵絲網,岸上碉堡密布,火力封鎖嚴密。在擔任主攻的28旅84團團長親自指揮下,3營戰士郭永生冒著嚴寒,跳入刺骨的河水裡,機智地躲過敵人的火力射擊,摸清了水閘的情況。
隨後,18名水性好的戰士組成突擊隊,在1連指導員蘇有信和郭永生帶領下潛入水下,經過連續爆破,於1月14日炸開了水閘,護城河水隨之滾滾流走。1月15日,水位下降到1米以下,消除了攻城的障礙。15日下午5時30分,總攻開始。84團的輕重機槍、迫擊炮和28旅的炮兵,在各團爆破組炸掉外圍碉堡後,集中火力射擊。攻城部隊躍過護城河,搭好梯子,迅猛登城,奮勇衝殺。至16日,我軍以傷亡300人的代價殲敵6900餘人,解放了鄧縣縣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