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漢字)

鄖(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鄖讀作yún,是形聲字,阝()為形,員(yún)為聲。本意為古代諸侯國名,為楚所滅,故地在湖北安陸縣(一說在鄖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鄖
  • 讀音:Yún
  • 詞性:名
  • 部首:阝(在右)
  • 筆劃數:九畫
  • 筆順編號:251253452
  • 五筆:KMBH
  • 倉頡:RONL
  • 統一碼:90E7
  • 字級:二級
  • 繁體:鄖
詳細解釋,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音韻方言,廣韻,方言,

詳細解釋

〖名〗
(1)周代諸侯國名,故地在今湖北安陸,一說在湖北鄖縣 [Yun state]
,漢南之國也。——《說文·邑部》
(2)古地名,春秋邑地,古代屬江蘇如皋,現江蘇海安縣城東鎮境內[Yun city]
左傳·哀公十一年》:“﹝衛太叔疾﹞死焉,殯於。”
(3)春秋吳地。在今江蘇省如皋縣東。
《春秋·哀公十二年》:“公會衛侯、宋皇瑗於。”
(4)用於地名,如鄖陽區(原鄖縣)和鄖西縣,都在湖北十堰市。
(5)姓氏用字
(釋義參考)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六】【邑部】鄖
漢南之國。從邑員聲。漢中有鄖關。羽文切

說文解字注

(鄖)漢南之國。左傳桓十一年。鄖人軍於蒲騷。宣四年。若敖娶於鄖。字或作䢵。杜曰。鄖國在江夏雲杜縣東南有鄖城。按二志江夏皆有雲杜。今湖北德安府府城卽故鄖都也。漢水自西北而東南。德安在漢水北而雲漢南者。漢之下游地勢處南也。春秋時楚滅鄖。故有鄖公辛。從邑。員聲。羽文切。十三部。漢中有鄖關。地理志曰。漢中郡長利有鄖關。史記貨殖傳曰。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按武關在今河南內鄉縣西百七十里。鄖關在今湖北鄖陽府西。張守節注貨殖傳曰。鄖關當為洵關。在金州洵陽縣。玉裁按。葢卽今鄖陽府舊上津縣。唐室亂時用通貢道者。東南通今鄖陽府。西通今陜西興安府洵陽縣。謂酈商傳之旬關卽鄖關可也。其關隘延長。不當謂兩地。鄖關去鄖國甚遠。其字同耳。故別言之。

康熙字典

《廣韻》《韻會》《正韻》𠀤於分切,音雲。國名。《說文》漢南之國。《左傳·桓十一年》鄖人軍於蒲騷。《注》鄖國,在江夏雲社縣東南有鄖城。
衞地。《左傳·哀十一年》衞太叔疾死,𣩵於鄖。
姓。或省作䢵。詳前䢵字注。

音韻方言

廣韻

拼音:yún 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
王分
平聲
三等
合口

方言

◎ 客家話:[海陸豐腔] run2 [客英字典] jun2 [台灣四縣腔] jun2
◎ 粵語:wan4
(音韻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