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飲僎賓執照

鄉飲僎賓執照

鄉飲僎賓執照是清宣統三年的“執照”文物,藏於陝西漢中市西鄉縣檔案館。

該執照四周為龍紋圖案,內容記錄了清政府頒發給本縣豐富里糧戶范成永,認定他為“僎賓”之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鄉飲僎賓執照
  • 館藏地點:漢中西鄉縣檔案館
  • 所屬年代:清宣統
何為“僎賓”?這得從中國古老的禮儀“鄉飲酒禮”說起。
鄉飲酒禮又叫鄉飲酒,最初就是鄉人湊在一起喝酒,經歷代政府提倡並逐步完善,遂成為古代社會敦倫常、行教化的官辦酒會,是古代嘉禮之一種,並以此為載體將“尊卑有別、長幼有序、臣忠子孝、兄友弟恭”的儒家禮教精神灌輸到社會之基層。
周代時鄉飲酒禮,以致仕之卿大夫為主持者,以賢者為“賓”,其次為“介”,再其次為“眾”。儀式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升降拜答,皆有嚴格規定。周代這種集會,常於每歲正月擇吉日舉行。漢代以後各郡縣往往於學校中行其禮。從隋唐實行科舉制度以後,則以州、縣長官為主人行鄉飲酒禮。
特別注重該禮儀的時代是朱氏王朝的明代,朱元璋別出心裁地規定:鄉飲酒禮遍及各州縣之鄉里。當時一百一十戶為一里,各里必須舉行鄉飲酒禮。集會宴飲以里長主之,與會者,以善、惡分列三等,不許混淆。凡年高德劭、遵紀守法者為上等;凡役差、課稅遲誤及曾犯小過並被杖責者為次等;凡作奸犯科、蠹政害民及曾犯杖徙之罪者為末等。三等子弟分別坐次,不得混淆。如有不遵序坐者,以違制論處,可以告官流放。朱皇帝的目的是借鄉飲酒禮將綱常倫理和道德教化施及大眾。根據《明史?卷二十九?嘉禮十三》記載,鄉飲酒禮之禮儀非常繁瑣,非簡言可道盡,有興趣者不妨翻《明史》一閱。
清代鄉飲酒禮沿明舊制而行之不輟,於每年正月十五與十月初一各舉行一次,由各府、州、縣正印官主持,在儒學明倫堂舉行。參加鄉飲酒禮的嘉賓統稱鄉飲賓,鄉飲賓分為鄉飲大賓、鄉飲僎賓、鄉飲介賓、鄉飲眾賓,諸賓皆本籍致仕官員或年高德劭、望重鄉里者充之,鄉飲賓之人選由當地學官考察,並出具“賓約”,報知縣(或知州、知府)覆核。覆核通過後還要逐級上報,由藩台轉呈巡撫,由撫院咨送吏部,由吏部呈皇帝批准。被皇帝批准為“鄉飲賓”的人,朝廷都要賞給頂戴品級,地方政府還要贈送匾額以示祝賀。
鄉飲大賓、鄉飲僎賓、鄉飲介賓、鄉飲眾賓皆有名額限制,以鄉飲大賓為尊,名額一人;鄉飲僎賓次之,名額一人;鄉飲介賓又次之,名額數人;鄉飲眾賓更次之,名額多人。
由此可知,當時西鄉一糧戶而能經層層報批,獲皇帝批准為僎賓,並頒發執照,層層批轉後送至本人,而在當年乃至後來的鄉飲酒禮上,范成永以一糧戶身份,在西鄉最高地方長官主持的“酒會”上獲得尊貴席位,該是怎樣難得之殊榮!
而根據這份文告記載,選拔、確認僎賓是不能由本地政府認定的,執照中寫道:“特邀靖邊縣學調署西鄉縣儒學正堂”,還要有推薦人:“管學員張步洲等以齒德俱優等情舉報”,最重要的是還要給范成永畫像,下結論:“現年五十六歲,中身,光面有須。到學據查,范成永實系勤儉持家忠厚待人”。享受的政治待遇也不低:“蟒補頂戴榮身”。這樣看來,這份“執照”更算得上是一份道德嘉獎令,西鄉的糧戶因為德高望重被朝廷任命為“僎賓”,這會讓西鄉人民多么的引以為榮!
文告中推薦人、參與選拔、收到執照的人都要在自己的名字上朱筆畫押,由此可見朝廷是如此重視選拔“僎賓”,選拔程式又是何等的嚴謹。更難能可貴的是從平民百姓中選拔出來的僎賓,而能參與到本地重大的官方主持的“酒會”,這對教化民眾,促進官民交流,緩和官民矛盾,意義非凡。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鄉飲酒禮至民國初年廢墜,遂逐漸演變成年初的“會春酒”,然“會春酒”已成為民間自發行為,政府官員不再是倡導和主持者。
附執照原文:
執 照
欽加五品銜\在任即選分縣特邀靖邊縣學\調署西鄉縣儒學正堂覃恩加三級馬\為發給執照事\案查鄉飲酒禮律載明\凡紳商士庶人等\年高有德者皆得仰邀\大典向由本學遴選題補著以各賓等用欽遵在案茲據\管學員張步洲等以齒德\優等情舉報\豐富里糧戶范成永現年五十六歲\中身\光面\有須\到學據查\范成永實系勤儉持家忠厚待人\尚符鄉評\堪膺僎賓之選\合行\發給執照\為此仰該賓\即日蟒補頂戴榮身\除備案詳報咨部註冊外須至執照者\宣統三年四月初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