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縣風俗——過年

鄄城縣風俗——過年

春節,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節
  • 英文名:Spring Festival
  • 別稱:新年,大年
  • 節日時間:農曆正月初一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中國
  • 節日起源:虞舜時期
  • 節日活動:祭祖、拜年
  • 節日飲食:吃水餃
  • 節日意義:辭舊迎新
介紹,時間安排,廿三,廿九,三十,除夕夜,正月初,正月十五,春節的寓意,

介紹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日子,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時間安排

廿三

俗稱小年,那天要打掃房子。送灶時一般都是在傍晚,跟灶爺爺一塊灑酒焚燒,讓他上天多說好話,還要擺貢品,灶君像旁的對聯一般都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要給灶王爺紮上一匹大馬,這時候我總是衝鋒在前,早早的用秸稈做好一匹漂亮的紙馬,此時大人們口中一邊誇讚,一邊念道:灶王爺,這是**給你扎的馬,將來保佑他考上大學,將來有個好的出路…

廿九

燉肉時,我早早的守候在鍋台旁,盡情的享受著鍋里飄散出來的肉香味,此時大人們總是先把煮好的肉問候一下各路神仙,保佑家人來年健康平安,事業順利等,再把燉好的骨頭拿出幾塊讓我們解饞。

三十

一大早就要起來貼春聯,下午要請去世的祖先們回家過年,每次我都是興高采烈的跟隨大人們到祖墳上香、磕頭,點上些鞭炮,把祖先們請到家中,掛上家譜。 人們藉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晚上吃餃子,眼看著熱騰騰的餃子出鍋了,大人們確不讓我們吃,先盛出幾碗放在神靈和祖先們前面,口中念道一遍,才允許我們開吃。

除夕夜

那時家裡沒有電視,一幫小夥伴們總是聚到一塊,盡情的玩個通宵,叫過“囫圇年”,也叫“守歲”。這個晚上大人是不會限制我們的行為的,由著我們瘋個夠。清晨家裡大人起床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余頭“。吃完飯時要放鞭炮,等家人都吃完飯再去拜年(即全村磕頭)。

正月初

的頭幾天一般為(初二——初七)是走親訪友的日子。這些天舅舅、姑姑、姨媽等等都得去拜年,一般是大家聊聊家常,和對親友的祝願等。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一天早飯和晚飯都會吃水餃,晚飯過後,會在比較寬闊的地方放煙花,祈求今年一年的生活都會紅紅火火,五彩紛呈。
過完元宵節,這個春節才算真正的過完,大家又會回到各自的崗位,開始新的一年的工作了。

春節的寓意

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因而,我們一定要大力弘揚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等等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發展壯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