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發生於1930年11月至1931年1月期間。由中央委任的鄂豫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曾中生帶領指揮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軍與蔣介石的任命武漢行營主任何成浚為總指揮的國民軍,在鄂豫皖邊界地區的交戰,此役,紅軍俘敵5000餘人,繳槍2000餘支,炮10餘門。前後50天的攻勢作戰,殲敵1萬餘人,鄂豫皖蘇區得到恢復和發展

基本介紹

  • 名稱: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
  • 地點:鄂豫皖邊界地區
  • 時間:1930年11月-1931年1月
  • 參戰方:國民黨軍隊,工農紅軍
  • 結果:工農紅軍獲勝
  • 參戰方兵力:中國工農紅軍 2萬餘人
    國民黨軍隊 10萬餘人
  • 傷亡情況:國民黨軍隊 1萬餘人
  • 主要指揮官:曾中生,何成浚
戰爭背景,戰爭過程,初期,中期,後期,結果,

戰爭背景

1930年11月,蔣介石對中央蘇區進行重點圍剿的同時,任命武漢行營主任何成浚為總指揮,先後調集8個師3個旅近10萬人兵力,由馮系將領李鳴鐘為鄂豫皖三省邊區“綏靖”督辦,計畫第一步先對鄂像皖蘇區形成“圓箍式”包圍;第二步以主力突入蘇區,占領集鎮,控制要道,尋找紅軍主力作戰;第三步分區清剿。
當時,鄂豫皖蘇區主力紅1軍正奉命在外線作戰,先後進行了姚家集、黃安、謝店、新州戰鬥,特別是新州一仗,殲敵1個旅部2個團,打亂了敵人伯部署,震動武漢。敵立即調整兵力,重新部署,以鄂豫邊為中心對鄂豫皖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

戰爭過程

初期

1930年12月上旬,敵分四路,南北對進,東堵西壓,開始向鄂豫邊蘇區進攻。
1930年11月,由中央委任的鄂豫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曾中生,到達鄂豫邊蘇區。在敵人準備圍剿、紅1軍主力又在外線作戰的緊急情況下,曾中生召集會議,決定組成鄂豫皖臨時特委和臨時軍委,統一領導蘇區軍民的反圍剿鬥爭。並以地方武裝和民眾性的游擊戰爭阻擊敵人,迅速調回紅軍主力攻擊敵人弱點,以改變不利態勢。會後,隨即以鄂豫邊的地方武裝以及半脫產的紅色補充軍7個師2萬餘人為基礎組成三路,建立了第1、2、3路指揮部,並和當地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共同組成指揮委員會,統一指揮地方武裝和廣大民眾開展游擊戰爭。

中期

敵人進入蘇區以後,蘇區的游擊隊和民眾武裝,對進犯之敵展開廣泛的阻擊和襲猶。敵提心弔膽,進展異常遲緩。正在這時,由蔡申熙、陳奇率領紅15軍由商南到達黃麻地區。臨時特委決定以紅15軍為主力,在地方武裝配合下打擊入侵之敵。
1930年12月16日,紅15軍一舉突入河口,殲敵一部,使蘇區南線之敵不敢冒進。下旬,北線之敖憑藉優勢兵力,大舉向七里坪進犯,並進占鄂豫邊黃麻中心區。紅15軍轉移外線作戰,鄂豫邊蘇區游擊隊、補充軍和廣大人民民眾堅持內線,對進入蘇區“清剿”之敵展開英勇的鬥爭。他們利用高山密林,時隱時現,割電線,摸崗哨,打擊小股敵人和反動民團,前後繳槍500餘支,俘敵數百,使竄入鄂豫邊蘇區之敵一夕數驚,疲於奔命,只能困守幾個縣城和集鎮。
在鄂豫邊軍民反圍剿的同時,紅1軍在皖西襲擊金家寨、蘇家埠、韓擺渡之敵,一度包圍六安,誘敵來援。敵為救授六安,於12月底向紅1軍發動進攻。紅1軍在游擊隊、赤衛隊配合下,以靈活機動的戰術,在東西香火嶺地區殲敵3個團,擊潰3個團,斃俘敵3000餘人,繳槍1700分支,迫擊炮數門。

後期

1931年1月中旬,紅1軍與紅15軍於商城南長竹園勝利會合,兩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鄺繼勛任軍長,余篤三任政治委員,徐向前任參謀長,曹大駿任政治部主任,全軍12000餘人,歸特委直接領導。臨時特委舉行擴大會議,正式組成中共鄂豫皖特委和軍委,曾中生任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蔡申熙、鄭行瑞任軍委副主席。軍委下設參謀部、政治部、經理處、總醫院。會議總結了第一次反“圍剿”的經驗,提出把鞏固陣地與加強紅軍作為黨的第一任務。同時成立紅軍軍政學校第四分校,曾中生兼校長,劉杞任政委,加強幹部的培訓,以滿足紅軍日益發展的需要。
紅4軍組成後,根據中共鄂豫皖特委、軍委的決定,立即轉入攻勢作戰,向信陽、廣水段京漢路出擊,連續襲占李家寨、柳林等車站,殲敵一部,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威脅豫南重鎮信陽。敵為確保信陽,分由廣水、孝感等地出援。
1931年3月8日,敵第34師到達廣水以南的雙橋鎮。紅4軍集中主力,在地方武裝和民眾配合下,奔襲雙橋鎮。

結果

1931年3月9日拂曉,紅軍發起攻擊,戰鬥極為激烈,陣地幾度易手,最後紅軍將擔任預備隊的兩個團及時投入戰鬥,一舉突入鎮內,搗毀敵指揮中心,並將敵軍分割圍殲,經7小時戰鬥,殲敵第34師大部,師長岳維峻想乘隙逃走,但他的乘馬被馬弁騎跑了,自己乖乖地當了紅軍的俘虜。1931年1月3日,紅1軍主力回師鄂豫邊途中,又在商城四顧墩殲敵1個團,敵人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即告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