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門

都門

都門,漢語辭彙。

拼音:dōu mén

釋義:1、京都城門。2.都中里門。3.借指京都。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都門
  • 作品別名:都城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漢書·王莽傳》
  • 作者:班彪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相關連結,典故,

詞目

都門

拼音

dōu mén

引證解釋

1、京都城門。
《漢書·王莽傳下》:“兵從 宣平城門 入,民間所謂 都門 也。”顏師古 註:“長安 城東出北頭第一門。”
唐 韓愈《豐陵行》詩:“羽衛煌煌一百里,曉出都門葬天子。”
宋 柳永《雨霖鈴》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2.都中里門。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元皇帝 時,廷尉 張闓 在小市居,私作都門,早閉晚開。羣小患之。”
3.借指京都。
元 揭傒斯《送宋少府之官長洲》詩:“白髮 長洲 尉,都門萬里船。”
清 顧炎武《送王文學麗正歸新安》詩:“兩年相遇都門道,只有 王生 是故人。”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忽有 崔元素 者,投一刺,劉 接見。詢其邦族,曰:‘山東 臨胊 秀才也,游都門二十年矣。’”

相關連結

都,都城;門,門窗、城門。都門,就是都城的城門。 都城是指封“邑”之城。而大城為“都”,小城為“邑”。所以,古代都城指國家(包括諸侯國)的首都及較大的城市。後人亦稱國都(各國及諸侯國首都)為“都城”。都城的城門便是都門之意。
【構成】 古代大都的城門一般是和高大的城牆連為一體的,上面有城樓和箭塔等預防設施,前面有護城河,在城市裡面還有上城樓的樓梯。
【作用】 城門有兩個作用:第一是不準人隨意進出,比如小城天黑就關城門,大城是按城市繁華程度決定。有一定的防盜作用,也有城市為了增加稅收收入城稅的作用;第二是戰爭時候的預防作用,戰時關上城門可以和護城河一樣減少敵兵的進入量,有利於以多戰少的方式消滅敵人。

典故

《明熹宗實錄》卷四十二:“兵部尚書趙彥言:‘看得毛雲龍結黨造謗,構釁生戎,不若令雲龍還都門聽本部訊,其顛末再為酌處中節等,令登撫(袁可立)拏送來京質審發落’,從之。”
(見《紅樓夢》第三十七回)京師城門。《漢書·王莽傳》:“兵從宣平城門入,民間所謂都門也。”轉為京都之意,白居易《長恨歌》:“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第三十七回湘雲《白海棠詩》“神仙昨日降都門”,第六十三回賈珍、賈蓉“一日到了都門,先奔入鐵檻寺”,其中“都門”均為引申義。按第十五回敘明鐵檻寺在城外郊野,故“到了都門”只是到了京都地界之意。
《世說新語·規箴》:“元皇帝時,廷尉張闓在小市居,私作都門,蚤閉晚開,群小患之。"(元皇帝時,廷尉張闓小巷居住,私自在巷口建造了一座門,關得很早開得很遲,巷裡的百姓們對此很煩憂。)京城的城門,私人是不敢也無力建造的。里中小門,有錢有勢的人是有條件建造的。(參見《詞源》"都門"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