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貴元

郭貴元(1882—1952),合水縣板橋鄉錦坪村人,祖籍慶陽,父時移居錦坪。兄弟3人,兄少亡,弟名三元。幼時家境貧寒,10多歲就給人拉長工,20初頭掌管家務,立志勤勞發家。民國初年,當地運鹽業興起,貴元選擇販鹽行當,吆著家中唯一的毛驢,從定邊往西華池馱鹽。郭貴元出身貧寒,一生勤勞,憨厚務實;中年發跡,富不忘貧,扶危濟困,譽滿鄉里;熱誠資助革命事業,受到黨和人民的敬重。1952年3月病故,終年7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貴元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合水縣板橋鎮錦坪村
  • 出生日期:1882
  • 逝世日期:1952
  • 性別:男
人物介紹,人物經歷,勤儉節約,擁護革命,勇於抗日,支持農改,

人物介紹

郭貴元自帶乾糧,馱150斤,人擔100斤,往返半月一趟,寒暑不避。一年後添了一頭驢,仍然驢馱人背,四年時間有了4頭馱驢。他用販鹽掙的錢置買田產,由少到多,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辛苦鬥,發展成一個土地上千畝,積糧過百石的大財東。在錦坪獨修一土堡子居住。至1946年土改前夕,已有耕地1600多畝(內有當地數百畝),外號“郭半川”;馱畜12頭(騾4、驢8),耕畜10多頭,羊過百隻。每年雇長工4人(趕腳工2人、農業工2人)。全家36口人,弟三元從事農耕,自家耕種300多畝,其餘招佃戶11家,每年收租40餘石(每石合500斤)。本人仍趕腳馱鹽,遠至陝西三原

人物經歷

勤儉節約

郭貴元雖是合水有名的大財東,但本人艱苦樸素,粗茶淡飯,不奢不侈。他治家嚴謹,不容家人倚財勢欺人。他心底善良,憐憫窮人,好善樂施。民國十八年(1929年),當地鬧饑荒,貴元慷慨放糧賑濟災民。3孔大窯洞中貯存的約130石麥子,施捨一空。妻、女苦勸留些防災,他卻告誡:“目下正是餓死人的時節,有糧不救命,要它何用!把人死完了,活下咱一家頂啥!”周濟10多個村莊饑民度過了荒年。他濟貧蔭德,有口皆碑,全縣聞名。荒年過後,縣長高成民領銜贈“鳳義成積”金匾一塊,對其褒揚。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再次饑荒,貴元又施捨糧食30餘石。饑民兩受惠澤,感恩涕零,聯名給其樹“樂善好施”功德碑一座。貴元對販鹽人十分同情,每逢飯時,只要看見擔鹽的人路過,就叫停下來歇腳,管吃管喝,有時還把飯食送到路旁。他常常告誡家人:“擔鹽的都是最可憐的人,為了養家餬口才吃這種苦,哪能有錢買飯吃?”因此也有“郭善人”之譽。(圖一二九)

擁護革命

郭貴元擁護共產黨,擁護紅軍,做了許多掩護革命同志,資助紅軍的善事。1934年9月4日,紅二十五軍長征途經板橋,遭馬家騎兵追襲,損失慘重,有個小戰士藏在他家秋禾堆里,敵人駐在村里搜查。翌晨貴元發現後領其回家,換去軍裝,保護起來。8天后敵人撤離,便讓兒子維翰趁黑護送入山,找到部隊。維翰這次與紅軍接觸,對革命有了認識,後來也參加了地方工作。1936年10月,中央紅軍三十一軍團長徵到此,貴元捐贈軍糧100石。一次,敵人進犯邊區,我軍大部隊入山, 5個戰士掉了隊,貴元把他們藏在油坊里,天黑後給足乾糧,從冉河川送走。

勇於抗日

1939年,合水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實行“三三制”(即共產黨國民黨、社會知名人士)領導體制。郭貴元因資助革命有功,又孚眾望,其子郭維翰被邀請當選縣參議員、陝甘寧邊區政府參議,歷任合水縣1區(老城鎮)副區長、縣政府建設科副科長、盤馬區(何家畔)區長等職。

支持農改

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最後艱苦階段,為了支援抗日,郭貴元主動捐獻糧食100石,受到抗日民主政府的表揚。1946年土改,他主動清退佃戶契約,獻地1200多畝,牛、羊牲畜多頭,被定為“開明地主、工屬家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