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甲騰

郭甲騰

郭甲騰,男,1980年12月生,安徽桐城人,博士,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甲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桐城
  • 出生日期:1980年12月
  • 畢業院校:東北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數字礦山工程
  • 任職院校:東北大學
  • 職稱:教授
人物經歷,一、承擔課程,二、承擔的科研項目(負責人),(一)縱向課題,(二)企事業單位委託技術開發項目,三、參與的主要科研項目,四、科研獲獎,五、教學獲獎,六、出版教材或著作,七、代表性學術期刊論文,八、授權發明專利,九、軟體著作權,十、招生信息,

人物經歷

郭甲騰,1980年12月生,安徽桐城人,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測繪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2006年獲東北大學結構工程專業測量方向碩士學位,2013年獲東北大學採礦工程專業數字礦山方向博士學位,2006年4月至今在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測繪工程系任教,先後擔任助教(2006-2009)、講師(2010-2017)、副教授(2018-2022)、教授(2023-)。
兼任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中國國家委員會虛擬地理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測繪學會智慧城市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大數據與數學地球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編委,20餘種國內外學術期刊審稿人。
長期從事三維地學建模可視化理論方法及數字礦山、數字地質調查、數字城市套用關鍵技術研究與軟體研發。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項目3項,863項目子題等國家和省市縱向項目12項,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冶集團、鞍鋼礦業集團等國企事業委託技術開發項目20餘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SCI論文13篇(JCR1區 12篇),EI論文20餘篇,參編英文著作1部、中文著作3部;獲軟體著作權10餘項、授權發明專利4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

一、承擔課程

本科生課程:空間資料庫原理、空間信息可視化與虛擬現實、地理時空信息大數據;
研究生課程:空間數據分析理論與方法、三維地學建模技術、地學數據挖掘與融合。

二、承擔的科研項目(負責人)

(一)縱向課題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於多尺度柵格的三維實體拓撲關係算法研究,18萬,2011-2013;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徑向基函式的區域地質體隱式拓撲重構與多尺度顯式三維表達,78萬,2017-2020;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顯隱式集成的複雜地質構造精細三維建模與區域尺度融合研究,79萬,2022-2025;
4.國家十一五863重點項目子課題:三維空間數據模型設計與集成建模研究,20萬,2009-2010;
5.遼寧省科學技術基金面上項目:面向地質調查的多約束地質體自動三維構模方法,17.5萬,2015-2017;
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國家項目培育種子基金):基於機器學習的地質體智慧型三維柵格建模方法研究,13萬,2018-2019;
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重點科學研究引導項目:露天礦邊坡岩體構造特徵智慧型識別建模與穩定性分析研究,30萬,2022-2024;
8.爆炸衝擊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基於多源探測數據的地質構造智慧型三維建模方法研究,30萬,2023-2024;
9.南寧市科學技術局青年人才項目:基於大數據的三維地質建模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2023-2024;
10.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青年教師科研基金課題:基於定性空間推理和K6N9-1模型的三維地學實體拓撲關係分析研究,2009;
11.江蘇省資源環境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輔以空間推理的三維地學實體拓撲關係分析方法研究,2009-2010;
12.國土資源部地質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典型地質調查算法並行化試驗研究,2013;

(二)企事業單位委託技術開發項目

1.中冶集團技術開發項目:集成地質條件及地表環境的岩土工程三維建模與分析平台研發,2010-2011;
2.中冶集團技術開發項目:三維智慧型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統軟體研發,2012-2013;
3.總參南京創新工作站技術開發項目:成蘭鐵路隧道工程區三維地質建模與可視化分析軟體研發及示範套用,2015-2016;
4.中國地質調查局深部地質調查成果集成與信息平台建設項目子課題:數字地質填圖地質圖圖元成體算法試驗,2013;
5.中國地質調查局數字地質調查系統開發項目:以野外地質路線為主線的三維地質圖建模算法研究與模組開發,2014-2015;
6.中國地質調查局智慧型地質調查支撐平台建設與套用項目:基於PRB數據的三維地質體精細建模算法研究及模組開發,2015-2016;
7.中國地質調查局智慧型地質調查系統開發與推廣連續項目:智慧型地質調查三維地質圖建模算法研究與模組開發,2016-2019;
8.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礦產智慧型化調查系統開發與套用連續項目:地質填圖三維地質圖建模算法模組開發,2019-2020;
9.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礦產智慧型化調查系統開發與套用子項目:深度學習地質圖預測模型表達及三維建模模組開發,2021-2022;
10.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技術開發項目:鄭州城市三維地質建模方法預研與試驗軟體研發,2018-2019;
11.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技術開發項目:鄭州典型區三維體元建模格式轉換研究與開發,2018-2019;
12.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項目:三維礦體模型自動更新關鍵技術研究,2019;
13.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技術開發項目:基於多源探測數據的地下空間三維建模關鍵技術研究,2021-2022;
14.瀋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技術開發項目:瀋陽市工程地質三維建模關鍵技術研發,2021-2022;
15.瀋陽市城市測繪公司委託技術開發項目:瀋陽市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三維實景建模與 VR可視化軟體開發,2021-2022;
16.天河道雲科技公司技術開發項目:山東黃金實景複製巷道的岩體結構特徵分析與評價技術研發,2022-2023;
17.南寧市勘測設計院集團技術開發項目:南寧市三維地質建模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2022-2024;
18.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技術開發項目:濟南城市軌道交通4號線和6號線精細地質建模與災害分析預警軟體研發,2022-2023;
19.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技術開發項目: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與區劃成果空間集成展示與應急分析軟體研發,2022-2023;
20.河南省地質研究院技術開發項目:地質自動建模關鍵技術研究,2023-2024;
21.中交集團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開發項目:全要素數據融合港口地層信息平台研發,2023-2024。

三、參與的主要科研項目

1.國家科技部十二五863計畫主題項目課題:地理空間計算並行算法與中間件,2011-2013,子課題負責人;
2.國家科技部十一五863計畫專題項目:地上下無縫集成的三維空間數據模型與關鍵技術,2007-2009,技術負責人;
3.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基於3S集成套用的數字礦山理論與關鍵技術,2005-2009;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真三維地學建模實體無縫表達與拓撲描述研究,2006-2008;
5.甘肅白銀公司技術開發項目:小鐵山鉛鋅礦礦產資源信息管理系統開發與套用,2008-2010,技術負責人;
6.大慶油田水泡子信息系統設計與研發,2003-2005,技術負責人;
7.內蒙古新井“2·22”特大安全事故技術服務,2023。

四、科研獲獎

1.地礦三維集成建模關鍵技術與數字礦山套用,中國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4),2012年,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
2.岩土工程三維可視化信息管理系統,中冶集團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2),2012年,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3.超長多折線水壩GPS無線智慧型變形監測系統研究與開發,中國測繪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4),2009年,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測繪學會;
4.煤礦井上下多維集成建模技術及其套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6),2012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
5.岩土工程三維可視化信息系統,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2),2013年,遼寧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
6.城市燃氣管網智慧管理GIS門戶平台,中國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4),2011年10月20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
7.中冶沈勘公司岩土工程三維建模與可視化信息管理系統,獲瀋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2)、中國地理信息優秀工程銀獎(排名1),2012年;
8.面向野外調查的地質雲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獲2017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8),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2017年;
9.小鐵山鉛鋅礦礦產資源信息管理系統開發與套用,獲遼寧省國土資源廳科學技術成果獎一等獎(排名3)、甘肅省有色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校3),2010年。

五、教學獲獎

1.獲東北大學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校優秀指導教師兩次(2015、2019);
2.指導研究生獲中國地理信息科學理論與方法學術年會優秀學生論文獎兩次,2016年度一等獎(唯一)、2017年度二等獎;
3.東北大學第六屆教學基本功競賽優秀獎,2012年;
4.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2016年;
5.東北大學第十二屆“我最喜愛的老師”評選提名獎,2016年;
6.第九屆全國高等學校測繪類專業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二等獎,2017年;
7.第五屆全國高校大學生測繪技能大賽團體特等獎、測量程式設計一等獎指導教師,2018年;
8.全國大學生測繪學科創新創業智慧型大賽科技論文競賽二等獎指導教師,2022年;
9.第九屆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測繪地理信息之星大賽測繪程式設計組一等獎指導教師,2022年;
10.山東省交通工程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指導教師,2022年;
11.指導博士生獲第六屆全國青年地質大會優秀報告獎,2023年;
12.第一屆中國虛擬地理環境創新大賽優秀指導教師,學生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2023年。

六、出版教材或著作

1.《Lecture Notes in Geoinformation andCartography: 3D Geo-Information Sciences》,2008,Springer Link,參編
2.《數字地質調查理論、技術方法與軟體平台》,地質出版社(北京),2016年4月第1版,參編
3.《地質調查智慧型空間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地質出版社(北京),2023年8月第1版,參編
4.《地球科學大辭典》第三版,地質出版社(北京),參編,2023-2024待出版

七、代表性學術期刊論文

1. Wang, X., Guo, J*., Fu, S. et al.Towards automatic and rapid 3D geological modelling of urban sedimentary stratafrom a large amount of borehole data using a parallel solution of implicitequations. Earth Sci Inform (2023). https://doi.org/10.1007/s12145-023-01164-8 (JCR-2)
2. Jiateng Guo, Zhibin Liu, XuleiWang, Lixin Wu, Shanjun Liu, Yunqiang Li. The 4D Reconstruction of DynamicGeologic Processes for Renowned Geologic Features. Geoscientific ModelDevelopment. (JCR-1, accepted, 2023.12)
3. Guo, J., Wang, J., Wu, L., Zhu,W., Jessell, J., Li, C., Li, F., & Hu, H. 2022. Automatic and dynamicupdating of three-dimensional ore body models from borehole and excavation datausing the implicit function HRBF. Ore Geology Reviews, Volume 148. (JCR-1,IF2022: 3.3)
4. Guo J, Zhang Z, Mao Y, Liu S, ZhuW, Yang T.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Discontinuity Traces from 3D Rock Mass PointClouds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Light Shadows and Color Change. RemoteSensing. 2022; 14(21):5314. https://doi.org/10.3390/rs14215314 (JCR-1, IF2022:5);
5. Guo, J., Wang, Z., Li, C. et al.Multiple-Point Geostatistics-Based Three-Dimensional Automatic GeologicalModeling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for Borehole Data. Nat Resour Res (2022). https://doi.org/10.1007/s11053-022-10071-6(JCR-1,IF2022:5.4)
6. Jessell M, Guo J, Li Y, LindsayM, Scalzo R, Giraud J et al. Into the Noddyverse: a massive data store of 3D geologicalmodels for machine learning and inversion applications. Earth System ScienceData. 2022 Feb 1;14(1):381-392. (JCR-1, IF2022: 11.4)
7. Jiateng Guo, Xulei Wang, JiangmeiWang, Xinwei Dai, Lixin Wu, Chaoling Li, Fengdan Li, Shanjun Liu, Mark WalterJessell,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spatial analysis fromgeotechnical borehole data using an implicit surface and marching tetrahedra algorithm,Engineering Geology, Volume 284, 2021, 106047 (JCR-1, IF2021: 6.902)
8. Jiateng Guo, Yunqiang Li, MarkWalter Jessell, Jeremie Giraud, Chaoling Li, Lixin Wu, Fengdan Li, Shanjun Liu,3D geological structure inversion from Noddy-generated magnetic data using deeplearning methods, Computers & Geosciences, Volume 149, 2021, 104701 (JCR-1,IF2021: 5.168);
9. Jiateng Guo, Jiangmei Wang, LixinWu, Cuizhi Liu, Chaoling Li, Fengdan Li, Min Lin, Mark Jessell, Pengyu Li,Xinwei Dai, Jianrong Tang. Explicit-implicit-integrated 3-D geologicalmodelling approach: A case study of the Xianyan Demolition Volcano (Fujian,China), Tectonophysics, Volume 795, 2020, 228648 (JCR-1, IF2020: 3.933)
10. Jiateng Guo, Yinhe Liu, LixinWu, Shanjun Liu, Tianhong Yang, Wancheng Zhu, Zirui Zhang, A geometry- andtexture-based automatic discontinuity trace extraction method for rock mass pointclou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Volume 124,2019, 104132. (JCR-1, IF2019: 4.151)
11. Guo Jiateng, Wu Lixin, ZhangMinmin, Liu Shanjun, Sun Xiaoyu. Towards automatic discontinuity traceextraction from rock mass point cloud without triangulation[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Volume 112, December 2018, Pages226-237. (JCR-1, IF2018: 3.769)
12. Jiateng Guo, Lixin Wu, WenhuiZhou, Chaoling Li, Fengdan Li, Section-constrained local geological interfacedynamic updating method based on the HRBF surface[J]. Journal of StructuralGeology, Volume 107, February 2018, Pages 64-72. (JCR-1, IF2018: 3.128)
13. Ziming Xiong, Jiateng Guo,Yuanpu Xia, Hao Lu, Mingyang Wang, Shaoshuai Shi, A 3D Multi-scale geologymodeling method for tunnel engineering risk assessment[J]. Tunnelling and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Volume 73, March 2018, Pages 71-81. (JCR-1,IF2018: 3.942)
14. Jiateng Guo, Shanjun Liu, PeinaZhang, Lixin Wu, Wenhui Zhou, Yinan Yu. Towards semi-automatic rock massdiscontinuity orientation and set analysis from 3D point clouds[J]. Computers& Geosciences, Volume 103, June 2017, Pages 164-172. (JCR-2, IF2017: 2.567)
15. Guo J, Wu L, Zhou W, Jiang J, LiC. Towards Automatic and Topologically Consistent 3D Regional GeologicalModeling from Boundaries and Attitudes[J].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Geo-Information, 2016; 5(2):17. (IF2022: 3.5)
16. Li Chaoling, Li Fengdang, Guo Jiateng,Liu Chang, Chen Feixiang, Liu Yuanyuan. 3D geological map modeling technologybased on a geological route and geological object wireframe model[J]. ACTA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92(z1): 231-235.
17. 徐學闖,張恆兵,符韶華,劉升傳,王徐磊,郭甲騰*,敦力民. 基於鑽孔偽標籤半監督深度學習的平原城市地下淺層三維建模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23,39(6):9-16.
18. 郭甲騰,代欣位,劉善軍,吳立新,李超嶺,李豐丹.一種三維地質體模型的隱式剖切方法[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21,46(11):1766-1773.(EI)
19 郭甲騰,張紫瑞,毛亞純,劉善軍.基於三維點雲的岩體結構面自動分類與參數計算[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1(08):1161-1166. (EI)
20. 代欣位,郭甲騰*,劉善軍,李超嶺,李豐丹,李鵬宇.基於動態四叉樹索引的三維地質模型組合剖切算法[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20,36(04):8-13.
21. 郭甲騰,劉寅賀,韓英夫,王徐磊. 基於機器學習的鑽孔數據隱式三維地質建模方法[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0(09):1337-1342.(EI)
22. 郭甲騰,吳立新,周文輝.基於徑向基函式曲面的礦體隱式自動三維建模方法[J].煤炭學報,2016,41(8):2130-2135.(EI)
23. 郭甲騰,吳立新,楊宜舟等.北斗靜止軌道衛星信號盲區快速並行解算方法[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15,37(5):47-53.(EI)
24. 郭甲騰,吳立新,楊宜舟等. 岩土工程勘察場地立體空間建模與可視化信息管理研究.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35(1):122-125(EI)
25. 郭甲騰,吳立新,王江梅等. 基於隱式化Coons曲面的局部地質構造區域集成建模方法.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8,34(1):1-6.
26. 郭甲騰,吳立新. 柵格空間中三維地學實體拓撲關係表達的K6N9-I模型.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08, 24(1): 6-9.
27. 代欣位,郭甲騰,劉善軍,李超嶺,李豐丹,李鵬宇.基於動態四叉樹索引的三維地質模型組合剖切算法[J].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20,36(04):8-13.
28. 栗雲峰,郭甲騰,周文輝,甘樂,李超嶺,杜培軍. 區域地質調查路線剖面圖加密重建與三維可視化[J].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7,40(9),28-32.
29. 周文輝,郭甲騰,栗雲峰,等.基於Coons曲面與約束三角網的區域地質調查三維建模方法[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6,18(6):734-741.
30. 江記洲,郭甲騰,吳立新,等.基於三維雷射掃描點雲的礦山巷道三維建模方法研究[J].煤礦開採,2016,21( 2) : 109-113.
31. 江錦成, 郭甲騰, 吳立新, 張榮兵, 楊宜舟. 三維地學實體多粒度柵格剖分與布爾運算的並行算法. 科技導報,2011,29(35): 5-10.
32. 馬洪濱, 郭甲騰. 一種新的多輪廓線重構三維形體算法:切開-縫合法.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28(1): 111-114(EI)
33. 馬洪濱, 郭甲騰. 帶島嶼多邊形的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研究.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30(5): 733-736(EI)
34. 馬洪濱, 郭甲騰. 基於剖面的面體混合三維地質建模研究. 金屬礦山, 2007,373: 50-52, 93.
35. 王家偉, 郭甲騰, 張榮兵. 含尖滅地層的地質剖面圖自動生成與2D/3D繪製研究. 瀋陽建築大學學報,2012, 28(3): 405-410.

八、授權發明專利

1.一種矢量QR樹並行索引技術(吳立新,楊宜舟,郭甲騰),2016;
2.一種三維地質體模型隱式剖切方法(郭甲騰等),2023;
3.一種基於岩體三維點雲節理跡線提取方法(郭甲騰等),2023;
4.一種複雜岩體三維點雲結構面智慧型分析提取方法(郭甲騰等),2023;

九、軟體著作權

1.吉思三維地上下集成建模與套用系統, Geos3D V1.0, 2009;
2.岩土工程三維可視化信息管理系統, Geo3DIntAnalyzer V1.0, 2010;
3.三維岩體節理建模與分析系統,RJMAV1.0,2010;
4.空間度量和方位關係並行計算中間件系統,SMDPaC V1.0,2014;
5.空間拓撲關係並行計算中間件系統,STPaC V1.0,2014;
6.機器學習三維地質建模系統,SmartGeoModelerV1.0,2019;
7.礦山空間三維模型構建與自動更新系統,GeoMetis-Mine3D V1.0,2022;
8.礦山岩體結構特徵智慧型識別與分析系統,GeoMetis-Slope3D V1.0,2022;
9.城市隱式多尺度三維地質建模可視化與更新系統,GeoMetis-SubCity3D V1.0,2022;
10.紅色旅遊場館全景可視化VR思政教育平台軟體,RedVenueVRSV1.0,2023.

十、招生信息

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碩士研究生3-4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2項,歡迎感興趣的同學聯繫報名。
通訊地址: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文化路三號巷11號東北大學265信箱,郵編11081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