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燮賢

郭燮賢

郭燮賢(1925年2月9日—1998年6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人,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46年郭燮賢畢業於重慶兵工大學套用化學系;1947年擔任國立中央大學化學系助教;1950年到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研究室主任;1961年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歷任甲苯任務領導小組成員、研究室主任等職;1978年催化基礎研究室成立,郭燮賢擔任研究室主任;1979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副所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同年擔任《催化學報》第一屆主編;1982年領導的第一屆中國、日本、美國催化學術會議在大連召開;1987年發起並組織中-日貴金屬學術會議;1998年6月4日逝世,享年73歲。

郭燮賢一直從事催化化學領域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燮賢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 出生日期:1925年2月9日
  • 逝世日期:1998年6月4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重慶兵工大學
  • 主要成就: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代表作品:《催化劑基本原理》
  • 政治面貌: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1925年2月9日,郭燮賢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
1946年10月,郭燮賢畢業於重慶兵工大學套用化學系。
1947年,郭燮賢擔任國立中央大學化學系助教(至1950年)。
1950年,郭燮賢到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8年,郭燮賢擔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研究室主任(至1961年)。
1961年,擔任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歷任甲苯任務領導小組成員、研究室主任、副所長、催化基礎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
1978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成立了催化基礎研究室,郭燮賢擔任實驗室主任,同時也成為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為第一位批准的研究生導師。
1979年1月,郭燮賢擔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副所長。
1980年,郭燮賢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同年倡議籌辦的中國第一個催化專業刊物《催化學報》創刊並任第一屆編輯委員會主編。
1982年,在郭燮賢的領導與努力下,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發起的第一屆中國、日本、美國催化學術會議在大連召開。
1987年,郭燮賢發起並組織中-日貴金屬學術會議。
1998年6月4日,郭燮賢逝世,享年73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郭燮賢早年完成了合成汽油制甲苯催化劑研製和工業化試驗;推導論證化學吸附與催化反應之間的聯繫,發表了“化學吸附覆蓋度與動力學關係”和“合成氨反應速度與氮、氫吸附的關係”等論文;參與並協助領導了合成氨原料氣淨化新流程三種催化劑的研製和工業化試驗,並獲得成功;在發展天然氣及含烯混合氣的蒸氣重整催化劑,多金屬重整及擔載金屬等催化劑的研製中,多有建樹;20世紀80年代以後,在探討烴類催化轉化反應機理、催化劑金屬—載體相互作用、小分子的吸附態和吸附、脫附動力學等基礎研究工作中均有成果。
1951年,郭燮賢負責直餾汽油環化催化劑的研究,他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強調科研工作的獨創性和新穎性,強調催化學科多學科交叉的特點,重視催化學科強烈的套用背景,將催化研究與中國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結合在一起。1952年,郭燮賢研究了正庚烷環化為甲苯的催化劑和反應條件。
1961年到1964年,郭燮賢研究表面鍵、為催化理論,並協助物理化學家張大煜研製了合成氨新流程三個催化劑,並套用於中國的合成氨工業。
1972年,恢復工作後,郭燮賢和學生一起值班,參與到“多金屬重整”、“氯化清除”和“肼分解”的科研任務中。在製備多金屬重整催化劑時,他為解決高分散的分布在擔體表面上的製備問題,使催化劑中各金屬組分能夠分布均勻有序,他在多金屬重整催化劑的製備中提出使用絡合浸漬法製備催化劑的新方法,該成果套用於中國的石油化工工業。
1976年,郭燮賢提出了“烷烴在鉑催化劑上異構化反應的三元環機理”。這是中國國內第一次嘗試從分子軌道理論來探討多相金屬催化劑和烴類分子的相互作用,對烴分子的骨架重排過程提出了分子軌道的動態分析,對烴類轉化有新的見解。這項研究工作推動了量子化學計算、分子軌道理論及金屬有機化學等在金屬催化研究中的作用。
1980年以後,郭燮賢投入到催化研究的工作中,進一步將配位場理論套用於金屬載體相互作用研究中。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56年
油七碳餾分脫氫環化制甲苯催化劑研製(主要負責人)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78年
成氨原料淨化催化劑的研製
全國科學大會獎
鉑重整及多金屬重整(主要參與者)
原石油部優秀成果一等獎

人才培養

截至2015年4月,郭燮賢一共培養研究生50餘名,其中指導的博士生李燦於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根據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顯示,中國科學院、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培養的學生信息如下:
時間名稱作者培養層次
1996年
CO在Pt(111)、Rb(111)和Pd(111)上的吸附、脫附
樊太山
博士
1995年
鹼金屬和稀土金屬修飾的鎳基催化劑上甲烷臨氧催化轉化的研究
繆清
博士
1994年
套用溶膠—凝膠法制催化無機膜的研究
谷景華
博士
1994年
La2O3/CaO和SrO-La2O3/CaO甲烷氧化偶聯催化劑的反應特性和氧物種的表征
余林
博士
1993年
氣相存在下CO在Pd(111)表面上吸附脫附動力學的研究
辛梅
博士
1992年
Ni<,3>Ti(0001)表面性質及與O<,2>和CO相互作用研究
姚麗君
博士
1992年
分子篩籠內Pt羰基簇合物
李光進
博士
1991年
Ag(111)上氯和氧及甲醇的吸附研究
吳凱
博士
1991年
過渡金屬配合物上C-H和O-H偶聯反應的理論研究
張曉光
博士
1991年
以鉬為基礎的加氫脫硫催化劑的研究
李新生
博士
1991年
NaCl/B2O3/FeOx和La2O3鹼土氧化物催化劑上甲烷氧化偶聯的研究
夏新瑞
博士
1991年
氣相存在情況下Re(0001)表面上CO脫附的動力學研究
向寧
博士
1991年
甲烷氧化偶聯鈣鈦礦型混合氧化物催化劑的研究
劉海洋
博士
1990年
擔載釘的無機鹽和原子簇化合物的催化性能研究
肖豐收
博士
1990年
混合金屬絡合物柱交聯蒙托土的合成及表征
趙東源
博士
Pt/Al2O3,Pt/TiO2催化劑的氫和一氧化碳吸附態特徵及金屬—擔體相互作用的區別
謝茂松
博士
氧化鈰表面的吸附和催化作用:一氧化碳和氧吸附及一氧化碳加氫的原位紅外研究
李燦
博士
Pt-Ti/Al2O3催化劑上烴類轉化反應特性及鈦物種對鉑的調變作用
裴子昀
碩士
幾種類型的Ru、Nb催化劑上化學吸附的某些特點
李永學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82年12月—1992年6月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第三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委員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92年6月—1999年3月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第四屆學術委員會名譽委員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個人生活

1950年,郭燮賢和他的愛人梁娟先後到東北並決定在大連大學科學研究所工作(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前身)。1954年,郭燮賢因患有胃病住院。20世紀50年代後期,為了開發大西北的需要,他不顧身體的病痛,奔赴蘭州創建大連化物所蘭州分所(蘭州化物所前身)催化研究室。
1951年4月1日郭燮賢與夫人梁娟在大連的結婚照1951年4月1日郭燮賢與夫人梁娟在大連的結婚照

人物評價

郭燮賢先生一生辛勤工作,嘔心瀝血;他學風嚴謹、嚴以律己。以國家、民族和集體利益為重,為中國的催化事業、石油化工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為提高中國的催化科學在國際上的學術聲譽和地位做了不懈努力,表現出一位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培養了一批在中國國內外學術界有影響力的科學家。(科學網評)

後世紀念

  • 紀念郭燮賢院士誕辰九十周年學術思想研討會
2015年11月20日上午,紀念郭燮賢院士誕辰九十周年學術思想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舉行。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劉中民,郭先生的部分學生以及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師生9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實驗室學委會主任李燦院士和實驗室主任申文杰研究員主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