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

李燦(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

李燦,1960年1月出生於甘肅省金昌市,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院長,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80年李燦從河西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83年考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攻讀碩士研究生;1989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學位,之後進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1993年晉升為研究員;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7年出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2008年當選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4年獲得中國催化成就獎

李燦主要從事催化材料、催化反應和催化光譜表征方面的研究,並致力於太陽能光催化制氫以及太陽能光伏電池材料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燦
  • 外文名:Can Li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
  • 出生日期:1960年1月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主要成就: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8年當選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無黨派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李燦 院士李燦 院士
1960年1月,李燦出生於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畢業於永昌三中
1978年9月,考入張掖師範專科學校(現河西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1980年7月,畢業後留河西學院任教。
1982年2月,前往陝西師範大學進修(-1983年8月)。
1983年9月,考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攻讀碩士研究生。
1985年,在大連物化所攻讀博士學位。
1987年8月,赴日本工業大學讀博士後(-1988年10月);
1993年,晉升為大連化物所研究員。
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月,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學位委員會主任(至2012年7月)。
侯建國校長為李燦(右)頒發聘書侯建國校長為李燦(右)頒發聘書
2004年,當選為國際催化學會理事會副主席。
200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7年,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至2012年)。
2008年,當選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2年4月6日,卸任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職務(保留副局級待遇)。曾先後在比利時新魯汶大學、美國西北大學、英國利物浦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和美國里海大學進行博士後及短期訪問教授的工作。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李燦主要從事催化材料、催化反應和催化光譜表征方面的研究,研製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內第一台用於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譜儀並開始商品化生產;在國際上最早利用紫外拉曼光譜解決分子篩骨架雜原子配位結構等催化領域的重大問題;最近發展短波長手性拉曼光譜和光電超快及成像光譜技術,發展了納米籠中的手性催化合成、汽油和柴油超深度脫硫技術等並已工業化;從2001年起,致力於太陽能轉化和利用科學研究,包括太陽能光(電)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還原等人工光合成研究和新型太陽電池探索研究等。先後在國際上提出了異相結、雙功能助催化劑和晶面間促進光生電荷分離的新概念,在光電催化領域,提出了助催化劑、空穴儲存層、界面態能級調控等重要策略,為高效太陽能轉化體系構築提供了科學基礎。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來源
1993年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1999年
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
2010年
催化材料的紫外拉曼光譜研究
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1年
催化材料的紫外拉曼光譜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5年
納米反應器中的多相手性催化研究
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 論文著作&專利發明
截至2016年,李燦在中國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正式論文700餘篇(總他引次數超過15000次)。在國際Elsevier Science B.V.和 Wiley出版系列中主編專著多部,獲得發明專利授權70餘件。

人才培養

作為全國政協的李燦認為:“評價體系本身就是具有導向作用,以論文為核心就會導致一些年輕工作者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既沒有去攻克基礎課學裡的難題,又沒有解決套用科學中的核心問題。如此下去,儘管我國研究隊伍進一步擴大、文章數量繼續攀升,但仍不一定能做出相應的創新性成果,不利於加快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因此李燦建議,將目前的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改進重組為“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兩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截至2016年,李燦已培養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160餘人。

榮譽表彰

時間獎勵參考資料
1993年
中國青年科學家獎
1997年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傑出青年學者獎
1998年
中國青年科學家獎
1998年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00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3年
全國優秀回國人員成就獎
2003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4年
國際催化獎(國際催化領域最高榮譽,四年一次,每次一人)
2005年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5年
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
2005年
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2008年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4年
中國催化成就獎
2016年
全國十大科技人才獎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參考資料
1998年-2014年
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5年-2009年
中國物理學會光散射委員會主任
2005年-2012年
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主任
2007年-2012年
政協大連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席
2008年-2012年
中國分子光譜學會主任
2008年-2012年
國際催化學會理事會主席
2008年3月-2013年3月
2013年3月-2018年3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18年3月-2023年3月
2014年-2017年
亞太催化學會主席
第16屆國際催化大會(ICC16)主席
《Chemical Communications》副主編
《Journal of Catalysis》編委
《催化學報》共同主編
2002年-2003年
皮埃爾瑪麗居里大學外聘教授
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傑出客座教授
蘭州大學兼職教授
南京大學兼職教授
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北京大學兼職教授
吉林大學兼職教授
南開大學兼職教授
中山大學兼職教授
大連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華南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東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陝西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教授

人物評價

李燦在催化光譜表征、多相手性催化、光催化等研究領域所做出的突出成就。(2014年中國催化成就獎評)
李燦長期致力於催化新材料,催化新反應及催化光譜表征等研究工作,他領導的研究集體發展了高低溫一體化反應光譜技術,利用紅外光譜和同位素技術觀測到了稀土氧化鈰等催化劑表面的超氧和過氧等分子離子氧物種,發現了分子離子氧物種的溢流現象,觀察到甲烷在催化劑表面形成的活化吸附態及其結構畸變的現象,為理解甲烷的活化機理提供了實驗上的證據;研製了用於催化研究的紫外拉曼光譜儀,解決了拉曼光譜用於催化研究所面臨的螢光干擾和靈敏度低的問題,建立了鑑定分子篩骨架過渡金屬雜原子的紫外共振拉曼方法;將均相手性催化劑通過有機-無機雜化嫁接入MCM-41分子篩的孔道,獲得具有與均相不對稱催化相媲美的多相納米孔手性催化材料,觀察到表面和納米孔的手性限閾效應等,這些成就對催化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