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晞

郭晞

郭晞(733—794),汾陽王郭子儀第三子,華州鄭縣(今陝西華州)人,隨父征伐,屢建戰功。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五月,郭晞隨父親、關內河東副元帥郭子儀屯絳州,平定河中叛亂,以功加封殿中監、太原縣開國公。

基本介紹

  • 本名:郭晞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華州區)
  • 出生時間:733年
  • 去世時間:794年
  • 主要成就:從廣平王收復兩京;從汾陽王平定僕固懷恩之亂。
  • 官職:御史中丞檢校工部尚書太子賓客
  • 爵位:趙國公
  • 追贈:兵部尚書
簡介,生平,史料,

簡介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吐蕃侵邊,御史中丞、朔方行營兵馬使郭晞奉命率朔方軍支援邠州,在涇水上打敗吐蕃,入朝加御史大夫、朔方行營節度使。永泰二年,加兼校檢左散騎常侍。大曆七年(公元772),加開府儀同三司,累封趙國公。大曆十二年(777)正月,母去世,去職丁憂。大曆十四年(公元779),丁憂結束,加檢校工部尚書、兼判秘書省事,留在朝中。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因從奔奉天之功,加太子詹事。不久因子郭鋼叛變事受連累,罷職歸家。不久,任太子兵客。唐德宗貞元十年(公元794)五月初十日去世,追贈兵部尚書

生平

郭晞,善於騎射。年青時就常隨父征伐,因勇敢善戰而被授於左贊善大夫。安史之亂時,從郭子儀參加收復長安洛陽的戰鬥。屢出奇兵克敵,戰功卓著,加授銀青光祿大夫、鴻臚卿。
唐肅宗寶應元年(762),與安史叛軍對峙的絳州(今山西省新絳)唐軍發生兵變。郭子儀奉詔平亂,誅殺首惡,但其黨羽仍圖謀翻變。郭晞得知其謀,即埋伏親兵4千,嚴加戒備,並親自持弓警夜70餘日,使兵亂再未發生。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八月,吐蕃等入侵圍攻邠州(今陝西彬縣),郭晞被加授為御史中丞前往救援,大破敵軍。此年冬,吐蕃等再次攻邠州,列陣於涇河北岸。郭子儀令郭晞率步兵5千,騎兵5百進擊。郭晞兵微將寡,因而持兵不戰,以觀時機。待傍晚時,乘敵人正在渡河,郭晞卻突然出擊,滅敵5千。以後又連戰連捷,朝廷加封為御史大夫,兼朔方行營節度使,因郭子儀堅辭,而未任御史大夫。
郭晞在邠州時,縱士卒欺凌百姓,邠州節度使白孝德因郭子儀之故,不敢制止。涇州刺史段秀實自願作白孝德的執法官,將殺人越貨的17個士卒斬首示眾。郭晞的士卒極為不滿,鼓譟披甲,欲生事逞威。段秀實隻身入營見郭晞:“郭子儀副元帥勛塞天地,你今天縱卒為暴,將罪及副元帥。這樣,郭氏的功名能存在多少?”段秀實之言未畢,郭晞下拜說:“您直言相勸,恩情甚大。我一定約束士卒,聽從您的教誨。”郭晞對周圍士兵喝道:“還不解甲歸營,膽敢鬧事者處死!”段秀實當夜特意留宿郭營,郭晞徹夜不眠,予以保護。第二天一早,郭晞進見白孝德,請罪悔過,邠州遂安。
以後,郭晞歷任檢校左散騎常侍、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工部尚書等職。唐德宗建中四年(783),發生了以原涇原節度使朱沘為首的叛亂。叛軍攻入長安,唐德宗逃奔奉天(今陝西乾縣)。郭晞正在家居父喪,朱沘派人至郭宅,欲令郭晞掌兵。郭晞佯作口啞,來人以武器威脅,他終不出一言。叛軍知其不可用,方作罷。不久。郭晞潛出長安,投奔奉天,恢復了檢校工部尚書之職。朱沘之亂平息後,又隨唐德宗回長安。後改任太子賓客。
貞元十年(794)五月初十日,郭晞去世,追贈兵部尚書。

史料

新唐書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六十二》
晞,善騎射,從征伐有功,復兩京,戰最力,出奇兵破賊,累進鴻臚卿。河中軍亂,子儀召首惡誅之,其支黨猶反仄,晞選親兵晝夜警,以備非常,奸人不得發。以功拜殿中監。吐蕃、回紇入寇,加御史中丞,領朔方軍援邠州,與馬璘合軍擊虜,破之。虜復來,陣涇水北,子儀遣晞率徒兵五千、騎五百襲虜。晞以兵寡不進,須暮,賊半濟,乃擊,斬首五千級。加御史大夫,子儀固讓,乃止。居父喪,值朱泚亂,南走山谷。賊舁致之,欲污以官,佯暗不答;賊露兵脅之,不動。數以城中事貽書李晟。既而奔奉天。天子還,改太子賓客。子鋼(郭鋼),從朔方杜希全幕府。希全檄為豐州刺史,晞憐其弱不任事,丐罷。德宗(唐德宗)遣使者召鋼,鋼疑得罪,挺身走吐蕃,不納。希全執送京師,賜死。晞坐免,尋復太子賓客。累封趙國公。卒,贈兵部尚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