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揆

郭揆(726—749年),字良宰,號封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官員,贈太子太師郭虛己之子。

出身太原郭氏 聰明清峻,憑藉門蔭,選為崇文館學生。十七歲,明經進士及第,起家太常寺太祝,授河南府參軍。天寶初年,隨父管理益州,參與攻打南寧州、董哥羅、吐蕃的戰爭。受到南中的瘴氣毒害,染上氣疾,久治不愈。

天寶八載(749年),去世,時年二十四,獲贈秘書丞。同年,父親郭虛己病逝,歸葬於河南偃師縣首陽鄉。

基本介紹

  • 良宰
  • :封奴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河南偃師
  • 出生日期:726年
  • 逝世日期:749年
  • 主要成就:攻打南寧州、董哥羅、吐蕃
  • 本名:郭揆
  • 官職:太祝、河南參軍、益州參軍
  • 封贈:秘書丞
  • 家世太原郭氏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郭揆,字良宰,太原人,其五代祖郭昶,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高祖郭澄,皇朝朔方道大總管、涇鄜坊慶丹延夏七州刺史,贈荊州都督,謚曰忠。曾祖郭琰,朝散大夫太子洗馬。祖父郭義,朝議大夫,贈鄭州刺史。父親郭虛己銀青光祿大夫、守工部尚書御史大夫蜀郡大都督府長史、持節充劍南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本道並山南西道採訪處置使、上柱國,贈太子太師,謚曰“獻”。郭揆出生就很聰明,言行一致,動必由禮,讀書不取其糟粕,為仁罕忘於造次,亦足以保其嘉名。楚之正則,漢之台卿,乃其比也。年滿十七,崇文生明經及第。侍郎韋陟揚言於朝,稱其稽古之力,許其青冥之價。後調集,侍郎李彭年嗟君所判,足冠後生,擢才子於公庭,賀大夫於私第。美聲洋溢,時莫與京。授太常寺太祝,加敬蒞事,陳信正辭。每巡陵及郊,必有歌詠,潘河陽藉田之賦,顏光祿(顏延之)明祀之作,復見前賢之致矣。無何,改授河南府參軍。唐天寶五載,郭虛己總渡瀘之師,繄君奉循陔之養。南中污下,遂得氣疾。先大夫憐其寢劇,命訪秦醫;太夫人懼其不起,繼自蜀至。何神不禱,靡藥不嘗;依親自強,望父增嘆,以天寶八載(749年)二月十八日,終於安興之私第,時年二十四。皇帝聞而悼之,贈秘書丞。以當年五月二十一日葬於首陽鄉大塋旁邊。母親東海于氏請顏真卿撰寫碑銘,顏真卿撰成《大唐河南府參軍贈秘書丞郭君神道碑銘》。

人物評價

夫騏驥千里之足,踣於庭唐之內;鴻鵠四海之志,儕於墜滲之羽,此倜儻奇偉之士所為嘆息者也。取之於人,在於郭君矣。

親屬成員

郭揆出身於隋唐著名士族太原郭氏(京兆郭氏支族)。太原郭氏東漢末以來非常顯赫,為太原郡五大姓之一,隋唐時期為山東(華山以東)中原地區八大姓族之一。
唐太原郭氏郭揆家族世系表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郭昶
郭澄
郭琰
郭義
郭揆
郭丕
郭恕

郭弼

郭彥
郭亞
郭樞

永王李璘

表格參考資料:《元和姓纂》《舊唐書》《全唐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