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法

部首法

部首法,是我國的字書排檢法之一。部首就是漢字的偏旁,以部首的筆畫多少為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部首法
  • 類別字書排檢法
  • 優點:比較容易掌握
  • 缺點:部首沒有固定的位置
發展歷程,優缺點,定位原則,

發展歷程

這種方法創始最早,使用也最廣。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分部首為540個,同部首的字安排在一起。這種方法為明代的《字彙》、清代的《康熙字典》所採用,一直到近代的《中華大字典》《辭源》《辭海》也採用這種檢字法

優缺點

這種檢字法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區分許多部首安排字序,使用者比較容易掌握。但是由於漢字結構複雜,部首法也存在著缺點:部首沒有固定的位置,在上在下,在左在右,在內在外,在左下角,在右上角都可以有部首,增加查字的困難。同一部首的字很多,有的一千多個字同一部首,就不容易很快查到。有些字不易知道屬於何部首,如“相”字不在“木”部,而在“目”部。穎在“禾”部,不在“頁”部,這些部首不易找到,因此查字的速度太慢。

定位原則

部首法的定位原則:
1 一般根據用字的上、下、左、右、外等五個部位的特徵次序來確定。
2 一般外設有部首的,定中坐。中坐也沒有的,定右上角。
3 一個位置具有幾個部首的,接上、左、外、中坐、多筆次序定。
4 部首次序無從採取或所在位置不符合規定的,接起筆,取單筆部首或接筆畫排入難檢字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