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中士

郝中士

郝中士(1911—1985) 江蘇省沛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林部原副部長(正部級)。1932年在校組織參加“反帝大同盟”投身革命、組織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8月22日隨軍編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繼續投身抗戰衛國。歷任冀蘇魯區、鄂豫區黨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中南區黨委第二書記、軍區政委,粵東區黨委第一書記、軍區政委,湖北、廣東兩省省委副書記,國務院農林辦主任,國家農林部副部長等職。是全國政協委員,政治局委員。曾當選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會議主席,中日友協理事等。

郝中士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傑出領導人之一。他在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郝中士
  • 別名:字 棲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沛縣
  • 出生日期:1911年4月29日
  • 逝世日期:1985年12月11日
  • 職業:革命家,軍人,中國國家農林部副部長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北平中國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組織“反帝大同盟”開展抗日救國運動 
    八路軍冀魯豫戰區政委抗戰衛國上將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
    農業外交,為中國和世界各國友好做出了重大貢獻
人物生平,工作歷程,

人物生平

郝中士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傑出領導人之一。他在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郝中士公元1911年出生於江蘇省沛縣。1927年入江蘇省立第十中學讀書;1930年秋考入上海公學;在此期間曾入讀與黃埔軍校;1932年春,在北平中國大學借讀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1933年春,參與建立反帝大同盟沛縣臨時工作委員會, 任組織委員;同年底,沛縣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再到上海公學讀書。1935年8月, 他到睢寧農業中學,以教書為掩護,開展抗日救國活動。
郝中士
1937年10月入黨,1938年秋-1939年夏任沛縣縣委書記;1939年夏-1947年夏任蘇魯豫三省組織部長、宣傳部長、黨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是冀、魯、蘇、豫、鄂幾地區抗日根據地(二野)的重要領導人之一,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47年夏-1950年夏任鄂豫兩省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湖北省委書記兼政策研究室主任。1950年夏-1953年初任中南軍委副主任、華南軍委委員,粵東區黨委書記兼粵東軍區政委。1955年曾和王震、韋國清等將軍一起被授予上將軍銜。1953年夏--1956年秋任廣東省委副書記兼副省長,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作出了顯著的貢獻。1956年進入中央黨校學習。
1957年8月-1985年先後任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農業部副秘書長,國務院農林辦副主任,農林部副部長兼農林部紀檢組長等職務。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政治局委員。曾當選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會議主席,中日友協理事等。為我國的農業建設事業、農業外交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擔任國家農業部副部長職務期間,他主要精力抓農業科技和外事工作,先後訪問了非洲7國、中東地區4國、東鄰日本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為發展中國農業的科學技術、為中日友好、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友好、為推動第三世界農業發展,作出了巨大努力和貢獻。他第一個代表我國出席了聯合國召開的世界糧農組織會議,並擔任會議主席。
後因病在北京逝世,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禮堂舉行。時任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副主席、軍委主席趙紫陽;時任政治局常委、國家主席、軍委副主席、政協主席李先念;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萬里;時任國家副主席、軍委副主席開國上將王震;時任全國人大委員長、政協副主席、國防部副部長、開國上將韋國清;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宣部部長、政協副主席王任重;時任鐵道部部長兼工業部部長段君毅;等黨中央國家領導同志,以及全國政協、中央組織部、國務院辦公廳、中央政治局、書記處、農林牧漁部等黨政領導機關,懷著沉痛的心情贈送了花圈並依次向遺體告別,送別這位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告別儀式後,遺體火化、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
郝中士外交軼事之: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
郝中士
1972年尼克森訪華,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張政治大地震,其中震動最大的當屬鄰國日本。時任日本首相佐藤托人給周恩來總理捎信要求親自訪華,周恩來以“佐藤政府說了不做”為由拒絕,並宣布中日談判不以佐藤為對象。1972年6月17日,佐藤榮作內閣被迫下台。7月7日,田中角榮內閣登場。7月17日受周恩來總理的親自特別委派,由郝中士為團長的中國農業代表團抵達日本,郝中士一到日本就向孫平化和蕭向前傳達了周總理有關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要指示。周總理還指示郝中士要抓住時機,爭取會見田中角榮首相和大平正芳外相,向田中轉達周總理本人對他的訪華邀請。此前一天,周總理在會見日本社會黨副委員長、眾議員佐佐木更三時進一步提出“如果現任首相、外相或其他大臣來華談恢復邦交問題,北京機場準備向他們開放”。1972年9月田中角榮、大平正芳一行率團抵達北京,9月29日中日兩國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實現邦交正常化,翌年1月互設大使館。
郝中士外交軼事之:1979年泰國會僑
1979年4月5日至20日,以郝中士為團長的中國農業代表團,先後訪問了泰國中部和南部的12個省府,並親切會見了當地華人華僑代表,鼓勵支持優秀的華僑企業回國發展、支持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時任泰國總理順通.宏拉達隆4月5日下午在曼谷總理府會見了中國農業部副部長郝中士一行。

工作歷程

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兼任沛縣一區中心支部書記、區委書記、沛縣縣委宣傳部長。
郝中士
1938年秋至1939年夏,先後兼任中共沛縣縣委書記、區委書記;因工作開展較好,先後受到中共山東分局和中共蘇、魯、豫特委的表揚。
1939年夏至1947年夏,先後任中共蘇、魯、豫、三省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兼軍區政委。
1947年夏至1950年夏,先後任中共鄂、豫區兩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民運部長、宣傳部長,中共湖北省委書記兼政策研究室主任。
1950年夏至1953年初,先後任中南軍委副主任、土地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共華南軍委委員,中共粵東區黨委第二書記、第一書記兼粵東軍區政委。
1953年夏至1956年秋, 任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 書記處書記兼省長。
1956年秋入中央黨校學習。
1957年8月至1985年,先後任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農業部副秘書長,國務院農林辦主任,農林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兼農林部紀檢組長等職務。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政治局委員。曾當選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會議主席,中日友協理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