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路村(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通關鎮公館村下轄村)

那路村(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通關鎮公館村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那路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通關鎮公館村,該村國土面積1.89平方公里,海拔1050米,年平均氣溫18.9 ℃,年降水量1119.5毫米,屬於貧困村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那路村
  • 外文名稱:Nalu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電話區號:0879
  • 郵政區碼:654808
  • 地理位置:雲南省墨江縣通關鎮轄區
  • 面積:1.89平方公里
  • 人口:160人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平均氣溫18.9℃
  • 機場:思茅機場
  • 火車站:普洱火車站(在建)
  • 車牌代碼:雲J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農村經濟,特色產業,廣西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下轄村,

村情概況

那路村隸屬於通關鎮公館村行政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9 公里,距離鎮29公里。國土面積1.89平方公里,海拔1050米,年平均氣溫18.9 ℃,年降水量1119.5毫米,適宜種植咖啡等農作物。有耕地246畝,其中人均耕地1.5畝;有林地56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1戶,有鄉村人口160人,其中農業人口160人,勞動力6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7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3 元。該村屬於 貧困村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6畝(其中:田42畝,地204畝),人均耕地1.5畝,主要種植玉麥等作物;擁有林地5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7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8畝,主要種植橡膠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1222畝,其他面積8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2萬元,占總收入的 53 %;畜牧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 38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7頭,肉牛2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 %;林業收入0.2萬元,占總收入的 3 %;第二、三產業收入0.2萬元,占總收入的 3 %;工資性收入0.4萬元,占總收入的 5 %。農民人均純收入42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占勞動力的3 %),在省內務工2人,到省外務工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5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橡膠、咖啡產業。

廣西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下轄村

那路村位於蒲廟鎮東南面,方圓11平方公里,屬丘陵地勢,與那樓鎮相鄰,總面積260公頃,轄那路街、團天等6個自然屯,40個村民小組,全村1280戶4880人,全村耕地總面積4525畝。
農業經濟發展方面,那路村主要種植優質谷、玉米、花生、西瓜、甘蔗、蔬菜及種桑養蠶,養殖主要是雞、鴨、生豬和水產品等。2012年全村人均純收入4500元。
幾年來,城區黨委政府和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那路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各項建設:給予那路村建設項目7項,總投資200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50萬元,民眾自籌50萬元)。投資5萬元的那路村級綜合文化活動室100平方米、計生室衛生所80平方米、裝修村委辦公樓;通坡水泥道路5條9公里。在市政府、《廣西日報》、好時娛樂城、南寧安利公司的支持下,民眾集資12萬元投入24萬元建成了那路村婦女兒童文化體育活動中心(與那路舞台、燈光球場一起),並重新硬化了燈光球場。那路村成立有八音隊、舞獅隊、舞龍隊、山歌隊、女子腰鼓隊,並成功舉行了“那路村冬至運動會”推出籃球邀請賽、拔河賽、山歌賽、書畫賽、八音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