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莊鄉

邢莊鄉

邢莊鄉,位於尉氏縣的西北部,東隔賈魯河與十八里、水坡鄉相望,西與大營鄉交界,南與城關鎮、大橋鄉相鄰,北和莊頭鄉接壤。鄉政府駐地在邢莊西崗,距縣城4.5公里。鄉境南北長8.6公里,東西寬12.5公里,總面積88.3平方千米。邢莊,以邢氏最早在此居住而得名,歸屬不一,直到1963年3月才從城關、莊頭、大橋三政區中各劃出一部分組成邢莊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邢莊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河南省
  • 下轄地區:29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371
  • 地理位置:河南省尉氏縣
  • 面積:88.3平方千米 
  • 人口:59425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豫B
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地理特徵,經濟發展,農業,水利,農機具,林業,養殖業,工副業,交通運輸,文化教育,文化,教育,衛生,文化遺址,

行政區劃

轄鰲頭呂、三李、邢莊、蘆木張、蜜蜂趙、董莊、韓莊、葛莊、尚、史莊、北丁莊、尹莊、郭佛、七裡頭、安莊、蘆關、屈樓、水黃、燒酒胡、明家、府里莊、大廟楊、趙莊、拐楊、簸箕任、岳家、雷家、郭新莊、甄家29個行政村。
代碼
410223200:~200鰲頭呂村 ~201三李村 ~202邢莊村 ~203蘆木張村 ~204蜜蜂趙村 ~205董莊村 ~206韓莊村 ~207葛莊村 ~208尚村 ~209史莊村 ~210北丁莊村 ~211尹莊村 ~212郭佛村 ~213七裡頭村 ~214安莊村 ~215蘆關村 ~216屈樓村 ~217水黃村 ~218燒酒胡村 ~219明家村 ~220府里莊村 ~221大廟楊村 ~222趙莊村 ~223拐楊村 ~224簸箕任村 ~225岳家村 ~226雷家村 ~227郭新莊村 ~228甄家村

歷史沿革

1963年成立邢莊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88.3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邢莊、史莊、蘆館、屈樓、水黃、燒酒胡、付里莊、明家、大廟陽、七裡頭、趙莊、雷家、岳家、簸箕任、甄家、郭新莊、拐楊、尹家、葛莊、尚村、董莊、北丁莊、鰲頭呂、韓莊、三李、郭佛、蜜蜂趙、蘆木張、安莊29個行政村。

地理特徵

邢莊鄉的中西部為丘陵地帶,東部賈魯河沿岸由於泥沙的淤積地勢較高且向兩側傾斜,形成了東西高,中間低的簸箕形地勢。大部分高程在66--71米之間,最高點在蜜蜂趙北崗,海拔高度為89.4米,最低點在王莊村東海拔高度為65米。中西部的沙崗多為南北走向,東西隆伏呈“川”形,相對高度1-0米左右,土質多為黃沙堆積而成,隨風移動。東部為兩合土及粘土。境內主要河流有:北康溝河由大營鄉入境,經邢莊橫穿中部,注入賈魯河,境內流長12公里,其支流明改溝自莊頭鄉入境從邢莊鄉的東部南下匯入北康溝河;明家溝、葛河均發源於莊頭鄉,分別從邢莊鄉的中、西部南下注入康溝河。

經濟發展

農業

邢莊鄉土地肥沃,光照充足,各種作物均有種植。小麥遍布全境,播種面積52174畝,單產243公斤,總產1269.3萬公斤;玉米多集中於中部,面積16632畝,單產227公斤,總產376.9萬公斤;棉花分布於東部賈魯河沿岸,面積22311畝,單產60公斤,總產133.7萬公斤;花生多種植在西部沙區,面積9914畝,單產182公斤,總產180.2萬公斤。1988年全鄉農作物復播面積達125859畝,複種指數為173.9%,糧食總產2049.7萬公斤,農業總產值2221.6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1.4%。

水利

農田灌溉以井灌為主,東部地區輔以引黃灌溉。西三引黃乾渠縱貫該鄉的東部地區,過境長9公里,流量25秒立米,沿乾渠建有4條支渠,總長9公里,建水閘16座。全鄉已打機井781眼,配套572眼,井渠的有機結合效益面積日益增加,2009年有效灌溉面積3.2萬畝,占耕地面積的44.2%,其中旱澇保收田面積2.33萬畝,占耕地面積的32.2%。

農機具

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各式農機具已進入千家萬戶,其特點是以中小型為主。1988年全鄉擁有各式農機具2643台,總動力11585千瓦,相當於1979年的3.34倍,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2台,小型拖拉機521台,大中型機引農具15台,排灌機械618台,柴油機30台,電動機588台,此外,還有水泵、收割機、脫粒機等農業機械849台。機耕面積為4.5萬畝,占耕地面積的62.2%。

林業

泡桐、楊、刺槐為該鄉林木主要樹種,營造方式有農田林網,農桐間作、刺槐上崗、四旁植樹四種,間有果木園林。林木覆蓋率為30%,其中農田林網乙5萬畝,農桐間作2.6萬畝,刺槐林1.7萬畝,四旁植樹71.3萬株,果園3500畝,年產果品66.9萬公斤,活禾蓄積量6.08萬立方米,林業總產值59.3萬元。

養殖業

發展家庭養殖,已是該鄉農村一條新興的致富門路。1988年全鄉大家畜存欄10113頭(牛7195頭,馬161匹,驢1544頭,騾1213匹),生豬存欄11402頭,養羊7638隻,家禽7.6萬隻,牧業收入294.2萬元。並出現了一些養殖專業戶,如七裡頭村養魚專業戶王克繁承包魚塘百餘畝,年收入3萬餘元。

工副業

邢莊鄉雖起步晚,但工副業發展比較迅速。許多家庭從事紡織、縫紉、木鐵業、建築、刺繡、麵粉、飼料加工等家庭副業活動,年產值為391.6萬元。鄉辦企業從零起步發展到了2009年的9家:既磚瓦廠、予制廠、帆布廠、造紙廠、化工廠、皮鞋廠、醫療器械廠等。產品適銷對路,如化工廠生產的化工染料已打入國際市場,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村、組、聯、個四級企業已達3024個,主要從事窯業、建築、予制、拔絲、電鋸、製鞋等行業,1988年五級企業總產值達2105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48.6%,從業人員5721人,占全鄉勞動力的35%。

交通運輸

開封至許昌、開封至鄢陵兩條公路分別從邢莊鄉的東南部及東部穿過,過境長分別為5公里和9公里,1976年鄉政府組織人力財力又在原有土公路的基礎上修築鄉政府至史莊柏油路一條,長3公里。村與村之間均有土公路相連,主要土公路5條長20公里。公路事業的發展帶動了運輸業的興起,2009年全鄉共有貨車16部,客車6部,年收入40萬元。

文化教育

文化

緊靠縣城的邢莊鄉,受縣城文化事業的影響,鄉內的各種文化設施較為完備,文化生活豐富多彩,2009年有文化站、廣播站、電影管理站各一個,電影放映隊18個,年放映電影1500場,有線廣播喇叭入戶率100%。村級圖書館、閱覽室28個,藏書1萬多冊。此外民間自發組織有曲藝演唱伴奏員工8人,嗩吶隊2班12人。年節還有民間傳統節目演出,如獅子、高蹺、竹馬、旱船、拉死驢、二鬼板跌等。

教育

1963年成立邢莊公社時全鄉有國小12處,學生1700名,教師60人。文化大革命當中曾一度盲目發展,但教學質量低下,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過整頓,走上了正常的發展軌道。2009年有中學5處24班,學生970名,教師80人;國小25處112班,學生3900名,教師240人;學前班28班1100名兒童,幼師3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4%。

衛生

邢莊鄉醫院始建於1963年,醫務人員18人,由於受縣城醫院的制約,二十多年來變化不大,但醫療設備和技術有明顯的提高,2009年有1640平方米門診房一座,醫務人員26人,其中主治醫師2人,醫師5人,醫士6人,設病床25張。村設衛生室及個人診所29處,鄉村醫生56人。

文化遺址

境內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處:
尚村西南1公里處康王墓遺址,南北長90米,東西寬45米,高15米,築有三冢占地面積675平方米;
尚村西北的商王墓,蘆木張村西100米處的21名婦女合葬墓,墓碑記載著當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暴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