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白瓷

邢窯是中國白瓷的發祥地。中國古代最早的官窯之一。唐代邢窯白瓷遠銷海外。邢窯古代窯址位於今邢台市臨城縣與內丘縣一帶。邢瓷從瓷質上分成三個品種:粗白瓷、細白瓷和透影細白瓷。其中透影細白瓷工藝最為精良,彌足珍貴。唐後期,由於制瓷原料匱乏等原因,邢窯逐漸衰落,直至被定窯所取代。然邢窯白瓷對後代彩繪瓷器影響深遠,其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視。 [1] 邢白瓷的發明與製作,打破了自商代以來青瓷為主一統天下的局面,形成了我國陶瓷史上有名的“南青北白”(南指越州,北指邢州即邢台)的新格局。邢州瓷窯是唐代七大名窯之一,因產在邢州而得名,是華夏白瓷的鼻祖,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稱為陶瓷史上一座輝煌的里程碑,邢窯的所在內丘被當稱為瓷都,內丘現有如今位於河北省內丘縣的邢窯博物館、邢瓷文化體驗館、邢窯遺址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邢白瓷
白瓷簡介
唐代,邢窯白瓷與越州窯青瓷都作為貢品向宮廷進貢,內丘也發現有"盈"字款,"翰林"字款白瓷("盈"字款瓷,應為唐宮中大盈庫的定燒器,專供皇帝宴飲賞賜之用)。
邢白瓷的出現是我國制瓷工藝一大飛躍,其技術難度相當之高,即必須在原料加工和燒成時,將胎和釉中含鐵量有效地控制在1%以下,方能燒成上成白瓷。邢窯窯工們率先掌握了這種絕技。不僅如此,還在目前已出土的邢瓷殘器標本中發現了那種品質精良的“透影瓷”和“類銀”、“類雪”的細白瓷,其精湛的工藝和優良的品質令人嘆為觀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