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寧頂螄山遺址

邕寧頂螄山遺址

“螄山遺址”距南寧市20公里,遺址地處邕寧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是一處距今約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遺址,整個山丘呈橢圓狀南北延伸,地勢東高西低,總面積約4000多平方米,被列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和國家大遺址展示中心之一,作為中國史前文化中一種獨特文化類型的代表以奇特肢解、屈肢葬式,完整的陶器,層次清楚的文化序列令中外著名考古專家為之迷醉。其內涵、意義和科學價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長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館相媲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邕寧頂螄山遺址
  • 地處:邕寧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
  • 性質:新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遺址
  • 距今約:5000年
頂螄山遺址總面積5000平方米,是5000年前古人類生活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邕寧縣境內。1997年4月開掘後,即被列入該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現在已發掘面積占整個遺址的五分之一。
頂螄山遺址葬式奇特,肢解葬前所未見。據統計,在頂螄山貝丘遺址現已發掘出的400多個古人類遺骸中,有三分之一是採用肢解葬的。
同時,遺址中出現的南方乾欄式建築形式,是廣西乃至我國南方通過考古來確認的史前人類居所的唯一依據。
頂螄山遺址出土的陶器具完整,且多達20多件,其數量在廣西史前考古的歷史上是空前的。文化層位明確,序列清楚無混亂,為研究南方史前文明提供了諸多便利。
頂螄山文化還保存了千餘件史前人類使用過的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及當時人類遺棄的水類動物、牛、鹿、象、鳥等多種動物的骨骸。大量動物骨骼和器具的發現,對研究、了解、復原當時當地生態環境和史前人類的生活方式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