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鱗蓋蕨(碗蕨科類的植物)

邊緣鱗蓋蕨(碗蕨科類的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邊緣鱗蓋蕨, 姬蕨科鱗蓋蕨屬植物,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植物高可達1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可入藥。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越南、日本、尼泊爾、斯里蘭卡也有。生於海拔300-1500米的灌叢中溪水邊沙地。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植物高可達1米,根狀莖長而橫走;葉片短圓
三角形,長達55厘米,寬15—25厘米,1—2回羽狀裂,有短硬毛;孢子囊群每小裂片有1—6個,囊群蓋半半杯形。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60-100cm。根莖長而橫走,密被銹色長毛。葉遠生;葉柄長20-30cm,深禾稈色,幾光滑;葉片紙質,上面多少被毛,長圓狀三角形,長達55cm,寬13-25cm,一回羽狀;羽片20-25對,基部對生,遠離,上部互生,近生,有短柄;羽片披針形,長10-15cm,寬1-1.8cm,基部不等,上側稍呈耳狀凸起,下側楔形,邊緣缺刻狀或淺裂,裂片三角形,偏斜,全緣或有少數齒牙;葉脈羽狀。孢子囊群生於羽片邊緣的小脈先端;囊群蓋半杯狀,黃綠色,有毛,以基部及兩側著生。

生長環境

邊緣鱗蓋蕨性喜溫暖,潮濕,疏鬆而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性或微酸性培養土均能生長了好。與一般的蕨類植物比較,稍喜陽光。冬季應保持稍乾,越冬溫度應該在5℃以上。邊緣鱗蓋蕨枝葉茂盛,栽培容易。
邊緣鱗蓋蕨邊緣鱗蓋蕨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越南、日本、尼泊爾、斯里蘭卡也有。生於海拔300-1500米的灌叢中溪水邊沙地。

主要價值

園林用途
在長江以南可以種在溪邊、池旁及林緣,也可作為觀葉植物種植在建築物稍陰濕處,甚少盆栽。
邊緣鱗蓋蕨邊緣鱗蓋蕨
同名藥物
【藥 名】:邊緣鱗蓋蕨
【來 源】:為碗蕨科植物的全草。
【功 效】:解毒消腫。
【主 治】:用於跌打損傷、閃挫扭傷、金傷、瘀血腫脹、癰疽瘡瘍、癤腫等。
【性味歸經】:苦,寒。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2克。外用:適量搗敷患處,鮮品為優。
【別 名】:邊緣鱗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小葉山雞尾巴(浙江)、黑雞婆、冷蕨萁(四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拉丁名】:Microlepiamargihaea(Houee) C. Chr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栽培技術

分株法繁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