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總督號戰列艦

邊境總督號戰列艦

“邊境總督”號建造於不萊梅的威塞爾船廠,1913年6月4日下水,1914年10月1日入役。“邊境總督”號參加了日德蘭大海戰,屬於第三戰列艦分隊。邊境總督”號受到3枚15英寸炮彈,1枚13.5英寸炮彈,和1枚12英寸炮彈的毀傷。1919年6月21日於斯卡帕灣,“邊境總督”號於16:45自沉。“邊境總督”號的艦長在行動中被英國水兵槍擊身亡,按軍禮葬於Lyness海軍公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邊境總督號戰列艦 
  • 外文名:SMS Markgraf
  • 開工建造:1911年 
  • 級別國王級戰列艦
  • 主炮:305毫米50倍口徑主炮 
基本數據,技術數據,武器裝備,建造背景,建造設計,服役經歷,“自沉”經過,打撈,遺蹟保護,

基本數據

艦名 邊境總督號
艦名出處 巴登邊境總督(德語:Markgrafschaft Baden)
建造者 不萊梅威悉船廠(英語:AG Weser)
動工 1911年11月
下水 1913年6月4日
服役 1914年10月1日
結局 1919年6月21日鑿沉於斯卡帕灣

技術數據

艦級 國王級戰列艦
排水量
設計:25,390公噸(24,990長噸)
滿載:28,600公噸(28,100長噸)
全長 175.4米(575英尺6英寸)
全寬 29.5米(96英尺9英寸)
吃水 9.19米(30英尺2英寸)
動力輸出 30,450千瓦特(40,830匹馬力)
動力來源
3軸貝格曼蒸汽輪機
三葉3.8米徑螺旋槳
速度 21節(39千米每小時)
續航距離 8,000海里(15,000千米)以12節(22千米每小時)
船員 1136人

武器裝備

10 × 305毫米50倍徑速射炮
14 × 150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15 cm SK L/45)
10 × 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8.8 cm SK L/45 naval gun)
5 × 50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
裝甲
裝甲帶:350毫米(14英寸)
炮塔及司令塔:300毫米(12英寸)
甲板:30毫米(1.2英寸)

建造背景

在英國超級無畏艦陸續開工的刺激下,德國於1911年開工建造國王級戰列艦。國王級動力系統採用少量燃油鍋爐(曾經嘗試安裝柴油機,後取消)。改進凱撒級戰列艦主炮炮塔布局,艦體艏艉各兩座主炮塔採用背負式,舯部一座主炮塔,全部主炮塔沿艦體中線布置,可以保證全部主炮舷側齊射時火力發揮,有利加強裝甲防禦能力,同時改進艦體水密隔艙,整體防護性能提高。相對換裝13.5英寸口徑主炮的英國超級無畏艦,國王級還使用305毫米50倍口徑主炮,火力方面略顯不足。

建造設計

邊境總督號是以“替換魏森堡號”(Ersatz Weissenburg)作為臨時代號[b]在不萊梅的威悉船廠(英語:AG Weser)建造,生產序列為186號。[1]艦隻是在1911年11月進行龍骨架設(德語:Kiellegung),並於1913年6月4日下水(德語:Stapellauf)。[2]在下水儀式上,弗里德里希二世大公作為巴登王室的首領,親臨現場為艦隻命名。舾裝(英語:Fitting-out)工作於1914年10月1日完成,並在同一天被編入公海艦隊服役。邊境總督號共花費了德意志帝國政府4500萬金馬克。[1]
邊境總督號的標準排水量為25796噸,而在全作戰負載時,最大排水量可達28600噸。其全長為175.4米,有19.5米的梁寬和最大9.19米的吃水深度。邊境總督號由3套貝格曼(Bergmann)蒸汽渦輪機驅動,每套負責駕駛一個螺旋槳軸及輸出40830匹軸馬力(30450千瓦)的最大功率,最高速度則為21節(39千米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蒸汽由運作在16個水密艙室內的3台燃油及12台燃煤的舒爾茨-桑尼克羅夫特式(Schulz-Thornycroft)細管徑三鍋筒水管鍋爐提供。艦隻能夠以12節速度航行最多8000海里(15000公里)。[1]額定船員編制為41名軍官和1095名士兵。[4]
邊境總督號在五座雙聯裝炮塔中裝備有十門305毫米50倍徑速射炮作為主炮:其中艦艏和艦艉各有兩座以超射(英語:superfiring)布局的炮塔,另一座則單獨布置在兩個煙囪之間的艦舯。它的副炮系統(英語:Battleship secondary armament)則包括十四門150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15 cm SK L/45)、六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8.8 cm SK L/45 naval gun)以及五門50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其中一門分布在艦艏,兩邊舷側各兩門。[4]邊境總督號其後拆除了88毫米速射炮,並替換為四門88毫米高射炮。[5]艦隻的主裝甲帶有350毫米厚。甲板為30毫米厚,主炮塔和前司令塔則裝甲有300毫米厚的裝甲。

服役經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6年5月國王級戰列艦全部參加了日德蘭海戰,作為公海艦隊的先導分隊遭英國艦隊的奇襲,除王儲號外,其他三艘均在海戰中受傷。1917年10月國王級戰列艦進入波羅的海,加入針對俄國的作戰行動,擊沉俄國一艘舊式戰列艦。1918年為紀念德皇政府成立30周年,王儲號改名威廉王儲號。戰爭結束以後,國王級戰艦被扣押在英國斯卡帕灣,在“彩虹行動”中全部自沉。
邊境總督號邊境總督號

“自沉”經過

1919年,凡爾賽條約的擬定和談判進行得十分不順利,有跡象表明,很可能事情不會有一個和平的結局。最後,英國“對整個的骯髒和混亂感到厭倦了”,向德國ZF下了最後通牒:要么在6月21日中午之前全盤接受,要么再次面臨戰爭。此時的德國人陷入絕望,最後決定屈服,接受條款,但需要延長兩天的時間有一個“體面的準備”。 沒有人把談判的最新進展及時告訴艦隊指揮官魯伊特。孤獨無望的囚禁在斯卡帕灣,他和他的軍官們僅有的訊息來源就是當地的英國報紙。1919年6月21日,《The Times》4天前關於“停戰談判瀕臨破裂”和“可能恢復軍事敵對”的報導,使魯伊特大吃一驚,他以為雙方的談判已經破裂,敵對狀態已經恢復。這就是說:他和他的艦隊再一次處在戰爭中!然而,沒有大炮用來戰鬥,也沒有燃料用來逃脫,防止艦隊落入敵人手中、挽救德國海軍榮譽的一個機會,只有在敵人行動之前自行將其鑿沉。
沉船位置沉船位置
1919年6月21日(一年中的夏至日)這一天,英國艦隊離開斯卡帕灣至北海進行訓練,只留下兩艘驅逐艦擔任警衛。上午10:30,全體軍艦都收到來自旗艦“埃姆登”號巡洋艦上發出的預先制定的信號。之後,軍官下令升起被禁止的艦隊旗、戰旗(Battle Ensign)和“Z”信號旗(the code flag Z,Advance on the Enemy),打開通海閥,準備棄船。隨著閥門和水密艙門的開啟,英國人根本沒有機會來阻止如此大規模的集體自沉。12:16,“腓特烈大帝”號(Friedrich Der Grosse)戰列艦首先沉沒,接著12:56“阿爾伯特國王”號(Konig Albert)戰列艦沉沒,其餘軍艦也一艘艘相繼沒入水中,只在海面上留下零星的漩渦和碎片。
在混亂中,英國艦隊急忙從訓練中返航,想盡各種辦法試圖補救,主要是將德國軍艦拖拽至淺灘擱淺。儘管如此,74艘被拘留的德國軍艦中有總數為52艘,包括所有5艘戰列巡洋艦和11艘戰列艦中的10艘都沉入了海底,沉沒噸位為艦隊總噸位的95%。在這個海軍史上最壯烈的自沉行動中,最後沉沒的是戰列巡洋艦“興登堡”號(Hindenberg),歷時約6個小時。
在奧克尼郡的Lyness海軍基地附近有一個海軍公墓。一排排墓碑中,有8名德國軍人的名字,他們在斯卡帕灣的鑿艦行動中陣亡,成為大戰中最後犧牲的士兵。

打撈

在斯卡帕自沉行動後不久,英國皇家海軍便對公海艦隊的沉船進行了打撈。由於自沉及打撈時往往會導致龍骨受損、艦體扭曲,而將其校正又極費時間和金錢,所以打撈上來的德國戰艦大多拆卸回爐,變成了廢鋼鐵。 從一戰結束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經過多次打撈,公海艦隊如今只有7艘大型軍艦留在灣底:Brummer號,Dresden號,Kln號和Karlsruhe號巡洋艦,以及Konig號,Kronprinz Wilhelm號和Markgraf號戰列艦。
位置58.53.31:03.09.55。水深45m位置58.53.31:03.09.55。水深45m
“邊境總督”號最高處距水面24m,是沉得最深的一艘戰列艦。因為幾乎整個翻過來,所以甲板所在深度差不多38m,此處可以看到5.9英寸炮。艦艏的大部分已經不見。經過打撈,艦艉部分也破壞嚴重。“邊境總督”殘骸的情況是說法最多的,潛水員們很少潛到45m深的底部,而且因為光線的原因不可能看清楚,因此很多都得出“船體完整”的結論,但這裡還是ScapaMAP的圖片有說服力……

遺蹟保護

因為有著眾多有名的沉船,斯卡帕灣成為潛水愛好者的天堂,每年都有數千名觀光客。但是,經過80年的海水侵蝕和後來打撈工作的破壞,昔日的鋼鐵巨艦已經漸顯脆弱,其中的一些狀態已經非常破舊。為了專門保護這些遺蹟,成立了一個叫ScapaMAP的國際研究組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