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市烈士陵園

遼陽市烈士陵園

遼陽市烈士陵園建於1957年,座落在市南郊二公里處高阜平台之上,占地面積87,49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辦公室綜合樓、墓志銘碑等。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為新魏碑體,墓志銘碑文為遼陽市著名書法家溫同春先生題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陽市烈士陵園
  • 建立時間:1957年
  • 地點:市南郊二公里處高阜平台之上
  • 占地面積:87,490平方米
烈士紀念碑為紀念1948年解放遼陽犧牲的烈士而建。1947年,東北人民解放軍已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東北人民解放軍總兵力73萬人,國民黨軍隊大部被壓縮到中長路和北寧線上的一些城市。為了不給國民黨軍隊喘息機會,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決定,首先對北寧路沈錦段展開進攻,切斷他們與關內的運輸線,然後再轉兵瀋陽以南,攻殲遼陽、鞍山、營口的國民黨軍隊,孤立瀋陽之敵。擔負遼陽戰役的四縱、六縱和東總炮師。全戰役由四縱統一籌劃和指揮。1948年2月6日遼陽攻堅戰打響,經歷8小時30分鐘俘國民黨師長馬轍以下5142人,總共殲敵1.1萬餘人。戰後,毛澤東主席親自書寫電文,慶祝遼陽、鞍山大捷。
1993年遼陽市烈士陵園納入省級管理,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評為“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先進單位”,1997年、2007年先後被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教委、省民政廳命名為“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998年被省國防辦命名為“遼寧省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同年,被市評為“花園式單位”,多年被評為市“文明單位”。
市委、市政府對烈士陵園的建設非常重視,先後進行了多次維修改造。1982年市政府投資33萬元,興建了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及辦公室;1988年市政府投資13萬元改造烈士墓區,烈士紀念館重新布展。1998年市政府投資140萬元將15.52米的烈士紀念碑改建加高到21米,花崗岩火燒板罩面,改造烈士、革命軍人墓碑、重新組裝了烈士紀念館,將烈士紀念碑廣場和烈士墓區水泥磚甬路改為宣武岩石板路面。
2006年市發改委為烈士陵園立項601萬元,改擴建烈士紀念碑廣場,新建烈士紀念館辦公室綜合樓,紀念館陳列廳布展,2008年新建了烈士紀念館廣場,辦公室停車場。近幾年來,市政府、省民政廳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烈士陵園設施,烈士紀念建築物進行保護和維修。改建大門、圍牆罩面,擴大園區、綠化美化等。烈士陵園整體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每年的清明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節日接待市黨政軍領導、駐軍官兵、青少年學生以及各界人民民眾參觀學習近三萬餘人次。烈士陵園成為了全市人民民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烈士陵園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烈士墓區安葬1948年解放遼陽犧牲的烈士114位,建國後犧牲的烈士65位。
1、1948年2月6日犧牲烈士名單
趙景福、吳鴻坤、吳全棟、姜士茂、張普遠、王振華、
於學良、房守文、何 學、李封三、王忠洪、徐華山、
於成福、王世芝、王太陽、林鈞明、王希舉、孫勝文、
金鳳岑、王振甲、姜洪義、錢永遠、李樹德、謝明東、
賀慶蘭、於世榮、蘭洪書、王元有、王忠信、宋振福、
王世文、沈橋芝、宋維道、孫長盛、郝成福、梁春生、
徐 法、姜德山、彭吉賢、劉雲鳳、趙德善、劉景明、
劉文德、高福慶、段亭全、勵煥堂、李志清、王基仁、
李世忠、譚昭元、王兆啟、王仁貴、朱家雲、王延璞、
佟喜本、李家德、閆鳳智、李志忠、劉傳海、趙久台、
張喜昌、崔影乾、孫長恆、高福新、李春和、廉德九、
陳慶吉、郭春雲、肖德濱、肖正功、馬長貴、林長清、
高長德、高村國、孫德維、孫福山、王勝玉、王天元、
王振院、丁成奎、王行清、尹奎福、姜忠芝、王國軒、
孫靜美、孫道禮、邵新成、石雲武、陳學海、李洪義、
刁振遠、馬慶雲、高玉全、王德貴、叢玉珍、林肇雲、
馬德貴、鄭 森、何金安、王萬文、鄧和瑞、孫寶臣、
鄭洪啟、姚桂新、石寶章、楊玉喜、聶希安、劉 江、
楊錫會、連丕修、劉世范、姜興元、單志義、李 福。
2、建國後犧牲烈士名單
胡志福、李雲山、戴承理、初寶良、徐興和、董滋卿、
田濟民、祁書雲、王中華、王永江、李成家、辛寬春、
韓寶權、孫秉才、李 碩、謝恩東、朱連狀、李德軒、
楊會忠、徐鎮梅、劉繼川、周恩江、齊玉忠、任 濤、
尹海濤、劉成彥、劉炳輝、李雲祥、傅立東、竇玉官、
王文良、徐長吉、趙自立、修明印、王子彬、周廣志、
胡鳳山、顧長武、馬希純、王祝武、李付傳、高德榮、
許 良、郭 鳳、韓煥友、高永貴、周佛慶、楊守發、
於書祥、王升鎖、鄭雲起、黃奎祿、康雪光、王守權、
吳桂山、戴復華、孔凡德、仲路廷、康天生、吳右紀、
胡長明、孫學貴、周景濤、李 純、聶龍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