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

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

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創建於1958年,風雨兼程,上下求索,耕耘沃土,播撒希望,盛世育人,扶搖直上,迄今已是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學校位於鳳城市草河經濟管理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
  • 校訓:以德為先,德行天下;以能為重,能創未來
  • 創辦時間:1958年
  • 類別:公立學校
  • 現任校長:鄭彥宏
  • 所屬地區:遼寧鳳城
  • 主要獎項: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學校簡介,光輝歷史,1958年後,1970年後,1990年後,2000年後,2010年後,

學校簡介

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是遼寧省教育廳直屬的省重點中學,校址在鳳城市草河經濟管理區。
學校建於1958年,現有教學班16個,學生836人,教職工63人,其中省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7人,一級教師25人。
學校占地面積77004平方米,建築面積15093平方米,有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宿舍樓、食堂、禮堂等。學生勞動實習園地20000平方米,有菜田、果園、日光溫室和溫室式養豬場。
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
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地圖
字1995年,該校堅持實驗、探索、改革,立足農村、全面育才,取得了顯著成績。1995年被評為“遼寧省模範學校”,1997年被評為“遼寧省農村示範國中”,1997年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1998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2000年、2002年兩次被評為“遼寧省文明單位”,2000年、2004兩次被評為“遼寧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2007年學校領導班子作出重大決定,將原有的國中制改為高中制。為此學校於08年7月修建了新的服務設施及健身器材,並於08年10月18日的50周年校慶上對外展示。

光輝歷史

1958年後

1958年5月4日,遼寧省教育廳決定在鳳城縣草河鄉保衛村(現鳳城市草河經濟管理區草河大街100號)創辦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楊明書帶領人員來到鳳城縣草河鄉保衛村,領導組織建設校舍(教室、宿舍、食堂等),做開學準備工作。
1958年8月31日正式開學。
1959年2月27日,遼寧省人民委員會頒發任命書,省長黃歐東任命楊明書為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校長。
1960年4月,遼寧省教育廳確定: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為省全日制重點學校。其辦學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農村,面向農業,面向全體學生,結合本地區農業生產需要,實行普通中學教育和農業技術教育相結合,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既要努力為上級學校培養合格學生,更要為農村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勞動後備軍。
建校初期學校制定的校風是:勤工儉學,勞動建校;手腦並用,全面發展;要求進步,勤奮學習;遵守紀律,關心集體。
自1958年8月至1966年8月,經過八年的辦學,學校共培養出968名學生,除部分升入大學、高中和中等專業學校外,大多數學生回到了農村,他們熱愛農村、安心農村、立志建設農村,大多數人成為農村建設的生產骨幹和技術人才。
建校初期,開展了四年制中學、九年一貫制(後改為十年一貫制)學制改革實驗。“文化大革命”前,試行過“半農半讀”的教育制度。
1960年6月,學校被評為全國文教戰線先進單位,校長楊明書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受到劉少奇、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63年6月,學校被評為安東市(現丹東市)文教戰線先進集體。
1966年6月,學校被捲入“文化大革命”,7月“造反派”奪了學校黨政大權。
1968年7月,學校革命委員會成立,9月在校生全部畢業離校。
1969年1月,學校被停辦,校址成為丹東市革命委員會“五七”幹校,學校教職工成為“五七”戰士。
1970年3月,學校絕大多數教職工分赴鳳城、東溝(現東港)兩縣農村公社插隊落戶。原校址先後改辦為丹東市農業學校、丹東市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農學系、丹東市農機研究所。
粉碎“四人幫”以後,1978年12月21日,遼寧省革命委員會 [1978]330號檔案,批轉遼寧省教育局《關於恢復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的報告》,同意恢復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恢復後仍為遼寧省教育局直屬學校,並列為省重點中學,日常工作委託鳳城縣教育局代管。

1970年後

1979年3月29日,中共遼寧省教育局黨組任命: 車廣有為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黨支部書記,楊明書為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校長,楊忠基為副校長。學校開始調入教職工,收回校舍和學校資產,開始學校恢復工作。
1979年9月14日,學校舉行復校開學典禮。招收高中一年級學生2個班,高中二年級2個班(高中學制兩年),國中一年級2個班(國中三年制)。
1981年7月,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為省重點中學。
1981年8月,農村國中四年制學制改革實驗開始,招收2個四年制國中班。
1982年7月,在校高中生全部畢業,學校不再招高中生。
1982年12 月10日,遼寧省教育局遼教字[1982]211號檔案《關於進一步辦好省農村實驗中學的幾項決定》規定: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是一所農村四年制國中,16個班型。試驗任務和培養目標是:通過試辦四年制國中,研究農村國中教育如何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和提高農民文化科學技術水平的要求,培養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基礎知識的、有一定職業技能的新一代農民和農村所需要的各方面的建設人才。學生畢業後,回農村參加生產勞動,也允許升高一級學校。
1983年3月19日,遼寧省教育局批准和轉發《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四年制國中教學計畫》(試行稿)。
1985年6月6日,遼寧省教育廳在我校召開“遼寧省農村四年制國中研討會”。全國政協教育組長(原教育部副部長)董純才、省市縣教育部門領導、四年制農村國中校長等參加會議,會議聽取了我校農村國中四年制學制實驗初步經驗介紹,參觀了學校農業實驗園地。
1985年7月,第一屆國中四年制學生畢業。同年8月,從國小五年級結業生中招生,進行“五四”學制改革實驗。在以後的辦學實踐中,進一步確立了“立足農村,全面育才”的辦學思想與“升學有基礎,就業有技能”的辦學目標。
1986年6月,學校主要領導幹部新老交替,馮振飛任校長。1988年9月,馮振飛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1987年9月6日,國家教委副主任王明達等領導到校視察,肯定了我校的辦學方向,並勉勵我校教職工為農村教育改革做出新的貢獻。
1990年10月,學校被評為遼寧省教學改革先進集體。

1990年後

1991年2月,馮振飛校長主持、全校參與的《農村國中四年制的實驗與研究》項目獲遼寧省教育委員會“七五”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世紀90年代初期,學校進行大規摸的基本建設,新建了教學樓、學生宿舍樓、教工住宅樓、學生食堂、鍋爐房等,全面改善了辦學條件,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有了明顯提高。
1992年3月,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編輯出版的《教育科研的理論與實驗》一書,刊登了《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農村國中四年學制實驗報告》。以後,學校領導多次在省、市、縣教育工作會議上,介紹了我校的辦學經驗。
1992年5月,由遼寧省教委推薦,國家教委審定,我校被選入了《中國名校》(中學卷)中,介紹了我校的辦學經驗與主要成果。
1992年8月,學校重新確定校風為:勤奮、求實、團結、進取;教風為:嚴謹、求精、善誘、創新;學風為:勤學、多思、求真、向上。
1993年2月,國家教委農村教育改革(燎原計畫)辦公室、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農村教育研究室編輯的《中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偉大實踐》一書“編者按”指出:“在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農村普通國中應該怎么辦?我們從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的改革實踐中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啟示。農村普通國中只要面向農村全面育才,主動為農村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就會越辦越活,越辦越好。”
1994年3月,《人民教育》第3期,發表了《為農村建設服務的好典型—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教改紀實》。
1995年9月,學校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遼寧省模範學校”。同年9月,遼寧省農村國中教育改革經驗交流會在鳳城市召開,省、市教委領導、省部分農村國中學校校長等,聽取了我校辦校經驗介紹,併到我校參觀。
1997年1月,學校被省教委評為“遼寧省首批農村示範性初級中學”。同年10月,校長馮振飛在省教委舉辦的全省各市、縣(市、區)教委主任培訓會(在鞍山市舉行)上作了《立足農村,全面育才》的辦學經驗介紹。
1998年4月,學校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1998年12月,學校被評為“全國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
1999年6月,遼寧省教育委員會《關於對鳳城市部分鎮(區)和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實施“九年一貫制”實驗的批覆》:“同意省農村實驗中學暫時招收兩個“九年一貫制”學制實驗班和兩個“五四”學制教學班,待時機成熟後,全部過渡到“九年一貫制”學制。”
2000年,學校被評為遼寧省文明單位、遼寧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2000年後

2001年,學校被評為遼寧省“九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遼寧省“綠色學校”。
2002年,學校再次被評為遼寧省文明單位。學校黨組織被評為遼寧省中國小系統黨建工作先進單位。
2003年,學校黨組織被評為遼寧省先進黨總支部,受到中共遼寧省委的表彰。
2004年,學校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全國及遼寧省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依法治校與以德治校相結合,學校被評為遼寧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2004年8月25日,中共遼寧省教育廳直屬機關委員會發出《關於開展學習馮振飛先進事跡的通知》(遼教機黨[2004]28號)。《通知》指出:馮振飛同志是我省教育戰線的新時期教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代表,是人民教師和基層學校校長的楷模。《通知》要求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馮振飛先進事跡的活動,為深化教育改革,實施教育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服務計畫努力奮鬥。
2004年8月26日,遼寧省教育廳在瀋陽召開“馮振飛事跡報告會”。會上,馮振飛校長作了以《珍視使命 盡職盡責》為題目的工作報告。省教育廳廳長張德祥在大會上講話,號召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向馮振飛同志學習。
2005年,按照中共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市委的部署,學校黨組織認真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了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 2005年2月25日,中共遼寧省教育廳黨組發出《關於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進一步學習魏書生、馮振飛、金竹花同志先進事跡的決定》(遼教黨[2005]8號),學校組織廣大黨員認真學習,進一步加強了黨的建設。
2005年8月 ,學校根據省人事廳、教育廳的要求,開展人員聘用制工作,充分調動了廣大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同時,加強教師培訓力度,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學校被評為遼寧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先進集體。
2006年,學校被評為遼寧省“十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馮振飛主持的《農村國中加強勞動技術課教學與管理的研究報告》獲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一等獎和遼寧省“十五”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7年2月,經遼寧省教育廳黨組決定、省教育廳廳長張德祥聘任馮振飛為校長,韓民、龐志飛為副校長。2007年11月22日學校黨總支進行換屆選舉,經黨員大會選舉和中共鳳城市委組織部批准,產生了新一屆總支委員會,馮振飛為黨總支部書記、韓民為黨總支部副書記。
2007年9月,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受到了國家人事部、教育部表彰。
2008年12月4日,遼寧省教育廳下發《關於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逐步過渡為高中教育的批覆》指出:原則同意學校由國中教育逐步過渡為高中教育。高中班從2009年暑期開始招生,主要開展小班化教學研究,其管理體制、隸屬關係、管理體制、撥款渠道等不變。
2009年5月14日,《遼寧省教育廳關於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2009年招生計畫的批覆》(遼教函[2009]167號)下達,同意我校2009年在丹東鳳城市招收160名普通高中公費生,並請我校2009年繼續在鳳城市招收90名國中生。
2010年1月18日,《中共遼寧省教育廳黨組關於韓民同志職務聘任的通知》(遼教黨[2010]3號):中共遼寧省教育廳黨組決定,魏小鵬廳長聘任:韓民同志為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校長,聘期3年。聘任時間從2010年1月11日起計算。上任伊始,一貫主張“以德為先,德行天下;以能為重,能創未來”的韓民校長,針對當前教育中道德教育實效性不強、善良教育被忽視的情況,提出了“經典育人,德行立校”的辦學新思路。

2010年後

2010年2月,學校被評為遼寧省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施工作先進集體;遼寧省環境友好學校。
2011年4月5-9日 學校特聘中國關工委全國教育專家指導中心特聘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國家重點課題“校園文明禮儀教育實驗研究”總課題組副組長倪敏達老師及其教學團隊到校舉辦“《弟子規》德育師資培訓班”,此次採取了半封閉、全員參加的培訓方式。通過《弟子規》、《孝經》、《禮記·學記》等經典的學習,全體教職工立志以倫理道德規範日常行為,將聖賢教誨落實在工作生活中,行為世范。
2011年5月,韓民應邀赴台灣參加中華華夏文化交流協會舉辦的《和諧中華兩岸優質傳統文化研討會》,取得傳統文化研習證書。同月,丹東市教育局《關於加快我市普通高中特色項目試點校建設的通知》(丹教辦[2011]47號)審核批准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為“傳統文化”特色項目校。同月,學校被評為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校長韓民被評為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科研先進個人。自此學校走上了以創建傳統文化為特色的“經典立人,德行立校”的德育高中之路。
2011年7月,學校與瀋陽師範大學簽定教育碩士聯合培養工作站建設協定書,11月8日 ,學校隆重舉行了瀋陽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聯合培養工作站揭牌儀式。
2011年11月11日,鳳城市政協領導和政協教育體育界別組委員一行20多人來我校視察傳統文化德育特色教育,並觀看了師生太極拳表演,充分肯定了我校以傳統文化為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是可行的。
2011年12月20日,校長韓民被遼寧省人民政府聘為遼寧省第四屆省政府督學。
2011年12月28日,校長韓民聘為第五屆遼寧省委省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
2012年9月,學校被評為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先進單位。
2012年11月,學校獲得遼寧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3年5月,學校被評為遼寧省教育科研百強校。
2014年11月,學校榮獲丹東市文明單位。
2014年12月,學校獲得“弘揚傳統文化 打造德育特色高中”獲得丹東市精神文明建設科研成果二等獎。
2015年10月,學校被評為遼寧省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