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五味子

遼五味子

北五味子是遼寧的地道藥材,素有“遼五味”之稱。主要分布在我省東部山區。五味子的藥用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年前就有藥用記載。

五味子多生於雜木林中,山溝溪流兩岸小喬木及灌木叢間。纏繞溪流兩岸的小喬及灌木叢間。纏繞其它樹木上。五味子是單性花,但也有兩性花的,它是雌、雄同株,但也有異株現象。雌、雄的形在成,與營養條件有關。年老植株或在瘠薄的土地上,生長的植株多為雄花。幼壯生命力強的植株,或人工栽培肥水充足、管理好、修剪適宜的植株,則多為雌花。花是長在上一年的枝條上,雌花又多長在攀援莖的上部。五味子適應性很強,喜肥喜濕潤喜光的植物。

五味子人工栽培:人工栽培五味子,多採用有性繁殖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五味子
  • 拉丁學名:Schisandra chinensi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毛茛目
  • 木蘭科
育苗,移栽,管理,

育苗

五味子育苗的技術,關鍵是出苗保苗
(1)種子處理
五味子的種子胚很小,而且種皮堅硬,有油質層,不易透水,必須進行種子處理,才能保證出苗。種子處理方法,將選出成熟飽滿的種子,在溫水中浸泡3~5天,搓去果肉,漂出秕粒,洗出成實飽滿種子。在坑裡挖深、寬各60厘米的坑,上述種子與3倍量的濕砂充分混勻,以種子與不接觸為度,埋在坑裡。埋好後蓋上一層草,再蓋半尺厚的土坑,周圍挖好排水溝,以防雨水灌入。要經常檢查種子,防止發霉,砂埋70~90天,待胚芽剛露出即可播種。且忌芽子長的過長,否則播種時容易折斷,或遇乾旱水分不足芽乾而死。
(2)育苗方法
選好育苗田是五味子育苗的關鍵技術。我省有平地育苗,老參地育苗和林下育苗三種形式。以平地育苗較為普遍,生長快。老參地育苗也可,林下育苗較省工,但生長較慢。
①平地育苗
選地:要選地勢平坦、向陽、有灌溉條件,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砂壤土育苗。
整地和施肥:苗田要秋翻或春翻。翻後及時耙平保墒,施足底肥。每畝施廄肥2500~4000公斤。作畦高度視當地氣象、土壤條件及下水位高低而定。一般畦高10厘米,畦寬1米,畦長可靈活確定,以利於小苗通風透光為原則,畦的走向以南北向為好。
播種:
要適時播種,播種期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宜。一般採用條播,以畦的橫向開溝,便於苗田管理。按行距15厘米,播深2.5~3厘米,要注意踩好底格子,每畝播種量5公斤左右,播後及時覆土,覆土厚度2.5~3厘米為宜。播種後稍加鎮壓,以防露風跑墒。並用噴壺澆水,防止芽乾。為了保持床面濕潤,可用稻草、樹杈覆蓋畦面,覆蓋厚度以遮住地皮為度。覆草後需用兩條草繩,拴在畦面兩端的木樁上,以防大風吹散。
苗田管理:
撤覆蓋草,搭遮蔭棚。經砂埋處理的種了,播後20~30天即可陸續出苗。要經常檢查,以防覆蓋物壓苗。當出苗達50%~70時,即將覆蓋物全部撤出,同時搭好簡易遮蔭棚,用茅草、樹枝均可,既能起到遮蔭作用,又能透進散射光線。
澆水、鬆土、除草、間苗:五味子幼苗對水分要求迫切,當畦面乾土層達到1.5~1.8厘米時即應澆水。澆水後及時鬆土,同時除草。當小苗抽出3~4片真葉時及時間苗,株距6~9厘米為宜,些是可撤遮蔭棚。
追肥:
為保壯苗,追肥兩次。第一次在撤遮蔭棚時,每畝施硫銨10公斤。第二次在株高9~12厘米時進行,每畝追過磷酸鈣15~20公斤。
②老參地育苗:
選地:在人參產區,可選擇土質肥沃、陽光充足、栽過人參的老參地,將舊參床加以修整,然後播種育苗。
播種:播種方法、時間同平地育苗相同,但因栽參地多在山坡上,故行距應增至18~20厘米,覆蓋物可用舊參簾,或樹枝等。苗床管理同前,平地育苗。
林下育苗:應選擇腐殖土層深厚、陽光充足的緩坡闊葉林下(透光率60~70%)選為場地,清除小灌木及樹根、石塊等,然後刨地順山作畦。畦寬1~1.5米,畦高6~9厘米,摟平畦面進行播種,播種方法、苗田管理均與平地育苗法相同。林下育苗,不需要覆蓋及遮蔭。
(3)苗期病蟲害防治
由於育苗田裡土壤比較濕潤,糞肥充足,因此地下害蟲較多。常見的有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在覆蓋草下活動,咬食小苗的幼根及嫩葉,嚴重時小苗成片被害,造成缺苗斷條。防治方法可用毒餌土殺之,也可人工捕捉消滅。

移栽

我省人工栽培五味子,採用兩種苗子,一是實生苗,即人工育的苗,另一種是野生苗,即在山上採挖的小幼苗植株。實踐證明,以實生苗為好,實生苗有主根和側根,栽後極易緩苗,和長旺盛。栽後生長一年,在老根上生長出許多白色新根。地上植株生工茂盛,成活率可達到80%~90%。而野生苗,均為地下橫走莖節上生出鬚根,移栽後嫩鬚根多數死掉,重發新鬚根,所以緩苗慢,植株弱,不抗旱,成活率低,最高僅達到50%~60%,並多有假活現象,即當時不死,靠消耗體內營養生長,由於長時間長不出新根而死亡。
①選地
五味子對土壤求並不嚴格,但以砂質壤土為最好。林區應選擇坡腐殖土層深厚、向陽,並有灌溉條件,排水方便的地方為好。半人工栽培,可選擇溪流兩岸,山坡林緣,灌木叢間,土質肥沃,通風透光好的地方栽培。
②選苗
可選用種子繁殖的二年生實生苗。如肥、水充足,田間管理好,當年苗長勢粗壯也可選用。要選枝條粗壯、根系發達的好苗。
③移栽時間
春、秋兩季可移栽。秋季應在落葉後,春季應在芽萌動之前進行。雨季移栽或補栽成活率也很高,但需將地上部分適當輕剪,以防水分過度蒸發,降低成活率。
④移栽方法
移栽的株、行距應根據架式靈活掌握。生產上採用的架式有兩種形式:一是人工搭架,一種地天然支架。人工栽培常用的是花架,株行距為60~100厘米,株距45厘米。行向南北,以順風透光。挖坑,坑深、寬各30厘米,再將與混合的圈糞填入坑內,覆一層土。栽苗時要將根舒展開以後填土,並輕輕提出苗,踏實再覆土,然後灌足水,待水自然滲下再培土。
天然支架栽培,支架的樹種,以山里紅樹為最好。移植時,隨挖隨栽,嚴防日曬。五味子苗,多是新生的纖細鬚根,極易失水、緩苗慢,影響成活。遠途運輸,要包裝好,以防風乾。

管理

俗話說:“三分苗,七分管”。抓好移栽後的第一年管理,不僅有利於緩苗,保證成活率,並且也為五味子迅速生長,提早開化,結實打下良好基礎。
(1)施肥、灌溉
五味子是喜肥喜水植物,在生長過程式中肥水不足,則枝條細弱,越冬芽小。在栽培上半年,肥、水水足時,影響花芽分化,多形成葉芽,雄花多,雌花少。在開花、坐果時期,肥、不足會引起落果。因此,栽培五味子追肥非常重要。追肥一般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5月下旬追氮肥(硫酸銨或硝酸銨等)20公斤,第二次應在6月末追過磷酸鈣,每畝40公斤。在生育期不應追過多氮肥,以防產生落果,可多追磷肥,利於結果。五味了生根力弱,應勤澆水,促地星根,長勢旺盛。
(2)鬆土、除草
除草可結合鬆土進行。如果是天然支架,還應修整樹冠。
(3)修剪整枝
修剪主要是為了調節全株的營養,控制養分的不必要損耗。從植株上剪除病枝、蟲枝、瘦弱枝、過密枝及老枝。
修剪方法有:
①要控制基生枝的大量發生,每年5月末至7月中旬,大量基生枝從五味子基部和地下莖中鑽出地面,由於過多,造成植株營養消耗,以致枝條生長細弱,影響花芽分化。因此,要選擇3~5個粗壯枝條留作培育,備明年結果外,其餘基部枝條全部剪掉。
②剪去多生的短果枝。短果枝多開雄花,結果能力差,應在萌發前剪掉。
③對過多年的中、長果枝,也可以疏去一部分,以便通風透光,利於結果。枝條間距一般要留9厘米遠,對長勢過旺的枝條,特別是上部枝條,應當進行掐尖,使營養集中,並避免互相纏繞。
④搭架:五味子是木質藤本纏繞植物,為了透光通風,栽後二年後必須進行搭架採用何種架式,主要看是否對五味子通風透光有利,生長發育快、結果多為原則。
(4)病蟲害防治
①病害
五味子枯葉病,發生在5~7月中旬,先由葉尖或葉緣開始侵染,逐漸擴大到整個葉面而枯黃脫落。防治辦法要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通風透光,發現病葉及時除掉,以減少其病蔓延。
②蟲害
卷葉蟲、蚯蟲、卷葉蟲可用5%滕橋乳劑1500倍液噴殺,蚯蟲可藥劑防治或人工捕捉等。
收穫
五味子移植二年生苗,如栽後水、肥管理得當,2年後即可見果,4、5年可大量結果。人工栽培的五味子,豐產年的果穗長而粒大豐滿,野生的果穗顯著不同。如果管理不好,多不結果,即便開花結穗,也大部分落粒或全穗脫落。我省採收五味子的最適季節為寒露到霜降(即10月中、下旬)此時果實紫紅色,皮肉厚,有油性,采後容易曬乾。乾後顏色新鮮有光澤,如過早採收,加工後成焦粒,無油性,顏色暗,質量差。
加工
五味子藥用部分為果實。質量要求表面紫紅色,皮肉厚、皺縮、油潤,有光澤。質量的好壞,與採收期和加工方法有關。五味子加工方法簡單,一般都是放在陽光下曬乾。如天晴,晚間不必收起,曬乾後油性大。如遇連雨天,可放在炕上薄薄攤開,緩緩烘乾,溫度不可過高,防止油揮發,變成焦粒,要防止霉爛變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