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與適應

選擇與適應

《選擇與適應》是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慈華。

基本介紹

  • 書名:選擇與適應
  • 作者:徐慈華
  • ISBN:9787500474173
  • 頁數:345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本書以語用綜觀為理論出發點,系統整合符號學、語言學、邏輯學、心理學、社會學和哲學的多學科視角,採用歷史與邏輯融通,歸納與演繹結合,分析與綜合統一的方法,既強調隱喻的個案分析,又突出隱喻的理論探討,既強調語料的真實與全面,又突出分析的深入與系統,力圖使本書在內容的新穎性、材料的豐富性、案例的典型性和分析的具體性方面給人以啟發。

內容簡介

語用綜觀論是20世紀90年代末,“歐洲大陸學派”語用學發展中開出的一朵奇葩。從語用綜觀論的獨特視角出發,來分析和探討隱喻這樣一種普遍存在的語言和認知現象,是當代語用學研究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選擇與適應——漢語隱喻的語用綜觀研究》以語用綜觀論為理論出發點,融入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思想,結合具體的漢語實例,探討隱喻生成、存在和理解的選擇與適應過程,從而在一個統一連貫的理論框架中闡述“人們是如何使用隱喻的”。

作者簡介

徐慈華,男,浙江玉環人,1979年9月出生。2007年3月畢業於浙江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博士後,主要從事語言邏輯和認知語用學研究。先後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和《浙江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與隱喻相關研究論文十餘篇,主持浙江省博士後基金項目、省社科聯項目、國家985創新基地項目各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教育部課題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獲省部級獎2次。

目錄

第一章 國內外隱喻研究綜述
第一節 國外隱喻研究述要
一 隱喻界說
二 隱喻的語用分析
三 隱喻的認知研究
第二節 中國隱喻研究回顧
一 漢語隱喻及相關辭格
二 先秦時期的隱喻思想
三 秦漢—近代的隱喻思想
四 當前隱喻研究概況
第二章 隱喻研究的語用綜觀視角
第一節 語用綜觀的理論特色
一 語用綜觀的跨學科性
二 語用綜觀的方法論啟示
第二節 本書的研究對象、目標和創新點
一 研究對象
二 研究目標
三 主要創新點
第三章 隱喻生成與最佳適應
第一節 最佳適應與經濟性
一 語言適應的基本內涵
二 語言適應的環境系統
三 適應程度的評價標準
第二節 隱喻命名的經濟性
一 隱喻命名的普遍性
二 隱喻命名的經濟學分析
第三節 隱喻陳述的經濟性
一 語言表達的意圖類型與意圖體系
二 隱喻在命題意圖實現中的經濟性
三 隱喻在交際意圖實現中的經濟性
第四章 源域選擇的協商性
第一節 源域選擇的可及性
一 相似性:從此岸到彼岸
二 臨近性:對省力的追求
第二節 源域選擇的可接受性
一 最佳個體關聯原則
二 信息的協調性原則
第三節 源域選擇的假設性
一 概念整合與認知假設
二 源域假設的類型和實現方式
第五章 隱喻變異性的歷時縱觀
第一節 隱喻的生成態
一 隱喻生成的雙重指稱
二 從聯結主義看隱喻生成
第二節 隱喻的繁衍態
一 隱喻的量變繁衍
二 隱喻的質變繁衍
第三節 隱喻的消亡態
一 隱喻消亡的認知動因
二 隱喻消亡的社會動因
第六章 隱喻理解中的解釋性選擇
第一節 隱喻解釋性選擇的適應對象
一 認知語境與隱喻理解
二 認知語境的動態建構
第二節 隱喻理解的選擇與適應過程
一 隱喻識別的理據性判斷
二 語義網路的選擇性激活
三 語義要素的選擇性投射
四 語義假設的適應性判定
第三節 漢語隱喻理解的邏輯表征
一 從內涵邏輯的角度看隱喻理解
二 漢語隱喻句的類型與結構
三 漢語隱喻邏輯表征的案例分析
四 隱喻語句的真值條件分析
第七章 隱喻理解與非等值選擇
第一節 隱喻的增解與減解
一 隱喻的增解
二 隱喻的減解
第二節 隱喻的誤解與悖解
一 隱喻的誤解
二 隱喻的悖解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