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長城

遵化長城

遵化長城為貫穿遵化全境的古長城,東起洪山口,西至清東陵附近,綿延燕山余脈80公里。

遵化長城原為燕國所築,經歷代修葺,現存多為明代長城,保存較為完好。

遵化長城蜿蜒起伏,綿延不斷,氣勢雄偉。在長城南側,由西向東分布著燕山塔陵、清東陵、古湯泉、上關湖、古大洋遺址、千年古銀杏園、鷲峰山、狩獵場的八大風景名勝旅遊區,是中外遊客參觀、考察和旅遊的好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遵化長城
  • 地理位置:遵化市
  • 保護對象:長城
遵化市境內長城約68.9公里。其中磚砌城牆(包括單側、雙側包磚牆)約有5846米,石砌城牆約有63000米,遭受自然和人為嚴重破壞的約占95%。遵化市段長城共有敵樓309座,較好的17座,破壞嚴重的292座。牆台31座,烽火台7座,沒有發現謊城。
長城由遷西縣二道城村西進入遵化市洪山口地界,始點是一座敵台(即354號敵台,現僅存遺址,該處距遷西二道城子2華里,距遵化野雞峪約3華里。從此樓向西經白草窪山尖至洪山口,城牆大部分為石城,洪山口東西兩側為磚砌城牆,人為破壞嚴重,頂寬一般為3~5米。洪山口為明長城重要關口,曾有參將在此鎮守,現關城只殘存北牆,城內有一座明代戲樓,保存較好。
從洪山口西經南城子村後,長城折而向南,至河口(原稱活口),經前山寨之黑鍋頂、捨身台到馬蹄峪。城牆為石城,大部分保存較好。特別是黑鍋頂山頂的一段長城多攀崖而築,十分壯觀。黑鍋頂西段的石城因地勢情況不同而異,有的仍存有石砌垛口,但近馬蹄峪處石城坍塌嚴重。從馬蹄峪向西經蔡峪、秋科峪到甘渣峪,再向西南到羅文峪442號敵樓,這一段城牆除中間有322米磚牆外,其餘均為石牆,部分地段牆外側有箭孔和瞭望孔。河口西405號敵台外側有一段石砌防護坡,即長城支城,牆寬1.4米,高4.4米,距主城30米,長約30米,保存較好。
從羅文峪向西北,長城經一海拔248米山峰後,又經一海拔450米的山峰折向南,至大抓腳山。從大抓腳山向西經小抓腳山到河坡峪,中經後杖子、口門子兩段。這段城牆大部分包磚,個別地段以山體為牆。在河坡峪口兩側有609米的包磚城牆,保存完好,是遵化段保存最好的磚砌城牆,存有垛口、瞭望孔和射孔,射孔內口形狀類型多樣。調查時在河坡峪西段發現了當時分段修築城牆的分界縫,可能是由於計算有誤出現了牆體錯位現象,錯位尺寸0.3米。
從河坡峪向西南經冷嘴頭、雙義到大安口。過大安口向西經一海拔321米的山峰後折向西南,再過一山峰又折向西北至上關湖水庫。城牆均為石城,大安口東部地段保存較好,頂部平坦,現存高度4.3米,頂寬3.7米。上關水庫東有一段石城也保存較好,頂部平坦,壘砌整齊,頂寬3米,內側有吐水石槽,長0.6米,外徑0.6米,內徑0.12米。在城牆內側山頂發現石臼。庫區東有一段新修磚牆,長227米。
長城由上關湖庫區向西北,經海拔353米的山峰轉向西南,後又折向西北,再轉向南到馬蘭關。城牆為石牆石垛口,其中579號敵台至580號敵台外側距城10米處有支城。馬蘭關為長城重要關隘之一,明時曾在此設馬蘭路,歸薊州中路副總兵管轄,有參將鎮守。現緊挨城牆有兩個方形石城,當地人稱東營、西營,西營保存較好。
]]> 1321886447 15527591584 24 0 0 0 0 0  長城由龍洞峪口向西約3華里,經一獨 立山峰,轉而向南至楦門子。在楦門子北646號敵台始,城牆又分為兩道,支城為石築,在今興隆縣境內,破壞十分嚴重,有些地段僅可辯認出長城走向。在主城與支城之間有一烽火台,已殘破。
從楦門子城牆又轉向西,過一季節河,有幾十米石牆築於西山崖下。由於楦門子西山陡崖峭,石牆由山頂起再向西過煙筒山,就是遵化至天津薊縣交界處的鑽天縫。此段石牆據調查也是修東陵時被拆,鑽天縫南有一海拔895米的高峰,唐山境內的明代長城到此為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