遬

遬,讀sù,是漢字,古同“速”。

基本介紹

  • 拼音:sù(注音:ㄙㄨˋ)
  • 部首:辶
  • 部外筆畫:11
  • 總筆畫:14
  • 繁體部首:辵
  • 部外筆畫:11
  • 總筆畫:18
  • 五筆86:GKIP
  • 五筆98:SKQP
  • 倉頡:YDLO
  • 筆順編號:12512343534454
  • 四角號碼:37308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906C
古籍解釋,
基本字義
●遬
sùㄙㄨˋ
◎密:“別苗莠,列疏~。”
◎窘迫不安的樣子:“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
◎古同“速”,迅速:“莖生有行,故~長;弱不相害,故~大。”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部】
《唐韻》:桑谷切。《集韻》、《正韻》:蘇谷切。《韻會》:蘇木切,同音肅。《韻會》:蹙遬也。《禮·玉藻》:見所尊者齊遬。《注》:猶蹙蹙也。
又剽遬,疾也。《史記·禮書》:輕利剽遬,卒如熛風。《淮南子·兵略訓》:欲疾以遬。
又仆遬,凡短之貌。《前漢·息夫躬傳》:仆遬不足數。
又《字彙補》:遬濮,國名。《前漢·霍去病傳》:討遬濮。《玉篇》:籀文速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