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等地質勘查圖像的模式識別和數量化分析方法

《遙感等地質勘查圖像的模式識別和數量化分析方法》是由地質礦產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長春地質學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潤生、秦小光、邸凱昌、許惠平、晉佩平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遙感等地質勘查圖像的模式識別和數量化分析方法
  • 第一完成單位:地質礦產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 主要完成人:王潤生、秦小光、邸凱昌、許惠平、晉佩平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80020[08648]
成果名稱
遙感等地質勘查圖像的模式識別和數量化分析方法
第一完成單位
地質礦產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長春地質學院
主要完成人
王潤生、秦小光、邸凱昌、許惠平、晉佩平
研究起始日期
1991-10-04
研究終止日期
1995-12-08
主題詞
遙感;圖象處理;模式識別;數字法;多元分析;計算機
任務來源
B

成果摘要

"遙感等地質勘查圖像的模式識別和數量化分析方法"是地礦部"八五"攻關項目方法技術開發套用研究"的第四課題,編號:05-01-016-04。 首信息場的概念出發,論述了遙感地質信息場數量化分析的原理、蘊涵、施途徑;首次明確提出數據綜合中數據相容性的概念;初步總結和歸納內容的類型、判別準則和處理方法。成功地將分維理論和數學形態學方數據處理和綜合中,建立了地質數據分維結構判別的無標度區分形組合地提出了分維KL變換方法,使分維研究突破了單純維數計算與對比的現元多值形態等方法,建立了多元多值數學形態等運算法則,發展了數學較系統地研究了遙感色調異常、線性體、環形體和水平特徵的數量從研究環形構造不同群體機率-直徑的分維關係、信息量和機率模型等究環形構造的含礦性;探索不同時代或成因環形構造群體的區分方法,構造進行找礦的新途徑;提出了"色度掩模亮度匹配"算法及色調異常分研究了水系特徵提取和水系類型識別方法。實現了地質勘查圖象不規則特徵提取和模式識別方法,研究了GIS支持下的線、環形體分析,GIS圖,系統化、集成化程度較高。 在微機上開發了相應的軟體t,軟體界面友好,重要模組已漢化。,"遙感等地質勘查圖像的模式識別和數量化分析方法"是地礦部"八五"攻關項目方法技術開發套用研究"的第四課題,編號:05-01-016-04。 首信息場的概念出發,論述了遙感地質信息場數量化分析的原理、蘊涵、施途徑;首次明確提出數據綜合中數據相容性的概念;初步總結和歸納內容的類型、判別準則和處理方法。成功地將分維理論和數學形態學方數據處理和綜合中,建立了地質數據分維結構判別的無標度區分形組合地提出了分維KL變換方法,使分維研究突破了單純維數計算與對比的現元多值形態等方法,建立了多元多值數學形態等運算法則,發展了數學較系統地研究了遙感色調異常、線性體、環形體和水平特徵的數量從研究環形構造不同群體機率-直徑的分維關係、信息量和機率模型等究環形構造的含礦性;探索不同時代或成因環形構造群體的區分方法,構造進行找礦的新途徑;提出了"色度掩模亮度匹配"算法及色調異常分研究了水系特徵提取和水系類型識別方法。實現了地質勘查圖象不規則特徵提取和模式識別方法,研究了GIS支持下的線、環形體分析,GIS圖,系統化、集成化程度較高。 在微機上開發了相應的軟體t,軟體界面友好,重要模組已漢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