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影像地形校正理論基礎與方法套用

遙感影像地形校正理論基礎與方法套用

《遙感影像地形校正理論基礎與方法套用》是201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永年、劉傳勝、王靜。

基本介紹

  • 書名:遙感影像地形校正理論基礎與方法套用
  • 作者:高永年、劉傳勝、王靜
  • ISBN:9787030364548
  • 頁數:310
  • 定價:69.00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遙感影像地形校正理論基礎與方法套用》針對複雜地形區地表地形特徵、太陽輻射過程以及遙感影像的特點,從遙感影像地形校正的理論基礎、地形校正模型方法及地形校正方法套用三個方面進行系統總結與分析。分析地表特徵與數字地形、輻射傳輸過程、遙感影像的地形效應,開展遙感影像地形校正方法總結與述評,構建考慮散射輻射和臨近地表反射輻射的地形校正物理模型以及簡單高效的經驗模型,分析不同精度DEM對遙感影像地形校正效果的影響,並從土地遙感分類、植被參數遙感提取、地表反照率遙感反演、地表溫度遙感反演、蒸散發遙感反演等方面探討地形校正方法的套用。
《遙感影像地形校正理論基礎與方法套用》可供遙感、土地利用、生態環境、流域水文等學科的科研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和廣大有興趣的套用人員閱讀參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1 撰寫依據和背景情況
1.2 幾個基本概念
1.3 內容組織與結構安排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地表特徵與數字地形
2.1 地表特徵分析
2.1.1 地形概述
2.1.2 地形表示法
2.1.3 地形圖
2.2 數字高程模型
2.2.1 DEM概述
2.2.2 DEM的表示方法和結構模型
2.2.3 DEM建立與質量評價
2.2.4 典型DEM數據源
2.3 地形曲面參數
2.3.1 坡度與坡向
2.3.2 地形陰影
2.3.3 曲率與坡長
2.3.4 地形起伏度與粗糙度
2.3.5 地形觀測因子與天空觀測因子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輻射傳輸過程
3.1 輻射傳輸基本特性
3.1.1 大氣組成與分層
3.1.2 太陽輻射
3.1.3 大氣對輻射傳輸的影響
3.2 起伏地表的太陽輻射傳輸特性
3.2.1 太陽直接輻射
3.2.2 天空散射輻射
3.2.3 臨近地表反射輻射
3.3 輻射傳輸模型
3.3.1 6S輻射傳輸模型
3.3.2 MODTRAN輻射傳輸模型
3.3.3 ATCOR輻射傳輸模型
參考文獻
第四章 遙感影像的地形效應
4.1 遙感影像特徵及其不確定性
4.1.1 遙感研究對象的特性
4.1.2 遙感數據的特性
4.1.3 遙感信息定量化及其不確定性
4.2 遙感影像地形效應表征
4.2.1 地形起伏對遙感影像輻亮度的影響
4.2.2 遙感影像地形效應的內涵與特徵
4.2.3 地形效應遙感影像數據源
4.3 地形效應對地表參數反演的影響
4.3.1 地形變數與影像亮度值的關係
4.3.2 地形效應對地表參數反演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五章 遙感影像地形校正方法綜述
5.1 地形校正的含義與目標
5.1.1 地形校正的含義
5.1.2 地形校正的目標
5.1.3 地形校正方法分類
5.2 基於波段比的方法
5.3 基於DEM的方法
5.3.1 統計一經驗模型
5.3.2 歸一化模型
5.3.3 朗伯體反射率模型
5.3.4 非朗伯體反射率模型
5.4 基於超球面的方法
5.5 存在問題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六章 遙感影像地形校正物理模型
6.1 基於複雜地形太陽輻射傳輸的地形校正物理模型
6.1.1 模型構建與改進
6.1.2 試驗區概況
6.1.3 數據與處理
6.1.4 結果與分析
6.1.5 結論與討論
6.2 遙感影像地形校正物理模型的簡化與改進
6.2.1 模型的簡化與改進
6.2.2 試驗區概況
6.2.3 數據與處理
6.2.4 結果與分析
6.2.5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七章 遙感影像地形校正經驗模型
7.1 模型構建
7.2 試驗區概況
7.3 數據與方法
7.4 結果與分析
7.4.1 視覺效果分析
7.4.2 統計分析
7.5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八章 不同精度DEM對遙感影像地形校正效果的影響
8.1 試驗區概況
8.2 數據與方法
8.3 結果與分析
8.3.1 視覺效果分析
8.3.2 統計效果分析
8.3.3 地形校正對分類精度的影響
8.4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地形校正在土地遙感分類中的套用
9.1 土地遙感分類簡述
9.1.1 土地遙感分類概述
9.1.2 土地遙感分類方法
9.1.3 土地遙感分類中地形校正的必要性
9.2 地形校正下的土地遙感監督分類
9.2.1 實驗區概況
9.2.2 數據與處理
9.2.3 結果與分析
9.2.4 結論與討論
9.3 基於TC、CA和SOFM網路的土地遙感分類
9.3.1 試驗區概況
9.3.2 數據與方法
9.3.3 結果與分析
9.3.4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地形校正在植被參數遙感提取中的套用
10.1 植被參數遙感提取簡述
10.1.1 植被指數遙感提取方法
10.1.2 植被覆蓋度遙感提取方法
10.1.3 葉面積指數遙感提取方法
10.1.4 植被參數遙感提取中地形校正的必要性
10.2 實驗區概況
10.3 數據與方法
10.3.1 DEM與影像數據
10.3.2 感測器輻射校準與大氣校正
10.3.3 地形校正
10.3.4 植被指數計算
10.3.5 植被覆蓋度計算
10.3.6 葉面積指數LAI計算
10.4 結果與分析
10.4.1 地形校正效果
10.4.2 植被指數
10.4.3 植被覆蓋度
10.4.4 葉面積指數
10.5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地形校正在地表反照率遙感反演中的套用
11.1 地表反照率遙感反演簡述
11.1.1 地表反照率內涵及其獲取
11.1.2 地表反照率遙感反演方法
11.1.3 存在問題與地形校正的必要性
11.2 實驗區概況
11.3 數據與方法
11.3.1 DEM與影像數據
11.3.2 感測器輻射校準與大氣校正
11.3.3 地形校正
11.3.4 地表反照率計算
11.4 結果與分析
11.4.1 地形校正效果
11.4.2 地表反射率
11.4.3 地表反照率
11.5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地形校正在地表溫度遙感反演中的套用
12.1 地表溫度熱紅外遙感反演簡述
12.1.1 地表溫度熱紅外遙感反演的理論基礎
12.1.2 地表溫度熱紅外遙感反演方法
12.1.3 地形校正的必要性
12.2 實驗區概況
12.3 數據與方法
12.3.1 DEM與影像數據
12.3.2 感測器輻射校準與大氣校正
12.3.3 地形校正
12.3.4 地表比輻射率計算
12.3.5 地表溫度反演
12.4 結果與分析
12.4.1 地形校正效果
12.4.2 地表比輻射率
12.4.3 地表輻射溫度
12.5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地形校正在蒸散發遙感反演中的套用
13.1 蒸散發遙感反演簡述
13.1.1 利用遙感數據進行區域蒸散發估算的幾種途徑
13.1.2 區域蒸散發遙感估算單層模型法現狀
13.1.3 區域蒸散發遙感估算雙源模型法現狀
13.1.4 存在問題與進一步研究展望
13.2 地形效應下的區域蒸散發單層模型遙感反演
13.2.1 實驗區概況
13.2.2 蒸散發估算模型及其參數化方案
13.2.3 數據與處理
13.2.4 結果與分析
13.2.5 結論與討論
13.3 地形效應下的區域蒸散發雙源模型遙感反演
13.3.1 實驗區概況
13.3.2 N’95二源遙感模型及其參數化方案的改進
13.3.3 數據處理流程
13.3.4 能量平衡因子與瞬時蒸散發
13.3.5 瞬時蒸散發計算結果比較評價
13.3.6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