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罕興畜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達爾罕興畜節
  • 主題詞:達爾罕,興畜節,民俗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元朝時期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保護措施,

簡介

興畜節,就是給牲畜過年。即在每年的農曆正月中旬,牧民們把“牛、馬、山羊、綿羊、駱駝”草原民族稱為的五畜,趕在提前選好的地點,架起七口大鍋,把從家裡帶來的手把肉、餃子、茶葉等七種食品進行烹飪。把牛羊倌及來賓請到上座,場地中間支起一個香爐,點燃松柏香料,人和牲畜一起繞香爐轉三周后,為種公畜額頭上抹香油和牛奶,掛彩帶念祝詞,祝願五畜興旺,草原風調雨順。

歷史淵源

元朝時期克什克騰旗達爾罕地區是弘吉剌部的封地,窩闊台汗時代被封為供養肉食和培育戰馬的後勤保障基地。元代魯王時,每年秋季都舉行“五畜盛會”。元末明初,各大牧主正二月給畜牲過年,曰“興畜節”。清代時期,扎薩克(旗長)親自主辦過興畜節。解放後,興畜節由人民公社組織舉辦。近年來,蘇木政府將每年的正月十二定為興畜節,並以嘎查為單位、由嘎查達作為活動的傳承人組織實施。

基本內容

興畜節蒙古語為“瑪力新”(mal-shin),意思是牲畜的新年,是蒙古遊牧民族傳統習俗。沒有固定日期,大體在正月末二月初舉行。以每個村落為單位,選擇一處草牧場給牲畜過新年。
克什克騰旗達爾罕興畜節定在每年正月十二。到時,牧民們選擇一處草牧場,集會給牲畜過新年。主要活動內容為查看膘情、評選頭畜、念祝詞、互換種公畜、交流放牧經驗、互相拜年祝福、為牧工獻茶敬酒、舉辦小型那達慕。

主要價值

該節日體現了草原人民“愛畜如子”、“人畜和諧相處”的生存理念,是研究蒙古民族的生活習俗、價值觀念和遊牧文化的重要依據,具有重要的民俗學和社會學價值。

保護措施

蘇木政府為了延續這一古老而彌足珍貴的習俗,每年撥付專款5000元,支持獎勵開展活動的嘎查。
克什克騰旗文化局專門制定了興畜節五年保護規劃,分年度進行資料普查、論證研究、分類歸檔等,使之得以傳承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