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富爾危機

達爾富爾危機

達爾富爾位於蘇丹西部,與查德接壤,那裡混居著黑人與阿拉伯人。與南蘇丹不同,達爾富爾地區幾乎所有的居民都是穆斯林,不論是非洲黑人還是阿拉伯人,他們多信仰伊斯蘭教,而且分屬於不同的部族,彼此之間相互通婚,血統和身份不斷發生著變化。在70年代旱災發生之前,達爾富爾地區內的各部族基本都能和平共處,並沒有相互對立。達爾富爾是在資源爭奪和暴力衝突中才逐漸形成了阿拉伯人與黑人的分野,遂形成了兩派的對立。2003年2月,達爾富爾地區由黑人居民組成的“蘇丹解放軍”和“正義與公平運動”以政府未能保護他們免遭阿拉伯民兵襲擊為由,發動了反政府的武裝鬥爭。根據聯合國公布的數字,這一地區的戰亂已造成1萬多人死亡,近百萬人流離失所,大批難民逃入鄰國查德避難。即將到來的雨季將使那裡的人道主義形勢進一步惡化。世界衛生組織7月1日在日內瓦警告說,蘇丹西部的達爾富爾地區在7、8兩月可能將有數萬人死於痢疾瘧疾霍亂

蘇丹達爾富爾地區概況,地理區劃,民生,問題重重,蘇丹達爾富爾問題由來,緣由,罪魁禍首,多次談判沒有進展,主要原因,為什麼牽涉到中國,中國與達爾富爾,中國在蘇丹有巨大利益,中國的非洲外交,未換來預期的經濟利益,中國在蘇丹問題上的困局,

蘇丹達爾富爾地區概況

地理區劃

蘇丹西部達爾富爾地區,於1898年正式併入蘇丹版圖。根據蘇丹地區劃分,該地區分為三個州:北達爾富爾州、西達爾富爾州、南達爾富爾州,隸屬蘇丹政府直接管轄。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占蘇丹總土地面積的五份之一。現有人口400多萬,達爾富爾距離蘇丹首都約1000多公里,同時,達爾富爾距紅海地中海及肯亞海灣也是相同的距離。達爾富爾與利比亞查德及中非三個國家陸地接壤,達爾富爾部落與這三個國家的部分部落相通,有的原就是一個部落。
達爾富爾危機

民生

其中具有阿拉伯血統的人占純非洲血統人的70%,絕大部分達爾富爾人為農民或牧民。達爾富爾地區具有廣闊的平原,海拔約600-1000米,西部有邁拉山山脈,山高為3000米,可種植多種農作物。北部為乾燥的沙漠氣候,南部被稱為沙漠中的綠洲。達爾富爾地區主要生產高粱和玉米,畜牧業主要以飼養駱駝、牛、羊為主。現在,該地區被認為是蘇丹長期缺糧的地區,歷史上曾發生過四次嚴重的旱災和饑荒,第一次是1910年-1914年,第二次是1948年-1950年,第三次是1970年-1974年,第四次是1979年-1984年。在過去數十年中,大批移民穿過漫長且無人看守的邊界,從鄰國甚至更遠的茅利塔尼亞來到達爾富爾

問題重重

人口過渡膨脹,導致當地生存環境惡化,不同部落和村莊之間經常為了有限的土地和水資源而發生衝突。特別是1983年,該地區發生了嚴重乾旱,部落之間為爭奪土地和水資源的衝突更加激烈,一些大部落開始發展自己的武裝。而政治和宗教的介入,又使武裝衝突有了新的內容。阿拉伯遊牧部隊人心齊,力量大,在黑人村民之間的衝突中占上風。另一方面,蘇丹政府長期關注於南部戰亂,對達爾富爾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不夠重視,也未給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財政和行政支持,使當地村民感到遭受了中央政府的冷落。
與南蘇丹不同,達爾富爾地區幾乎所有的居民都是穆斯林,不論是非洲黑人還是阿拉伯人,他們多信仰伊斯蘭教,而且分屬於不同的部族,彼此之間相互通婚,血統和身份不斷發生著變化。在70年代旱災發生之前,達爾富爾地區內的各部族基本都能和平共處,並沒有相互對立。達爾富爾是在資源爭奪和暴力衝突中才逐漸形成了阿拉伯人與黑人的分野,遂形成了兩派的對立。但宗教信仰的分野是不明顯的,沒有資料表明:非洲黑人就一定信仰原是拜物教或基督教,而不是信仰伊斯蘭教。此外,當今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多民族、多信仰的國家,民族或種族的差別,宗教信仰的異質性不足以說明必然導致衝突或戰爭,關鍵看要是實行怎樣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蘇丹達爾富爾問題由來

緣由

蘇丹達爾富爾問題始於2003年2月,該地區以黑人村民組成的"蘇丹人民解放軍(又稱人民解放運動)、正義與公正運動及改革與發展運動"等武裝組織,以蘇丹政府未能保護他們免遭阿拉伯民兵襲擊為由,大肆展開反政府活動,並要求實行該地區自治。另外,該地區阿拉伯人和來自鄰國的武裝分子聯合組成了一個結構鬆散的民兵武裝組織,稱為"金戈威德",與上述反政府武裝形成對抗。雙方矛盾不斷激化,互相多次發生軍事衝突和流血事件,造成1萬多人傷亡,100多萬當地居民流離失所,逃往他國。蘇丹現政府在鎮壓該地區非法武裝力量的過程中,採取借刀殺人政策,向金戈威德民兵組織提供武器和資金。這一做法,被美國抓住了把柄。布希總統稱,制止達爾富爾危機的責任必須由蘇丹政府承擔,並要求蘇丹政府必須解散金戈威德民兵組織並收繳其武器,其他武裝組織也必須遵守停火協定。最近,蘇丹內政部長對外宣布,蘇丹政府斷然否認向金戈威德民兵組織提供武器。但承認,蘇丹政府在該地區招募了一些當地村民並組成稱"民團"的組織,以便協助蘇丹政府維持治安。他強調說,這些民團與金戈威德民兵組織是兩碼事,金戈威德民兵組織同其他民兵組織都是非法組織。

罪魁禍首

蘇丹政府指責反政府武裝為"叛軍",是導致達爾富爾地區動盪不安的罪魁禍首,拒絕接受反政府武裝提出的自治要求,否認政府同金戈威德民兵組織有任何關聯。另外,蘇丹政府還認為達爾富爾問題屬於蘇丹內政,反對把該問題國際化。拒絕執行聯合國1593號決議,反對把戰爭罪犯提交國際法庭審判,堅持將戰爭罪犯提交蘇丹國內法庭審判。最近,蘇丹法庭正在審理戰爭罪犯,並邀請有關國際法庭官員旁聽。同時,蘇丹政府也反對聯合國直接干預該地區問題。並強調,如果國際社會希望儘快解決達爾富爾問題,那么,就應該首先向"叛軍"施加壓力。

多次談判沒有進展

2004年4月1日,在非洲聯盟調解下,蘇丹政府與蘇丹解放軍及正義與公正運動的代表在查德首都舉行了談判,4月8日雙方達成停火協定。同年7月15日,雙方在亞的斯亞貝巴舉行了第二論談判。反政府武裝提出六點要求,主要是解除達爾富爾阿拉伯民兵組織武裝、對所謂"種族滅絕和種族清洗"進行國際調查、釋放戰俘、把談判地點從衣索比亞轉到中立國等要求,蘇丹政府拒絕接受這些要求。4月17日,此次談判宣告破產。同年12月,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又舉行了第三論談判,也未取得任何進展。
一年多來,經過中立國查德和非洲聯盟多次協調,阿布賈談判仍在繼續,談談停停,至今仍未解決任何實質問題。為此聯合國安理會於今年上半年曾發布1590和1593號兩項決議,要求蘇丹政府和達爾富爾反政府武裝在非洲聯盟的協調下儘快停止武裝衝突,和平解決爭端。自去年4月8日蘇丹政府與達爾富爾反政府武裝簽署停火協定以來,雙方之間未發生嚴重武裝衝突,但反政府武裝襲擊國際人道主義援助人員和搶奪援助物資的事件仍然不斷發生。

主要原因

一方面,反政府武裝企圖用上述事件對蘇丹政府施加政治壓力,迫使蘇政府在談判中做出更大讓步;另一方面,反政府武裝內部管理混亂,也可能是基層武裝人員隨心所欲採取行動所致。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經過蘇丹政府的較大努力及聯合國組織的大量物資援助,該地區局勢和難民生活問題不斷得到好轉。今年5月份以來,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美國副國務卿及西方國家官員多次親臨該地區視察,他們都認為該地區局勢有較大好轉。今年6月初,又恢復阿布賈談判,目前雙方正在談判中,估計近期不會達成任何協定。

為什麼牽涉到中國

中國與達爾富爾

中國對非洲石油的探險是從蘇丹開始的。1995年,中石油開始進入蘇丹。短短几年時間,蘇丹已成為中國重要石油來源。目前,中石油在蘇丹擁有12家企業,占有蘇丹最大石油公司大尼羅河股份公司40%、喀土穆煉油廠、石化廠各50%和95%股份,並修建了750公里輸油管和蘇丹港30萬噸油輪輸油終端。蘇丹政府對華出口額一度占總額的55%,其中大部分為原油。2004年1至4月,從蘇丹港出發的25艘油輪竟有19艘開往中國。
通過中國的投資,蘇丹在1999年成為石油出口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通過在蘇丹的石油開發,中國開始逐步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正因如此,中國需要蘇丹政府保持對國家的控制,以確保自己的能源利益;而蘇丹方面也需要中國的扶持,從而能在日益孤立的國際舞台上繼續周旋。

中國在蘇丹有巨大利益

中國是蘇丹最大的貿易夥伴。據商務部提供的信息,1997年以來,在石油開發項目帶動下,雙邊貿易量猛增。2001年,蘇對華貿易占其外貿總額的35%,其中對華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55%,從中國進口占其進口總額的14%。2003年1月到12月,中蘇進出口總額達到19.2億美元,其中中國從蘇丹進口14.4億美元。中國從蘇丹進口的商品主要是原油
目前大部分西方國家的投資已從蘇丹撤走,只有中國公司仍繼續活躍,其中以中石油的規模最大,占蘇丹最大的石油財團40%股份。中石油擁有4個蘇丹油田的開採權,其中3個已經投產,年產量超過2600萬噸。中國還投資興建煉油廠及鋪設輸油管道,協助蘇丹出口石油,現時原油出口占蘇丹外貿收入的70%,其中大部分出口到中國。
1996年11月,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標獲得蘇丹穆格萊德油田1、2、4區塊開發權,並負責組建作業集團———大尼羅河股份有限公司,中方占最大股份(40%)。該項目由3個區塊和一條原油外輸管線組成,1999年6月完工,8月底出口了第一船原油,目前日產原油25萬桶。該項目自運營以來效益顯著,對促進中蘇兩國關係發揮了積極作用。
另外,中國在蘇丹首都喀土穆還有煉油廠、石油化工廠。中油集團和蘇丹政府各占喀土穆煉油廠50%的股份,項目於2000年5月正式投產,年加工能力為250萬噸原油,目前運行良好。中油集團占喀土穆石油化工廠股份的95%,蘇丹政府占5%。2002年3月5日正式投產,設計年產1.5萬噸聚丙烯。
除了投資,中國早在1981年就開始在蘇丹進行勞務承包。中國在蘇丹的承建項目包括石油化工、港口、電站、房建、路橋等。外交部西亞非洲司對本報記者說,中國在蘇丹大約有3000人。據了解,中方人員主要是公司代表和承包工程的勞務人員,但中國公司主要集中在蘇丹中南部地區,而達爾富爾地區位於蘇丹西部。
因為在蘇丹擁有重大的石油利益,若蘇丹局勢太過波動,也會影響中國的利益,所以中國對蘇丹採取中庸政策,不向其施壓,也不贊成制裁,遊說蘇丹政府接受聯合國派駐維持和平部隊,自己也積極參與了維和行動,先後派遣430名軍人進駐蘇丹,除協助維和任務外,也間接保護中國在當地的石油利益。
維和部隊數千名成員以非洲聯盟為主,中國是少數參與蘇丹維和部隊的非盟以外國家,可見蘇丹如何信賴中國。美國去年要求擴大維和部隊至兩萬人,幷要求派遣聯合國其他國家的軍人,該建議被蘇丹拒絕,中國起初也反對建議,但近月態度轉變,分析估計胡錦濤在會見蘇丹總統巴希爾時會協助聯合國進行遊說。

中國的非洲外交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在非洲的外交工作一向以國家利益先行,石油及礦產等天然資源是首要目的,其次就是非洲國家的票源。自2003年至今,胡錦濤先後三次出訪非洲,三次訪問的國家鮮有重複,幾乎48個非洲邦交國都親自探訪過。雖然非洲國家都是窮國小國,但在聯合國或其他國際組織卻擁有實實在在的投票權,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推動利益攸關的議題時,需要其他成員國的支持,而香港前衛生署長陳馮富珍得以當選為世衛總幹事,已證明了非洲票源的實力。
然而中國雖然付出很多,卻沒有收到預想的回報。由於擔心中國的壟斷地位,近年來蘇丹政府通過種種手段打壓中國石油公司。作為最大股東的中石油,卻屢屢在當地各項招標中失敗,或被迫以高價簽標。
西方對蘇丹實行經濟制裁導致在當地控股的中石油麵臨國際困局。中國政府堅持“不干涉”原則,對蘇丹政府使用中國資金、武器支持阿拉伯民兵不聞不問。當地大使館又對中資企業和中國經濟利益保護不力,對中國企業間的協調問題熟視無睹,一味將問題往國內推諉,造成中石化、中石油惡性競爭,結果被蘇丹利用而兩敗俱傷。

未換來預期的經濟利益

耐人尋味的是,中國的支持並未換取蘇丹政府的感激。一方面蘇丹利用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拖延時間,另一方面卻認為中國的棄權票是在玩平衡,搞曖昧外交,甚至說“中國參與非洲事務純粹是為了生意”。中國因蘇丹達爾富爾問題在國際形象上失分,卻並未換來預期的經濟利益。

中國在蘇丹問題上的困局

由於達爾富爾人道危機愈演愈烈,中國出於構建國際戰略的考量,不可能公然反對聯合國相關決議。另一方面,顧及中國在蘇丹石油利益,又勢難轉而支持國際社會對達爾富爾的干預,真可謂向前失分,向後也失分。蘇丹拿著中國提供的武器在達爾富爾大打出手,給中國造成巨大外交麻煩,同時又毫不客氣地打壓中資石油公司,使其經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
面對這種兩頭不討好的困局,一些中國觀察家認為是“美國力圖打壓中國的企圖”,主張加大對蘇丹政府的支持力度。但有識之士指出,必須檢討中國在蘇丹的外交策略和經營理念,用更理性、更負責的政策來維護中國的國際形象和經濟利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