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比亞舞

達比亞舞

“達比亞舞”是怒族具有代表性的舞種之一,流傳在怒江州福貢縣的各怒族村寨。 達比亞舞以舞者手持“達比亞”邊彈邊舞為主要特徵。“達比亞”是怒族的傳統樂器,形似琵琶四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達比亞舞
  • 代表:《掰胯舞》
  • 民族:怒族
  • 地點:怒江州福貢縣
概述,掰胯舞,生育舞,狩獵舞,江邊陽雀舞,烏鴉喝水舞,雞刨食舞,窩得得,雙人達比亞舞,雙人達比亞舞,反彈達比亞舞,總體介紹,

概述

其代表性節目有:反映性崇拜及生殖崇拜的《掰胯舞》(怒語音“奉貝水”)、《生育舞》(“嚷喳水”);反映原始狩獵方式的《狩獵舞》;表現動物形態的《江邊陽雀舞》(“通節墨吳阿水”)、《烏鴉喝水舞》(“甘吶依嘎秀水”)、《雞刨食舞》(“亞喳含吭水”);表現男女愛情的《窩得得》、《雙人達比亞舞》(“姆油替窮達比亞洛水”);以及屬表演性的《反彈達比亞舞》(“努努達比亞洛水”等。)

掰胯舞

《掰胯舞》現僅有福貢縣匹河怒族鄉架究村和桐克村的少數人會跳。據臘翁老人(現已故)講:“過去,怒族人舉行婚禮時,新娘到了新郎家後,要由新郎的舅舅與新娘跳《掰胯舞》。跳完後,新娘方能與新郎入新房。”由舅舅與新娘跳《掰胯舞》的規矩,源於怒族舅父制。怒族曾經歷了以女子為中心的母系社會這一發展階段,舅父制即是怒族母權制社會的產物。在怒族的社會生活中,舅父權較為突出,怒族諺語說“天下最長的是道路,親間最長者為舅父”。在習俗上,外甥女出嫁時舅父要收受一條牛的彩禮,外甥婚後不育便以為是得罪了舅父之故,照例要置備酒肉上門賠罪,聆聽舅父的訓言。而當舅舅的也認為自己在一切事情上都有權教育下輩,包括傳授性知識。因此,該舞必須由舅舅來跳,沒有親舅舅的,由表舅代跳。從該舞下身部位頂胯和腿部關閉、打開的動作形象看,明顯具有性的內容和生殖崇拜的涵義。如今此習俗已基本廢除,《掰胯舞》只是在民眾性舞場上青年男女挑逗時偶爾出現,舞蹈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但松胯頂胯及腿部開合的基本動作還是保留了下來。

生育舞

《生育舞》現在也僅流傳在福貢縣匹河鄉的個別藝人中。該舞也是婚禮中的舞蹈,由村寨中較有威望的男子作單人表演。舞蹈主要進述怒族的一個古老的故事:相傳,在很古很古時,都是男人出嫁和懷胎,並從腿上分娩。每當男人分娩時,不僅要殺雞宰牛,飲酒歌舞慶賀,還要臥床百日,甚至晝夜呻吟不止。弄得女人很煩惱,便對男人說:“算了、算了,今後不用你們男人懷胎生孩子了,由我們女人來承擔此事。我們不要宰牛,殺些雞來吃就行了,而且休息三十天就行了。”從那時起,便由女人來懷胎生孩子,直至今天(據民間藝人和紀堂、波由口述)。舞蹈通過達比亞的琴聲講述了這個古老的故事,而且從動作上,以一系列挺胸抬頭後仰、開胯前俯扣胸、收腹後坐低頭、踏地勾腿等動作形象,給人以分娩時強烈的痛苦感。在婚禮中表演《生育舞》,表明怒族視生育為大事,跳此舞無疑是為實現繁衍人口的目的服務。

狩獵舞

《狩獵舞》,據民間老藝人和紀堂介紹,該舞原產生於“吳味”村(現福貢縣匹河怒族鄉)知子羅村。怒族語“吳”意為“牲畜、物產”,“味”為繁衍),現已廣泛流傳在福貢縣各怒族村寨。舞蹈中扭身屈膝屈伸的動作,塑造了獵人在深山密林中呼叫獵狗和隱身觀察獵物行蹤的形象。現在這個舞蹈已成了怒族人民的自娛性舞蹈,但舞蹈仍保持著古老的跳法。

江邊陽雀舞

《江邊陽雀舞》出自達比亞古曲《江邊陽雀啼鳴調》。曲調主要是模仿陽雀(陽雀,嘴角為紅色,全身羽毛黑而無雜毛)的啼鳴聲。由於此調優美動聽,為人們喜愛,便根據調子加入舞步,邊彈邊跳,由此便有了《江邊陽雀舞》。舞蹈中雙腳落地、踢腳劃圈的動作,給人以陽雀在樹枝上跳躍啼鳴的感覺。

烏鴉喝水舞

《烏鴉喝水舞》流傳於福貢縣的各怒族村寨。舞者在模仿烏鴉喝水時,每喝一口水都向上伸伸脖子,並警惕地左右張望,生動地表現出烏鴉時刻注意周圍動靜那種小心翼翼的警覺神情。

雞刨食舞

《雞刨食舞》也是模仿動物神態的舞蹈,廣泛流傳在福貢縣的怒族各村寨。關於此舞的產生,藝人都說是從孤兒開始跳起的。舞蹈所表現的內容,一部分人說是孤兒看見母雞刨土啄食給小雞吃,觸景生情,就模擬母雞刨食的動態,以表現母愛的內容;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是表現公雞啄蟲向母雞逗情。說法雖不一,但舞蹈是模仿雞啄食的動作的看法是一致的。從不同舞者跳該舞時的動作看,女性或男性中性格內向者較細膩,男性、性格較外向者動作幅度較大,比較逗趣。

窩得得

《窩得得》是達比亞舞中唯一有歌唱的節目。它除以達比亞伴奏外,邊唱邊跳,將彈、唱、舞融為一體,是怒族青年較喜愛的自娛舞蹈之一。
“窩得得”在怒語和“達比亞”彈唱中,是運用較廣的語氣詞,相似於漢族民歌和生活語言裡的“哎呀呀”或“哎喲喲”。在不同的歌詞中和不同的場合,對它的不同運用,可表現怒族人民喜怒哀樂的不同感情。如在《窩得得》唱詞中有“咪勒阿約窩得得”句,即為“想念得不得了哎呀呀”之意;而在喪葬中死者親人哭泣時唱:“炭吧阿谷龍阿拉吧,卡吧里提近姆勒染拉席呀阿妮。阿尼姐南卡蘇姆,瑪龍龍姆塊席挾勒哎窩得得。”意為“過去我倆都是一起去上山,今天你為什麼不等我,一個人就先走了……哎喲喲。”可見“窩得得”一詞運用於不同場合,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窩得得》舞即因“窩得得”一詞在歌詞中的大量運用而得名。舞蹈內容是講述怒族一則古老美麗的傳說:遠古時,青年乍付賽和姑娘乍付瑪這一對日夜思念的情侶,一個在怒江東,一個在怒江西,被江水無情地隔在兩岸,他們試圖用達比亞和“嘰咪”(口弦)來向對方傳遞自己的感情,但因達比亞和嘰咪的音量太小,樂聲被滔滔江水淹沒而無法傳遞到對方的耳里。乍付賽和乍付瑪便把內心的深情高聲唱了出來,這樣,彼此都從唱詞中聽到了對方的心裡話。這對戀人的真摯情感,感動了天神,天神便在月夜裡將一棵大樹橫架在怒江上。從此,乍付賽和乍付瑪便通過樹橋經常相見,並最終結成了美滿姻緣。以後,人們就用舞蹈來講述這一故事,並代代相傳至今。
由於《窩得得》將彈、唱、跳融為一體,從而在達比亞舞蹈中形成了鮮明而獨特的風格;又因其表現了青年男女真摯的愛情,因而深受怒族青年的喜愛,也常用此舞來隱喻自己的愛情。

雙人達比亞舞

《雙人達比亞舞》也是怒族中廣為流傳並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據民間藝人普阿談、波益思、丹益付等講:“乍付賽、乍付瑪兩人的真誠愛情感動了天神,在怒江之上架起了樹橋後,使原來分隔在東西兩岸的情人得以朝夕相見,常常形影不離,雙雙並肩搭背摟腰,一個手把琴桿,一個彈撥琴弦,雙雙起舞。《雙人達比亞舞》便由此產生並流傳至今。該舞是怒族青年男女極喜愛的舞蹈,他們認為,只有心靈相通的人才能在一起和諧地彈出共同的希望。因此,青年情侶在一起時,常常一起摟腰搭肩彈跳《雙人達比亞舞》。現此舞不僅流傳在怒江的各怒族村寨,也為鄰近的其他民族青年所喜愛。

雙人達比亞舞

《雙人達比亞舞》除在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跳外,在節日、婚嫁等喜慶場合也跳,意在眾人前展示他們心靈的相通和技藝的高超。此舞曾多次被搬上舞台,受到了好評。

反彈達比亞舞

《反彈達比亞舞》流傳於福貢縣匹河怒族鄉。該舞多在節日等喜慶場合中相互比較技藝時跳。只要是會彈達比亞的男女皆可參加,跳時除將達比亞以反彈姿態彈奏外,動作幅度也加大,以此顯示其舞蹈和彈奏技藝的高超,

總體介紹

達比亞舞蹈的上身彈奏姿態非常豐富,有左右高彈、平彈、低彈、背彈、反彈等等不同姿態。舞步比較規範,有兩種主要風格:一是雙膝屈伸帶送胯動律的踏、點、刨、磋;勾,其屈伸較為明顯;二是屈伸帶轉身韻律的踏、點、刨、磋、勾,磋、屈伸較小。
達比亞舞的節奏大都為中速,每拍音樂膝部屈伸一次,屈伸要求均勻和有韌性,這與這一民族的性格沉穩有一定的關係。達比亞舞蹈屈伸顫動這一基本韻律,在民間有詳的要求,藝人在傳授時,對初學的人,首先強調膝關節不要僵直,要有顫動感。而對如何掌握韻律,則強調屈伸顫動時要用“心”即內在感覺而不僅是外形的顫動。不難看出,他們對達比亞舞中的屈伸顫動這一基本韻律的要求是極為嚴格的。
總之,左右送胯、左右轉身、屈伸顫動是形成達比亞舞特有韻律的三個要點,也是形成達比亞舞獨特風格的主要因素。
達比亞舞在內容和舞步上,各村基本相同。個別村寨在有的舞蹈後加有結尾動作組合,結尾動作組合又有兩種,我們將其稱為“結尾組合一”和“結尾組合二”。在跳完一個舞蹈後加結尾組合時,其音樂速度和舞蹈都要隨之加快,從而使舞蹈在較為歡快的氣氛中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