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邏各斯:東西方文學闡釋學

《道與邏各斯:東西方文學闡釋學》研究語言的性質及其在文學創作、文學閱讀中的複雜內涵。《道與邏各斯:東西方文學闡釋學》所作的比較和對照,其取向就並非歷史的取向,而是旨在以一種批判的眼光,從某些共通的主題(它們在不同的時刻出現於東方和西方)中找出它們的共同點來。我始終不相信任何文學和文化傳統的獨特性主張——不相信那種把東方和西方看得如此迥乎不同,以致其思維和表達的方式竟不能彼此理解,因而一種知識也就必須始終置身於另一種知識之外的看法。我在《道與邏各斯:東西方文學闡釋學》中決定做的一件事,恰恰是去拆除種種學術領地之間的柵欄,這些學術領地被稱為領域和學科,它們被包圍在學院和系所的重重藩籬之中。我寧願向這種知識的分隔挑戰,並展示某些基本的、東西方共有的闡釋學關注和闡釋學策略。

基本介紹

  • 書名:道與邏各斯:東西方文學闡釋學
  • 譯者:馮川
  •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教育出版社
  • 頁數:263頁
  • 開本:32, 16開
  • 品牌:北京人文鴻嘉圖書有限公司
  • 作者:張隆溪
  • 類型:文學
  • 出版日期:2006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437335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道與邏各斯:東西方文學闡釋學》中討論的問題,最初曾以萌芽的形式在一篇中勾畫出大致的輪廓,那篇文章於1983年發表。

作者簡介

張隆溪,生於四川成都,北京大學西語系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著名比較文學學者。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講座教授。曾受聘於美國加州大學河濱校區,任比較文學教授。他的研究範圍包括英國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中西比較文學、文學理論、闡釋學及跨文化研究。主要著述有:《道與邏各斯》、《20世紀西方文論述評》及《走出封閉的文化圈》等。

媒體推薦

我始終不相信任何文學和文化傳統的獨特性主張——不相信那種把東方和西方看得如此迥乎不同,以致其思維和表達的方式競不能彼此理解,因而一種知識也就必須始終置身於另一種知識之外的看法。我在本書中決定做的一件事,恰恰是去拆除種種學術領地之間的柵欄,這些學術領地被稱為領域和學科,它們被包圍在學院和系所的重重藩籬之中。我寧願向這種知識的分隔挑戰,並展示某些基本的、東西方共有的闡釋學關注和闡釋學策略。
——張降溪

圖書目錄

寫作的貶值
天才的非自覺創作
闡釋學的任務
注釋的必要
對話與摹寫
道與邏各斯
哲學家?神秘主義者?詩人
反諷模式
從語言批判到神秘主義
拴住了舌頭的繆斯
對失語的襲擊
無言之用
里爾克:與天使的疏離
詩作為讚頌
聲音與意義
馬拉美:空白的意義
陶潛:淳樸的挑戰
無言詩學
作者?文本?讀者
同一性幻覺
實際的證據
文本框架與未決定性
讀者的作用
結束語
走向詮釋的多元化

文摘

書摘
按照柏拉圖的說法,蘇格拉底曾向同時代的詩人展示他們寫得
最好的作品,並向他們詢問這些作品的意思,結果卻發覺,“與實際的
作者相比,任何一個旁觀者都可以把這些詩解釋得更好”。在蘇格
拉底辯護詞原來的上下文中,這段話的要點是為了證明:在對自己的
認識方面,沒有誰真正稱得上聰明。然而這一論點之所以有說服力,
卻得益於古希臘關於詩人與靈感的思想——當詩人們歌吟的時候,
他們多半已失去尋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因而也就不可能懂得自己作
品的意思。這一思想以某種程度的幽默和反諷出現在柏拉圖的《伊
安篇》中,在那篇對話中,蘇格拉底溫文爾雅卻又明白直率地指出:詩
不是一門受規則指引的藝術,它不是起源於知識而是起源於靈感。
詩的創作是一種奇蹟,因為正像酒神的信徒在陷入迷狂時會從河水
中掬取乳蜜一樣,詩人們在受到神靈鼓舞時也會發出歌吟;此時,“像
占卜者和預言家一樣,神從他們身上奪去理智,用他們作代言人”。
終極地看,正是在柏拉圖這些值得紀念的文字中,我們可以追溯到浪
漫主義詩歌理論的源頭。這種理論把詩歌視為未曾預謀的、自動發
生的和非關理性的,即一種並不按照詩人意圖和自覺思考而發出的
“天籟”(natural cry)。
自柏拉圖以來,詩是無意識的創作這一思想,回答了文學作品為
什麼需要不斷地評論和解釋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回答了文學解釋為
什麼不能用作者的意圖作為判斷之標準的問題。確實,蘇格拉底要
求詩人解釋其作品,事實上已暗示了解釋之需要優先於詩人不能作
出解釋這一發現。不過,在某種意義上,蘇格拉底確實也預料到詩人
們不能對自己的作品作出說明,因為在詢問詩人之前,他已經事先詢
問過政治家,並已經得出結論說:大多數人都很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
無知。正因為如此,當他要求詩人對自己作品作出解釋的時候,他已
經或多或少地有了準備並終於發現詩人的無知也並不亞於政治家的
無知。這一發現證實了他先前的觀察。確實,在所有的人當中,詩人
也許是最缺乏自我意識的,因為他們的工作更多地依賴於神賜的靈
感而不是自己的知識。在蘇格拉底看來,詩之來源於靈感,可以對詩
人們在闡釋上的無能提供最好的解釋,因為“他們能寫出自己的詩,
並不是得力於智慧,而是由於某種本能或靈感,就像你在占卜者和預
言家身上看見的一樣——這些占卜者和預言家也能完全不知其含義
地說出所有那些令人驚嘆的神諭”。從這種砉法中,幾乎不可避免
地會引出這樣的結論:詩人是神的代言人;當他們在神聖的迷狂中歌
頌著神靈和英雄的偉大事跡時,他們是在狂亂地言說而並不知道所
說的是什麼。因此,對詩人們在其作品中所說的一切,就需要解釋者
來闡明“詩人們的意思”。P3-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