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多數派

道德多數派是美國的政治組織,它成立於1979年,20世紀80年代末解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德多數派
  • 類別:政治組織名稱
  • 成立時間:1979年
  • 解散時間:20世紀80年代末
歷史,成立背景,建立和組織活動,解散,組織的目標和組成,組織架構,政治投入,道德多數派的挑戰,道德多數派聯盟,內運動的顯著人,參見,

歷史

成立背景

道德多數派起源於1976年,傑里·法威爾開始從事一系列名為“我愛美國”的集會,目的是提高對社會問題的認識。這些集會是法威爾的決定違背傳統的浸信會“宗教和政治分離”的原則的延伸,他說,當他察覺到民族道德的衰減時,他的心理改變了。通過舉辦這些集會,法威爾能夠為一個正式的組織得到國家的支持,同時提升他作為一個領導者的地位。在已經有一套有效的部長和各部委網路的基礎上,在幾年後,法威爾建立了道德多數。
道德多數派正式成立,最初是1978年作為對美國保守基督教(基督教之聲)的鬥爭的結果。基督教之聲的創始人,羅伯特格蘭特在新聞發布會上,宣稱宗教權利是一個“假貨... ...由三名天主教徒和猶太人控制”。隨後保羅·魏里希,特里·杜蘭,理察(天主教徒)和霍華德·菲利普斯(猶太人)離開了基督教之聲。1979年會議期間,他們敦促電視布道家傑里·法威爾建立道德多數派。這也是新基督教右翼的開始。

建立和組織活動

法威爾和魏里希於1979年6月成立了道德多數。道德多數派是一個面向南方的基督教右翼組織,雖然道德多數的各州分會和政治活動遠遠超越了南方。道德多數派成立後,各州的分會增長迅速,到1980年,已經在十八個州成立了組織。道德多數派現有資源的多樣性促進這一快速擴張,其中包含法威爾的“舊時間福音時段”的郵件列表。法威爾是該組織在整個80年代最知名的發言人。到1982年,道德多數的規模和影響力已經超過基督教之聲。
道德多數派的總部在林奇堡,維吉尼亞,與法威爾任職全國最大的獨立浸信教會(托馬斯道浸信會)主持部長期間位於同樣的城市。基督教右翼一直在維吉尼亞州政治上占有一席之地,維吉尼亞也是基督教聯盟設立第一個總部的州。法威爾是道德多數主管,和顧問委員會一併構成該組織的主要領導。法威爾堅持道德多數派的領導還可以包括天主教徒和猶太人,雖然不是所有的領導成員都同意這點。
道德多數派是一個由保守基督教政治活動委員會組成的組織,他們認為保持基督教的概念與法律是十分重要的,他們認為代表了美國大多數人的意見。擁有數以百萬計的成員,道德多數是在美國最大的保守的遊說團體之一,道德多數宣稱擁有400萬會員和200多萬捐助者,這些成員散布在大約20個州立機構,其中華盛頓州是最多的。道德多數派在1985年被納入自由聯邦,剩下一個獨立的實體,但屬於自由聯邦管制。1987年,法威爾作為道德多數派的頭目退休,然而他在組織內仍然保持積極和明顯的作用。

解散

等到里根總統第二屆任期時,基督教右翼組織就開始走下坡路。最顯著的表現就是他們得到的捐款大幅減少,這可能是國家因為經過了連續8年的基督右翼領導,道德狀況明顯改善,不像里根剛上任時國家處在道德崩潰的邊緣,捐助者也就沒那么多了。[12] 當道德多數派成為自由聯盟的一部分時,它的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並最終成為其解散的主要因素。[13] 1989年,福威爾在拉斯維加斯宣布了道德多數派的解散。他對此保持樂觀態度,“我們的目標已經實現了……,宗教權利是確實存在,……美國的宗教保守派現在生逢其時。”[14]

組織的目標和組成

道德多數派試圖在他們認為是重要的問題上,動員保守的美國人政治上很活躍。使用各種戰術,以爭取支持。這些策略包括直接郵寄,電話熱線,集會,宗教電視廣播。雖然道德多數派只有10年的存在,它成立後很快成為一個可見的政治力量,是比較有效的動員目標。據羅伯特利伯曼和羅伯特伍斯諾,這一成功的原因包括:
道德多數派成立具有較強的財政支持,且已經到位。
道德多數派的領導人在頻繁的交流,各個層次信息一致。
道德多數派的領導人普遍有以往的組織經驗。
一般公眾服從道德多數派強調的問題。
道德多數派競選的一些問題:
檢查促進了“反家庭”議程的媒體
執行一個家庭生活的傳統願景
反對平等權利的修訂和限制戰略武器談判
反對國家承認和接受同性戀行為
禁止在任何情況下墮胎,甚至出於拯救一個女人的生命
瞄準猶太人和其他非基督徒轉化為保守的基督教
道德多數派在美國的兩大政黨,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都有追隨者,雖然它在前者有更多的影響。

組織架構

道德多數派是由4個不同的組織組成的:
1道德多數派公司—— 組織的遊說部門,其中涉及地方,州和國家各級的問題。
2道德多數派基金會——組織的教育組成部分,道德多數派通過它來對部長進行教育,將人們放在政治問題上,進行選民登記。
3道德多數派的法律辯護基金——組織的法律文書,主要用於在法庭上挑戰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和世俗人文主義問題。
4道德多數派政治行動委員會——組織支持這樣的參選人,他們的政綱反映道德多數派的價值觀。
道德多數派在各州的分支機構財務獨立,依靠當地資源進行他們的活動。因此,國家組織鼓勵地方分會以配合其政策,但幾乎無法控制地方分會的活動。道德多數派的政治活動有所區分,國家級的道德多數派辦公室通常注重通過國會解決多個問題,而地方級的傾向於在他們各自的州解決單個問題。

政治投入

道德多數派通過多種方式從事政治活動,包括一些國家媒體的宣傳活動和扶持一些在選舉中支持某些候選人的基層組織,以及通過電郵和電話影響公職人員。道德多數派最初的政治行動旨在支持赫爾姆提出的“學校祈禱”法案。不久之後,雖然道德多數派的很多州級分支繼續解決下級政府的具體問題,但總體上講,道德多數派開始在總統選舉和國家政治中投入巨大精力。在選舉中,道德多數派往往集中支持某些候選人。例如在1980年的競選中,該派某州級分支成員為了取代國會的自由派成員而參加選舉。此外,在1981年,道德多數派動員維吉尼亞州的共和黨提名大會的代表,支持福音派候選人蓋伊法利成為副州長。[23]
在全國範圍內,道德多數派鼓勵其成員之間的選舉,本著道德多數派成員會將票投給被道德多數派所贊同的候選人的邏輯,通過影響基督教會成員投票,從而加強組織的選舉效力,加強其影響力。道德多數派的領導人經常會請部長給教友講解政治方向,提醒教友何時投票,投給誰票,支持道德多數派所推薦的人會解決什麼問題等。[24] 然而,也許道德多數派最出名是在總統選舉中的投入,特別是對里根的支持。
1976年
卡特成功當選美國總統,標誌著基督教福音派的一個里程碑。這是第一次,一個公開自稱基督教福音派的人當選為國家的最高職位,使整個國家基督教福音派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然而,除了在宗教認同方面,最終福音派基督徒以及新形成的道德多數派對卡特的政策感到很失望。卡特沒有統一個人和政治的立場來迎合道德多數派的政治需要,反而支持他自己所在民主黨,該黨的政治立場與他個人的宗教信仰相左。卡特並沒有積極反對民主黨對墮胎的一致贊成,也沒有彌合政教人士之間的分歧,這是道德多數派在1980年決定支持里根參加競選的主要原因。[2]
1980
在共和黨大會前,福威爾就宣布支持里根,因而道德多數派算是一個里根的早期支持者。[25] 在里根獲得共和黨提名後,道德多數派自然繼續支持里根,為他的競選而努力。道德多數派中五分之一以上曾在1976年支持卡特的成員在1980年將票投給了里根。[26] 里根的勝利後,福威爾宣布里根的成功與道德多數派直接相關,與其鼓勵很多從前對政治毫無興趣的基督教會民眾參與投票密不可分。[27] 經驗證據表明,雖然並不能完全肯定,但福威爾對於基督教右翼組織在里根的競選勝利中作用的主張有一定道理。
里根在他的競選活動中尋求道德多數派領導階層的支持,並任命道德多數派的第一任執行理事牧師羅伯特比林作為宗教顧問。[29] 後來,里根任命比林為教育部官員。這項任命對道德多數派是十分重要的,他們通過這個職位對很多教育政策問題進行了遊說,其中那些關於民辦學校的問題最為顯著。
1984
道德多數派在1984年的競選中繼續支持里根連任,並與其他右翼基督教組織共同影響共和黨,一起塑造以學校祈禱和流產政策為主的競選立場。[31] 但是在里根第一次選舉成功後,美國的政治氣候已經發生了改變。雖然他贏得了連任,但與1980年的競選相比,道德多數派的影響已大大減弱。 在針對1984年選民的一項研究表明,道德多數派可能負面影響了里根的選舉,因為相比道德多數派成員給里根的投票,反對道德多數派的民眾為華特蒙代爾投的票更多。[32]
1988
1988年是道德多數派積極參與的最後一次總統選舉。里根此時達到了他兩個任期的限制,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對多個主要競爭者開放。福音派的部長,電視布道家帕特羅伯遜牧師希望得到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乍看之下他是道德多數派自然的選擇。雖然羅伯遜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多數派所支持的極為相似,但福威爾決定支持其競爭者喬治布希。福威爾的決定突出了福威爾和電視布道者羅伯遜之間的競爭,也揭示了福音派傳統中福威爾的原教旨主義的傳統與羅伯遜的靈恩傳統間關係緊張,仍存在著深層次的牴觸。[33]

道德多數派的挑戰

20世紀80年代末,道德多數派的觀念受到了廣泛的質疑,組織瀕臨崩潰。人們對道德多數派的支持也逐漸減弱,甚至有批評家開始稱道德多數派“既不道德,也不是多數”。1988年,道德多數派出現了嚴重的資金問題,福威爾於1989年宣布了該組織的解散。[34]
道德多數派同時經歷了與其他福音派、自由派領袖和組織的摩擦。例如,鮑勃瓊斯試圖挑戰道德多數派在公眾中的地位,並公開稱其為撒旦(魔鬼)的工具。[10] 這些摩擦、對抗嚴重影響了道德多數派的基礎。在南卡羅來納州,道德多數派甚至不復存在,因為鮑勃-瓊斯大學的宗教網路已經組織起全州的自由浸信會。[35] 福威爾和帕特羅伯遜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影響了道德多數派,如在前文總統選舉部分中指出。諾曼李爾的自由派組織“People for the American Way” 也是對道德多數派及其他右翼組織的挑戰。[36]

道德多數派聯盟

2004年11月,福爾韋爾恢復了道德多數派,成立了一個新的組織——“道德多數派聯盟”。該組織的目的是繼續“福音革命”,幫助保守的政治家當選。在談到聯盟時,人們將其稱為“道德多數派在21世紀的復活,”福威爾作為現代“宗教右派”政治運動的領袖,在領導該聯盟四年後,[37] 於 2007年5月15日逝世。 [38]

內運動的顯著人

Jerry Falwell(Founder)
Robert Grant
Beverly LaHaye
Tim LaHaye
Trent Lott
Judith A. Reisman
Pat Robertson
James Robison
Charles Stanley
Richard Viguerie
Paul Weyrich

參見

Christian Coalition of America
Christian Right
Moralism
Save Our Children
9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