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龍船

道州龍船

道州龍船也叫道州龍舟,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湖南省道縣端午划龍舟始於宋代,是為祭祀屈原。新中國成立後,道州龍船數量逐年增加,規模逐年擴大。2002年,道縣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龍舟之鄉”稱號。 2006年,“道州龍船賽”被列入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道州龍船賽依然保留著古老的傳統,每艘龍舟都有固定的名稱,船頭雕刻也有龍、虎、鳳、鷹、貓等不同標誌。目前,道州龍船賽這項民間活動已被道縣納為打造道州龍舟文化產業的重要活動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州龍船
  • 分類:民俗文化
  • 所屬地區:湖南道州
  • 別名道州龍舟
  • 年份:始於宋代
  • 規模:100多艘
  • 比賽時間:每年五月初一至初五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主要過程,選龍頭,偷龍骨,塗雞血,民俗文化,文化意義,文化傳播,比賽規則,比賽記事,

基本信息

道州龍船在湖南省民間的影響深遠,俗語道“五月五,龍船下水打爛”,說明比賽的激烈和熱鬧氣氛。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道縣端午節龍船競賽,2006年以來,道州龍船的規模是越來越大。清光緒三年修《道州志》記載:“(道州)五月端午,城市龍舟競渡於東西洲,鼓聲喧震,觀者如堵”。過去統治階級講諱忌,龍船的“龍”是“天子皇帝”的象徵,道縣人為避皇帝的諱忌,把龍船頭改成了“虎頭、鳳頭”等船頭。道州龍舟有三類:紅、金、黃、赤、白、青、烏龍頭為一類;金、黃、紅、白、黑虎頭為第二類;粉紅鳳頭(稱金鳳)龍船、貓頭、鷹頭龍船為第三類。道州龍舟每一個龍頭的顏色都是有來歷的。如道江鎮東陽社區東陽坊村有15隻金龍頭道州龍舟。因東陽村有座供奉“火神爺”的火神廟,他們的龍船頭是金色的。東門鄉東門村有黃龍廟,營江鄉陽樂田村有烏龍廟,西洲社區有白龍廟,所以有黃、烏、白龍頭船。道州龍舟屬道州型,造型奇特,與別的地方的龍船不同。道州龍舟船身長20米,寬1.2米,平頭翹尾,頭低於尾,船頭的頭屬活動式的。競賽時可裝上龍頭、鳳頭、虎頭等。道州龍舟尾部裝飾彩旗,船身頭尾離水各0.60——0.80米不等。划船的人員即撓手,一般為20——30人。

其他信息

道州龍舟賽除在端午節進行以外,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也要進行道州龍舟比賽。主要流傳在道縣城道江鎮及周邊五個鄉,其中有33個行政村經常參加龍船比賽。道州龍舟龍船賽在瀟水河和濂溪河水域進行。南起萬家莊鄉五洲村,北至上關鄉鯉魚壩村。道縣龍船分為三類:1、金龍、黃龍、赤龍、白龍、青龍、烏龍。2、金虎、黃虎、紅虎、白虎、黑虎。3、鳳頭稱金鳳頭龍船。其中金龍最多,金鳳最少。
船賽以節前三天最盛,每天觀眾逾二十萬人,擠滿了縣城瀟水河兩岸的十幾里長堤上。參賽龍船來自縣一鎮五鄉三十三個行政村,船數多達146條。據道縣文化、體育部門統計,道縣人民民眾每年為龍船賽活動自發性投資捐款累計金額在2000萬以上,並且規模一年比一年大,年年樂此不疲。
道州龍舟的船頭既具藝術特點,又具符號意味。外地龍舟只有清一色的“龍頭”,而道州龍舟頭除了龍頭形,另有虎形、鳳形和少量的貓形和鷹形。龍、虎|鳳又分開口、咪口(閉口)兩種形制,並且,龍又從顏色上細分為金龍、黃龍、赤龍、白龍、青龍、烏龍,虎也分為金虎、黃虎、紅虎、白虎、黑虎,鳳則有紅鳳(又稱金鳳)。不同形制、不同顏色的龍、虎、鳳頭的製作,雕刻精細生動,造型優美,極具工藝美術價值。
端午佳節賽龍舟是道縣的優良傳統。每年的端午節,道縣都要舉辦盛況空前的龍舟競賽。舉辦龍舟賽,對於增進人民團結、增強民眾體質、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弘揚道縣傳統文化、培育龍舟產業有著重要意義。
“道州龍船賽”賽事主要流傳在縣城道江鎮及周邊五個鄉、33個行政村,每年的五月初一至初五和中秋節,在南起萬家莊五洲村、北至上關鄉鯉魚壩村的瀟水、濂溪河水域激烈展開。相傳道縣劃龍船,始於宋代,是為祭祀屈原。
道州龍船賽便傳承於民間,發展於民間。雖因統治者的主觀臆斷曾一時偃旗息鼓,但卻沒有熄滅其傳承火種。宋太祖趙匡胤曾經三次傳旨,不準湖南、四川一帶人民“為龍舟戲”;據記載,明朝萬曆三十六年,州官韓子祁將道州百姓40艘龍舟全部沒收,用其架在瀟水河上做了“水南浮橋”。另有一年,州官藉口維護治安,禁止瀟水競技。縣城東陽坊將其“九龍二虎”11艘龍船悄然移至城北大壩塘競技,並留下“瀟江端午靜悄悄,人海誰知在北郊。夢裡州官渾不覺,九龍二虎動高潮”詩一首。至清朝,道州龍船賽已蔚然大觀。新中國成立後,道縣龍船數量逐年增加,規模逐年擴大,龍舟多次劃出縣門參加各類競賽,且頻頻獲獎。1994年在岳陽汨羅參加“國際龍舟賽暨中國龍舟風采展示大賽”中榮獲趣味奪標賽第一名,並留下龍頭為紀念,真可謂劃出了威風,劃出了文明,劃出了道州知名度。2002年,道縣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龍舟之鄉”稱號。
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全縣人民的節日,龍舟比賽一比就是五天。參加的絕大部分是農民。在這裡,龍舟比賽是一種民俗,更是一種文化。

主要過程

選龍頭

每條龍舟人數一般在三十左右,在船頭有一個人進行指揮,控制龍舟的方向,給大家鼓勁。稱之為“龍頭”。但這個“龍頭”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的。一般情況,每條龍舟上的槳手都是一個宗族的人,而“龍頭”可以不是這個宗族裡面最有錢的人,但他必須是裡面最有威望的人。是這條龍船的領袖,全隊的吃住等一切開銷都由他負責。

偷龍骨

所謂的“龍骨”就是拼湊龍舟的一塊長條木板,在龍舟的下面。傳說“龍骨”的好壞決定了龍舟行進的快慢。“龍骨”的獲取是要“偷”的。偷“龍骨”的人到別人的林子裡面砍伐,被別人發現後,迅速逃跑,人們就在後面追。人們的風俗中認為,只有偷取的“龍骨”拼成的龍船跑的才快。

塗雞血

龍舟比賽開賽之前,宰殺公雞,把雞血塗抹在船身上,以取“吉利”之意,寄予人們對於生活的美好願望。

民俗文化

文化意義

道縣民眾對龍舟運動的酷愛,狂熱程度只有身在道縣看過道州龍船賽的人才深有體會。為何道縣人對龍舟賽是如此狂熱?首先是與這裡的自然環境有關。瀟水從縣城依城而過,而且在這裡有兩個江心島,即東洲和西洲,豐水季節或雙牌水庫關閘時,恰在這裡形成一個山鄉平湖,頗有水鄉澤國之韻味。世代與水打交道的人,自然會在血液中形成與水共舞和與水遊戲的傳統和習俗。其次是與道州人的性格有關。道州人強悍、豪放、好鬧熱。賽龍舟這種既有文化內涵又具強烈競爭性的活動,自然就成了釋放這種個性的好形式。要不他們怎么會自覺自愿捨得花錢費力氣呢!

文化傳播

每年的五月端午節前,道縣有龍舟村落的人家,把沒有龍舟的村莊的親戚好友接到家中看龍舟競賽,而且一看就是從初一到初五。因此,端午佳節,城郊盛行龍舟競賽的村子裡,必定是家家賓客滿座,餐餐推杯換盞。村中有威望的長輩或者經濟實力強者,一般是“掌龍頭”的人物,不僅要招待親戚朋友,而且要負責一個龍船參賽隊員的生活,包括點心、飲料、香菸等。村莊龍船下水,全村老少一起到河邊歡送,鞭炮聲不絕於耳。劃時,掌頭者立於船頭,左手扶龍頭,右手握紅色彩旗,為全船的指揮者。掌舵一人居尾,多為經驗豐富之老手。鼓鑼居中,敲鑼者坐艙中,擊鼓者巍然立舟上。橈手聽鼓下橈,徐疾有度,姿態瀟灑。競賽時,兩舟奮進,鑼鼓大震,槳劈銀浪,擊水如飛。橈手一邊划水,一邊大聲吆喝“劃啊,啊嗬”。兩岸吶喊助威,場面令人激動。日落西山,興盡而歸。雖颳風下雨,大家全身濕透,也要堅持到底,決不半途而歸,充分體現道州人粗獷、慓悍、堅強和勇爭上游的豪邁性格。

比賽規則

划龍舟除了端午祭祀屈原外,中秋節的道州龍舟賽則是新打造的龍船首度下水試航,鄰村的龍船前來陪伴競技,因而中秋競渡也成了次年端午龍船賽的熱身賽。看來一年兩度龍船賽競渡也只有道州才有。同時,道州龍舟賽古往今來一直奉行一條鐵定的規矩,即不開賽則罷,一旦動槳開賽,哪怕遇上狂風暴雨、翻江巨浪也不能中途停賽,只能是一賽到底。
風俗2005年端午節道縣有66隻龍舟下水參加全縣的比賽,從農曆5月初一到初五,有20餘萬人次觀看龍舟競賽。2005年中秋節,縣城附近的鄉村又新建了十餘只。因道縣有新造龍舟中秋節下水的習俗,一些友好村的老船要陪新船下水,因此中秋節又有20餘只龍舟自發組織了五天的龍舟競賽。至2006年,道縣的傳統龍舟已達100多隻。

比賽記事

2008年道州龍船賽共有105艘龍舟和超過3000名的參賽運動員參加,分別來自道江鎮壽雁鎮以及城郊五鄉,其中傳統龍舟102艘、標準龍舟3艘。比賽按2艘一組,分53輪依次進行,名次依據比賽時間決定。2008年6月4日-5日,道縣迎奧運“金海岸杯”端午龍舟賽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決出了名次,落下了帷幕。傳統龍舟組冠軍被下關黑虎二隊摘取,二、三名由五侯廟金龍隊、上洞一四組龍舟隊分獲。標準龍舟組冠、亞軍被東洲山二隊、東洲山一隊分別收入囊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