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淇縣懷同年高振聲給事

杏林追數舊遊人,屹立朝陽一直臣。

苦節偏能攖虎穴,孤忠肯憚拂龍鱗。

藁街授首天刑速,郿塢燃臍國典申。

今日淇西客隱遁,停雲冉冉感參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淇縣懷同年高振聲給事
  • 創作年代:清朝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彭定求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注 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過淇縣懷同年高振聲給事
【創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彭定求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杏林追數舊遊人,屹立朝陽一直臣。
苦節偏能攖虎穴,孤忠肯憚拂龍鱗。
藁街授首天刑速,郿塢燃臍國典申。
今日淇西客隱遁,停雲冉冉感參辰。

注 釋

高振生:即高遐昌高遐昌(1651年--1716年)字振聲,號菉園居士,清淇縣(今河南淇縣)小屯村人。幼時家貧,喪母,嗜書愛詩。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曾先後任湖廣常德府龍陽縣知縣、廣東東莞縣知縣。在任職期間,“緝監源,政清簡,減賦稅,懲刁風”。繼升高州知府、北平刑部主事、戶部郎中、戶部給事中,百姓稱“高青天”。晚年被滿人託合齊誣陷入獄,獲釋後歸鄉。捐資修、擴建了康叔祠、文廟、武公祠等。扶危濟貧,深受鄉里敬仰。
同年:古代科舉考試同科中試者之互稱。唐代同榜進士稱"同年",明清鄉試﹑會試同榜登科者皆稱"同年"。清代科考先後中試者,其中試之年甲子相同,亦稱"同年"。
參劾:cānhé,彈劾;向上揭發官吏的劣跡或罪狀。
大憝:極為人所怨惡。憝,duì,壞、惡,如:元兇大憝。據《清史稿》,此指誣陷高遐昌,時任提督九門步軍統領的託合齊。
杏林:相傳三國吳董奉隱居廬山,為人治病不取錢,但使重病癒者植杏五株,輕者一株,積年蔚然成林。後因以"杏林"代指良醫,並以"杏林春滿"﹑"譽滿杏林"等稱頌醫術高明。
直臣:直言諫諍之臣。
攖:yīng,接觸,觸犯。
苦節:指堅守節操,矢志不渝。《易·節》:“節,亨。苦節,不可貞。”孔穎達疏:“節須得中。為節過苦,傷於刻薄。物所不堪,不可復正。故曰‘苦節,不可貞’也。”意謂儉約過甚。後以堅守節操,矢志不渝為"苦節"。
孤忠:忠貞自持,不求人體察的節操。
藁街:ɡǎojiē 。漢時街名,在長安城南門內,為屬國使節館舍所在地。
授首:謂投降或被殺。
天刑:天降的刑罰。
郿塢:méiwù 。東漢初平三年,董卓築塢於郿,高厚七丈,與長安城相埒,號曰萬歲塢,世稱“郿塢”。塢中廣聚珍寶,積穀為三十年儲。自云:“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終老。”後卓敗,塢毀(故址在今陝西省眉縣東北)。見《後漢書.董卓傳》。後因用以借指奸佞藏財享樂終老之所。
燃臍:後漢書.董卓傳》:“乃屍卓於市。天時始熱,卓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屍吏然火置卓臍中,光明達曙,如是積日。”後遂以“燃臍”指元兇伏法。

作者簡介

彭定求(1645-1719)字勤止,一字南畇,號詠真山人、守綱道人。長洲(今蘇州吳縣)人。幼年聰明過人,家鄉父老稱他是神童。康熙中會試廷對皆第一,援修撰,歷官侍講,因父喪乞假歸,遂不復出。幼承家學,曾皈依清初蘇州著名道士施道淵為弟子,又嘗師事湯斌。其為學〝以不欺為本,以踐行為要"。生平服教最切者,尤仰慕王守仁等七賢,尚作《高望吟》七章以見志。又著有《陽明釋毀錄》、《儒門法語》、《南畇文集》、《南畇詩稿》等。編寫《全唐詩》。歷任侍講時,曾選擇《道藏》所收道書的一部分及晚出之道書,竊以為精要者,輯編成帙,包括道書169種,按二十八宿字號為序,分成二十八集,名為《道藏輯要》,鏤梓行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