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沁園有感

《過沁園有感》是元代詩人耶律楚材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首聯點題,“跡已陳”淡淡道來,而感慨極深;頷聯、頸聯即於陳跡上作文章,景中含情,融情於景,故國已亡,故園亦廢,自己卻又仕新朝,“羞對”故國之月;尾聯直攄“羞”意,十分坦白,乃發自性靈之言。全詩以真情感人,人既有情,則物亦含情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沁園有感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耶律楚材
  • 作品出處:《四庫全書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過沁園有感1
昔年曾賞沁園春2,今日重來跡已陳3
水外無心修竹古4,雪中含恨庚梅新5
垣頹月榭經兵火6,草沒詩碑覆劫塵7
羞對覃懷昔時月8,多情依舊照行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沁園:東漢明帝第五女兒劉致封沁水公主,封地在沁水縣(今濟源市東北)。其在沁水北岸(今五龍口鎮化村)修建花園,名沁園。沁園曾一度被竇憲所奪。
2.春:春色。
3.跡已陳:已成陳跡。
4.水外:沁園在沁水北岸,故曰:“水外”。修竹古:是說竹子還是往年的老竹。修,長。
5.“雪中”句:雪中有含恨新生的瘦梅。
6.垣(yuán)頹:牆倒。月榭(xiè):月光下的亭榭。榭,高台上的木屋。
7.沒:掩沒。
8.覃懷:《禹貢》:“覃懷底績。”鄭康成註:覃懷為縣名,屬河內。後人稱懷慶府或沁陽縣為覃懷古郡。這裡指懷慶府。

白話譯文

前幾年我曾欣賞過沁園的春色,今天再次來到這裡,沁園已成陳跡。
沁水北岸的竹子還是往年的老竹,和雪中有含恨新生的瘦梅。
牆倒和月光下的亭榭都經歷過兵火,詩碑已被草所掩沒,上面還有很多灰塵。
我面對著覃懷肥美的土地感到十分羞愧,月光卻依舊多情,照著路上的行人。

創作背景

作者本為金朝舊臣,仕元後重來沁園,滄海桑田之變,引發了詩人興亡之感,以及懷念故國的情思,遂做此篇。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作者此詩記錄了金元之際的戰爭對沁水公主園的毀壞。
這首詩首聯點題,“跡已陳”淡淡道來,而感慨極深,這是作者再次來賞沁水公主園。頷聯、頸聯即於陳跡上作文章,景中含情,融情於景。修竹“無心”而“古”,瘦梅“含恨”而“新”,新與古都寓時間變遷之意,“含恨”更寄託著詩人之情。而月榭垣頹、詩碑沒草更點明與“兵火”、“劫塵”相關,沁園的荒廢乃緣於元蒙之滅金也。作者滿懷希望而來,卻非常失望,早年的盛景、美景已不見了,一派兵火洗劫的慘象:竹林慘遭踐踏,雪中梅花也瘦弱,斷垣殘壁,荒草淹沒了詩碑,也掩蓋了戰爭的罪惡。故國已亡,故園亦廢,自己卻又仕新朝,自然要“羞對”故國之月了。尾聯直攄“羞”意,十分坦白,乃發自性靈之言。此情此景,作者作為參與戰爭的一員,感到蒙羞,無顏面對明月,但更使作者不好意思的是,多情的明月依舊用光輝照亮行人前進的道路。
作者舊地重遊,沒有戰地黃花的感覺,用筆觸寫下了戰爭的傷痕,揭露了戰爭的殘酷和破壞,但作者在惋惜、反省的同時,又樂觀地認為世界是仍要前進、發展的。全詩以真情感人,人既有情,則物亦含情矣。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李駿虎《受傷的文明·李駿虎文化散文》:元代耶律楚材《過沁園有感》,極盡對沁園破敗之美的遺憾之情。耶律遜的含恨,是因為修竹的無心嗎?他實在不應該恨,至少他還能見“垣頹月榭”、“草沒詩碑”,而我輩只能遐想它的夢幻般的幽靜。

作者簡介

耶律楚材(1190~1244年),字晉卿,號玉泉老人,號湛然居士,契丹族,蒙古帝國時期的政治家。遼朝東丹王耶律倍八世孫、金朝尚書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員外郎。蒙古軍攻占金中都時,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為臣。耶律楚材先後輔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餘年,擔任中書令十四年之久。提出以儒家治國之道並制定了各種施政方略,為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乃馬真後稱制時,耶律楚材遭到排擠,漸失信任,他因此抑鬱而死。後贈經國議制寅亮佐運功臣、太師、上柱國,追封廣寧王,諡號“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