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創傷

簡介,傷後的鍛鍊與治療原則,運動損傷急救法,軟組織損傷,開放性軟組織損傷,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擦傷,挫傷,扭傷,裂傷,運動性眼外傷,肌肉拉傷,關節韌帶損傷處理,骨骺損傷,

簡介

亦稱“運動損傷學”。運動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防治運動損傷、研究損傷的發生規律、機制、 防治措施、治療效果以及康復和傷後訓練安排等等。為 改改善運動條件,改進教學訓練方法,提高運動成績和健 康水個提供科學依據。學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應當重視運動損傷的預防工作,掌握髮生規律,並採取有效安全措施,應最大限度地避免損傷的發生,保證體育運動參加者的身體健康,提高教學和訓練的效果。
運動創傷學運動創傷學

傷後的鍛鍊與治療原則

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傷。其損傷部位與運動項目以及專項技術特點有關。如體操運動員受傷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與體操動作中的支撐、轉肩、跳躍、翻騰等技術有關。網球肘多發生於網球運動員與標槍運動員。損傷的主要原因是:訓練水平不夠,身體素質差,動作不正確,缺乏自我保護能力;運動前不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身體狀態不佳,缺乏適應環境的訓練,以及教學、競賽工作組織不當。運動損傷中急性多於慢性,急性損傷治療不當、不及時或過早參加訓練等原因可轉化為慢性損傷。傷後的鍛鍊與治療原則是:(1)合理安排傷後訓練,保持運動員已獲得的良好訓練狀態,防止因傷後突然停訓而引起“停訓綜合症”;(2)練習時合理使用保護帶,以防止發生勞損、再傷或肌腱韌帶的鬆弛;(3)加強局部治療,改善傷部代謝,消除水腫,防止深痕粘連與收縮。預防應遵從運動訓練原則,科學安排運動量,提高身體素質,加強醫務監督與安全教育。教學中還應提高學生相互保護以及自我保護的能力。 

運動損傷急救法

運動中所發生的閉合性損傷和開放性損傷的早期診斷與初步處理方法。要求簡單、細緻、迅速、正確。常見的運動損傷有:(1)擦傷。(2)撕裂傷。(3)出血。外出血一般採用止血帶法、壓迫法與充填法。(4)挫傷。(5)關節韌帶損傷。(6)肌肉拉傷或撕裂。(7)脫位。(8)骨折。

軟組織損傷

運動中發生的除骨骼以外的損傷。分開放性和閉合性軟組織損傷。開放性軟組織損傷指皮膚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則皮膚和黏膜完整無缺。運動中的軟組織損傷又分急性和慢性損傷。

開放性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損傷的一種。傷口與外界相通,容易引起出血和感染,最常見的有擦傷、切傷、刺傷和撕裂傷等。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損傷的一種。受鈍力作用,肌肉猛烈收縮,關節活動超越正常範圍或勞損等引起。損傷無裂口常見有:(1)挫傷;(2)肌肉拉傷;(3)關節韌帶拉傷;(4)滑囊炎;(5)肌腰腿鞘炎等。有急性和慢性損傷兩種。

擦傷

開放性軟組織損傷,皮膚受到粗糙物摩擦所致的表面損傷,傷面有擦痕、滲出液和點狀出血。

挫傷

鈍力直接作用於身體某部引起的閉合性損傷。運動時身體互相衝撞,或與器械碰撞,或被踢打,均可發生局部挫傷小單純性挫傷僅在傷部出現疼痛、腫脹、局部皮膚青紫、壓痛和功能障礙等症狀。嚴重挫傷或有合併症時,可出現全身症狀或某些特殊體徵。

扭傷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之一。多在外力作用下,使關節發生超常範圍的活動,造成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損傷。關節出現疼痛、腫脹、皮下瘀血、關節功能障礙等症狀,其程度隨損傷程度而加重。輕者發生韌帶部分纖維斷裂,重者則韌帶纖維完全斷裂,並引起關節脫位或半脫位,同時合併關節內滑漠和軟骨損傷。在運動中較為常見。

裂傷

亦稱“撕裂傷”。開放性軟組織損傷的一種。因鈍物打擊引起的皮膚和軟組織撕裂。
燒傷Ⅲ
由火焰、熱液、蒸氣或化學物質接觸皮膚所引起的損傷。分三度:(1)I度。(2)淺Ⅱ度。(3)深Ⅱ度。(4)Ⅲ度。

運動性眼外傷

因運動所致眼球及其附屬器的損傷。以機械性鈍挫傷為主,多見於球類及跳水等運動項目,由球擊、碰撞、器械打擊和入水時衝擊等原因引起。

肌肉拉傷

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

關節韌帶損傷處理

運動中常見的傷害。早期誤診或處理不當,轉成慢性或遺留功能障礙,則影響比賽和訓練。處理基本原則:早期止血,預防腫脹;晚期消炎活血。最初要用壓迫及減少局部供血(降溫)。經冰袋冷敷或冷水淋浴、噴冷凍劑後,覆蓋繃帶加壓包紮。24小時後打開觀察傷部變化,考慮是否做進一步處理。傷後早期妥善處理,對減少淤血腫脹、防止韌帶無力是非常重要的。24—48小時後出血停止,局部用封閉治療、中藥外敷、理療、按摩等,促使組織損傷後的炎症儘快消散。1—3周后,大多都能恢復。傷後的運動練習,要儘量用支持帶保護,避免再傷。

骨骺損傷

骺板分離或骨折和骨軟骨炎(骨髓炎)。是兒童少年時期特有的骨損傷。骺板分離大多由間接外力所致,常見的有剪力、撕脫力、劈力和擠壓力造成。
疲勞性骨膜炎
一種應力性損傷。多見於初參加運動訓練的青少年。多因訓練方法不當,足尖用力跑跳過多,場地太硬,動作不正確,落地緩衝不夠等造成肌肉不斷牽拉骨膜,骨膜與骨質的正常結構遭到破壞,或因身體重力和支撐面相互反作用於小腿骨,產生應力性改變致傷。
脫位
關節受傷後脫離原來解剖位置。多發於青少年的指、肘、肩關節。
骨折
骨的完整性遭到部分或全部斷裂。分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兩種。前者皮膚完整,較易治療;後者皮膚破裂,骨折端與外界相通,易發生感染,治療較困難。
骨折的急救
發生骨折後及時施行的措施。方法是:利用夾板和繃帶(或代用品)把折斷的部位固定、包紮起來,使傷部不再活動。身體各部位的骨折須採用不同的包紮、固定方法。
鎖骨骨折
鎖骨呈“S”型,橫架於胸骨和肩峰之間,骨幹較細,位置表淺,容易骨折。跌倒時單臂支撐或肩外側著地、或直接暴力等致傷。
肩關節脫位
摔倒時上臂外展,手或肘著地,或外展上臂突然過度背伸外旋,致使肩關節受傷脫位。
肩鎖關節損傷
運動中暴力致使肩胛骨向下,鎖骨遠端向上,引起關節受傷。多見於摔跤、柔道、體操運動。
肩袖損傷
肩袖創傷性肌腱炎。肩袖是指崗上肌、崗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腱所組成的一層彼此相連的腱板。它加強肩關節囊,對肩關節活動起穩定作用。肩袖損傷最常見的為崗上肌健損傷,並往往伴隨間峰下滑囊炎等。
肩後軟組織損傷
因上臂過度活動,使關節囊後部及肱三頭肌長頭肌腱反覆受牽扯致傷。是一種較特殊的損傷,多見於棒球、籃球、排球、撐桿跳高運動員。
肩周炎
肩關節組織損傷後,未及時妥善處理,或肩關節長時不動或很少動,局部代謝障礙。使關節囊、肩袖、二頭肌腱及喙肱韌帶等發生退行性改變,有炎症性滲出及細胞浸潤,繼之纖維化,使關節活動受限。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
肱二頭肌長頭腱起自肩胛盂上緣。向下通過肩關節腔,行於結節間溝,再穿出關節囊。主要功能是屈肘及穩定肩關節。因超常範圍的轉肩用力活動,肌腱在溝內不斷摩擦受傷。
肱骨投擲骨折
亦稱“手榴彈骨折”。投擲手榴彈、標槍、棒壘球等可引起肱骨幹骨折,最多見於肱骨中下1/3處,如投手榴彈出手時,技術動作錯誤.肘關節呈90度角低於肩關節,上下扭轉用力,產生自外上向內下的螺旋型骨折。
肘關節脫位
肘關節過度伸展引起之症狀。常見為後脫位。嚴重者可合併內上髁肌肉韌帶的撕脫或骨折,易漏診。脫位後肘關節呈半屈曲位,伸屈受限,局部腫脹,肘前膨出。觸診可發現肘後的三角關係改變,鷹嘴遠移後上方。
網球肘
亦稱“肱骨外上髁炎”。由於肥大骨外上髁伸肌總腱的慢性勞損或拉傷所致。多見於網球、桌球和擊劍等運動員。如網球的反拍或下旋擊球時,球的衝力作用在腕伸肌或被動牽扯該肌而致傷。損傷症狀逐漸出現,初期肘外側疼痛,休息後緩解,病情發展呈持續性疼痛,重症提物時有突然“失力”現象。檢查可見防骨外上踝局部壓痛、腫脹、伸腕抗阻痛。
鷹嘴皮下滑囊炎
肘部因經常受外力撞擊使尺骨鷹嘴皮下的滑囊受擠軋損傷、發炎腫脹,產生病變,成滑囊炎。如足球守門員因肘著地撲救球動作以及體操、投擲等動作因肘部受力碰撞多而易傷。表現為肘後腫脹、壓痛及波動感。肘活動正常,此病應與肱三頭肌腱斷裂相鑑別。肱三頭肌腿斷裂後出血也可進入滑囊,引起滑囊積血,以致掩蓋吸斷裂症狀。可進行三頭肌的抗阻及重力試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