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腎

遊走腎

遊走腎又稱“遊動腎”。由於的固定裝置發育不良,腎蒂過長,而使腎臟能在腹膜後間隙內自動活動者,稱為遊走腎。多見於右側,但也可為兩側性。臨床上多無症狀,但也可出現腰酸背痛、腎區叩痛、牽拉痛、甚至絞痛等症狀,嚴重時沿輸尿管放射。行走、久立、久坐或勞累可誘發症狀使之加劇。在月經或便秘時疼痛也加重,並偶爾出現血尿。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腰部
  • 相關疾病:腎下垂 腎損傷
  • 所屬科室:內科 腎內科
  • 相關檢查:腎臟CT檢查 放射性核素腎掃描
一、概述:,二、腎下垂,三、腎蒂,

一、概述:

1.腎臟左右、上下活動度增大,超過正常範圍,稱為遊走腎。由於腎臟活動範圍大,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輸尿管折曲和腎盂積水。X線表現:①立位與仰臥位平片比較,腎影的上下活動範圍超過一個椎體,並有左右移位。②靜脈尿路造影時,腎盂腎盞有不同程度的積水,腎與輸尿管交界處折曲,立位與仰臥位平片比較,腎的活動度特別大。

二、腎下垂

腎下垂是指直立時,雙側腎臟下降大於4cm。多數發生於20~40歲女性及瘦長體型者。右側多於左側。主要表現為腰痛、勞動及行走時加劇,平臥後消失。腎蒂扭轉時,發生Dietl危象,即腎絞痛、噁心、嘔吐、脈快甚至高血壓、血尿等。腎下垂有時導致腹腔神經紊亂,表現為消化不良、腹脹、噯氣、噁心、嘔吐等。應與腹部包塊鑑別。X線及超聲有助診斷。一般不須治療。嚴重者行腎懸吊固定術。
腎過度向下移動而產生的臨床症狀。由於腹膜後脂肪組織過少,腹壁鬆弛或腎窩過淺,均可使腎在站立時向下移動,其移動超過一個椎體厚度時為腎下垂。移動度過大且能左右移動者為遊走腎。常伴有胃或全內臟下垂。多見於體高,消瘦和多產婦女。以右側為多見。多無自覺症狀,或有腰痛或上腹部包塊。極少數患者出現腎絞痛。立位和臥位尿路造影根據腎移位程度可以確診。有症狀者可通過腹肌鍛鍊,提高體重或用腹帶等非手術治療。嚴重者須行腎固定術。
由於腎筋膜前後兩層在下方癒合不牢固,故不能很好地固定腎,所以腎臟會向下異常遊走。當直立時,其下降可能超過3cm。當腎臟向下遊走時,腎上腺仍停留在原位置上,這是因為腎上腺位於獨立的筋膜間隔內並且與膈緊密粘著。腎下垂(腎向下遊走)與異位腎(腎先天性錯位)是有區別的:前者輸尿管長度正常,但由於腎與膀胱的距離短,故鬆散地盤繞或扭轉。輸尿管扭轉不會引起嚴重後果,但牽拉腎血管常會引起腎區的間歇性疼痛,平臥位疼痛可緩解。腎臟下方在腰區缺乏支撐是腎移植術將腎置於大骨盆腔髂窩內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該處有可被利用的大血管而且距膀胱近便於與膀胱相接)。

三、腎蒂

腎蒂是出入腎門諸結構的總稱。由腎靜脈、腎動脈、腎盂、淋巴管和神經等組成。腎蒂主要結構的局部關係,從前向後依次為腎靜脈、腎動脈和腎盂;從上向下依次為腎動脈、腎靜脈和腎盂。左側腎蒂較長,左腎靜脈有左側腎上腺靜脈及左睪丸(卵巢)靜脈注入;其前方並有腸系膜上血管跨過。右腎蒂較短,臨床手術時,較左側困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