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賢梅莊花棍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進賢梅莊花棍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舞蹈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元代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

簡介

梅莊花棍又稱“打蓮花”,起源於元代,是流傳在進賢縣梅莊鎮、二塘鄉、南台鄉等地的一種民間舞蹈。最早的“花棍”採用池塘中的真實帶花蓮桿,作祭典、迎神之用,後經民間藝人革新,改用帶節鞭的小山竹棍,兩頭止掛數枚銅錢,再配以紅色麻線穗須,並在“花棍”表演中加入茶燈舞,形成一種別具特色的“花棍舞”,廣泛套用於各種喜慶活動之中。梅莊花棍,鄉土氣息濃郁。經過數百年的延伸承傳,形成了獨特藝術魅力,至今活躍在村鎮,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

歷史淵源

梅莊花棍又稱“打蓮花”,起源於元代,流傳於進賢縣梅莊鎮二塘鄉、南台鄉等地。梅莊花棍最初叫“蓮湘”。相傳元代橫溪村武狀元鄔徑邦被奸臣所害,朝廷為表彰其功績,降旨加封鄔徑邦及其家人官爵,並加於厚葬。因其頭顱已失,故令鑄金頭一個,代為安葬。村族祖輩萬分悲痛,為防他人盜墓,便採用十八副棺材同時出喪,分散地點埋葬。時值盛夏,村間蓮花滿池,男女幼童採摘帶桿蓮花與蓮藕,紛紛跟隨送葬隊伍一同送葬。領頭者組織村民揮舞蓮桿,表達敬慕哀悼之意。此後,每逢祭典、迎神、佳節、燈會等活動,村民便用竹棍,兩頭掛數枚銅錢,繫上紅色麻線穗,並配上一些步伐和動作,伴以民間小曲表演。後經加工、改編,形成以揮舞花棍表演為特色的民間舞蹈。

基本內容

花棍舞在民間的各種喜慶表演活動中可見。其動作簡潔明快,生動活潑,並在表演中加入了茶燈舞,使內容更加豐富。表演者各持一根“花棍”,伴隨著音樂節奏,穿插於燈彩隊伍中,打出多種不同的採茶動作。
表演形式:分為單人花棍、雙人花棍和集體花棍。單人花棍由武生表演,其手持花棍在急驟的鑼鼓聲中出場、亮相,步移身轉中棍影隨人,依節奏甩打出各式花樣,動作複雜多變,灑脫樸實,呈現出剛柔並舉的功夫。雙人花棍由男扮小生、女扮小旦,有出場、對打、造型三個程式。走場時以鑼鼓點伴奏,小生夾棍搖扇,屈膝叉腿,雙腳縱跳,行以矮子步。小旦持棍甩動紗巾,走蓮花碎步,二人對視,動作詼諧有趣。走場完畢,二人對打,花棍相擊,邊打邊唱,身形變換,節律明顯,充滿鄉間情趣。集體花棍則人數不限,眾人依隊形排列,講究動作整齊,步調一致,舞隨樂起,花棍揮舞,穗須飄逸,花棍上的銅錢隨著舞蹈動作“嗦嗦”作響,使節奏更加明快,昂揚激烈。
伴奏音樂:《一雙繡鞋》、《白牡丹》、《紗中扇》、《好一個楊樹青》等民間茶燈小調以及二胡演奏的《十二月花》。伴奏樂器有二胡、喇叭、鑼鼓等。

基本特徵

舞蹈簡潔明快,生動活潑。表演者持一根製作簡便的“花棍”,伴隨音樂節奏,穿插於燈彩隊伍中,打出多種不同的茶。花棍揮舞,穗須飄逸,煞是好看。參演人數可多可少;集體表演時,則要求動作一致,步調整齊,花棍上的銅錢隨著舞蹈“嗦嗦”作響,使節奏更加強而有力,氣氛烘托得十分熱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