逨鼎

逨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逨盤
  • 出土地點: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楊家村
  • 館藏地點: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 所屬年代:西周晚期
42年逨鼎共兩件,紋飾、銘文均相同,唯大小有別。
器內鑄銘文共25行281字,記述了在周宣王42年(公元前786年),司工散導引逨入中門,立中庭,北向而接受冊命。王說:“逨,我的顯赫高貴的文王、武王,從皇天那裡接受大命,撫佑四方的諸侯方國。從前,你的先人輔佐先王,盡心操勞大命。因此,我沒有疏遠、忘記聖賢的子孫們。你要效仿你的先輩,助我攻打戎狄,你沒有懈怠征戰之事,在弓谷徹底打敗了戎狄,抓獲了俘虜,繳獲了器械和車馬,你勤勉於徵戰之事,戰鬥很順利,我親自賞賜給你一壺黑黍釀造的酒和土地。”逨拜首,接受了天子的冊命,感激天子的賞賜,作了此鼎,用來追念有文德的先人。銘文詳細記述了周王命逨輔佐長父,征伐戎狄有功,受到周王室冊封、獎勵之事,將逨受到冊封的時間、地點、原因及獎勵內容記載的十分清楚。
43年逨鼎共十件,該組器形、紋飾與四十二逨鼎相同。因第九、第十號兩件器形較小,不能通篇記鑄,而將全文分為兩部分,分鑄於兩件器物內壁,其餘8件內壁均通篇鑄錄全文,銘文31行,計316字,記載了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5)六月中旬丁亥這一天,逨因治理林澤,供應王室山澤物產有功,周王室冊封其為官司歷人(類似於監察部長一職),訓導其如何施政,及受到獎賞的情況。文中年、月、乾支、月相俱全,為研究西周曆法提供了新的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