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楊運河

通楊運河是連線江蘇南通和揚州兩市,有兩條,即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老通楊運河和解放後新開挖的新通楊運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楊運河
  • 連線:江蘇南通和揚州兩市
  • 開挖於:1958年
  • 全長:90公里
  • 特點:兩千多年歷史
通楊運河連線江蘇南通和揚州兩市,有兩條,即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老通楊運河和解放後新開挖的新通楊運河。
兩條通楊運河近乎平行,北面的一條,西起江都縣芒稻河,經宜陵、泰州、泰縣到海安與通榆運河相接,全長90公里,開挖於1958年。為有別於原有的通揚運河,故稱新通楊運河。
南面的一條為歷史悠久的老通楊運河,起於揚州市灣頭鎮,經宜陵、泰州、泰縣、海安、如皋而達於南通,全長159公里,稱通揚運河。為區別於新通揚運河,也常稱之為老通揚運河。
通揚運河的前身,是西漢吳王劉濞時開鑿的一條西起揚州茱萸灣(即今灣頭鎮)、東通海陵倉(今泰州)及如皋蟠溪的一條運河。當時開挖這條運河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便利運鹽,所以後來稱之為鹽運河,亦名邗溝、運鹽河、南運河。
西漢文景時,吳王劉濞在封域內“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開鑿鹽運河後,淮南鹽場的鹽通過水運集中到揚州,然後轉輸各地,“以故無賦,國用饒足”(《漢書》)。並在公元前154年以此作為發動“吳楚七國之亂”的經濟資本。自劉濞之後,歷代統治者為攫取鹽稅這一重大財源,又逐漸將其向東南延伸,最終直達南通。到1909年這條運河正式改稱為通揚運河。因此,通揚運河是中國最早的鹽運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