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大國之路:中國的知識重建和文明復興

通往大國之路:中國的知識重建和文明復興

《通往大國之路:中國的知識重建和文明復興》是鄭永年教授的最新作品集,從巨觀和微觀兩方面系統表述了作者對於中國軟實力的深刻思考。改革開放以來,儘管中國國門大開,中外之間交往越來越多,但是中國和世界之間對很多問題的看法的分歧則越來越大。中國缺少一個能夠向外在世界解釋自己的知識體系。長期以來,中國知識界的各個階層和群體,一直在借用他人的概念和理論來解釋自己,結果不僅不能解釋自己,反而曲解了自己。這需要知識分子也即知識的生產者思考西方的知識體系是如何產生的,我們自己如何能夠生產自己的知識體系。從更高層次來說,任何一個文明的核心就是知識體系,也就是說,中國文明復興的關鍵就是中國知識體系的創造。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集子關切的是中國的文化軟力量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通往大國之路:中國的知識重建和文明復興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6053950, 9787506053952
  • 作者:鄭永年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262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通往大國之路:中國的知識重建和文明復興》編輯推薦:學術研究的窠臼,高等教育的異化,道德解體的憂患,基礎理論的蒼白,知識範式的僵化……作者坦率理智地指出當前中國知識界和知識分子的軟肋和缺陷,點明了中國知識分子必須正視的嚴峻現實:忽視軟實力的建設,難以成為真正的大國;缺乏知識體系的文明,復興之路更為艱難。擺脫思維的“被殖民”,脫去權力和利益的枷鎖,用中國自己的話語認識和解釋自己,讓教育和研究回歸本義,培養身心健全的公民和思維成熟的知識人,尋求中華文明真正的復興。《通往大國之路:中國的知識重建和文明復興》與作者前一本力作《通往大國之路: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互為呼應,成為當代中國人最需要看的書之一。
《通往大國之路:中國的知識重建和文明復興》的作者鄭永年教授是國際上中國問題領域的權威專家,在國際範圍內具有相當廣泛的影響力。他是新加坡國家首席智庫,並為中國政府高層倚重,多次為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層演講和獻策,其思想和觀點是當今中國最有價值的政見之一。他注重實證研究,兼顧理論建構,以其明晰而又理性的話語,解釋中國。
鄭永年教授曾任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是新加坡《聯合早報》最受關注的專欄作家之一,香港《信報》的專欄作家,也是《參考訊息》轉載率最高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長期以來,在海內外媒體、政界、學界和大眾中擁有人數眾多的讀者。
通往大國的道路上,中國走到了關鍵一步。
硬實力已經得到全球矚目,軟實力將如何建設?
只有在知識上扮演有力角色,中國才能成為真正的大國。
強大文明的核心是強大的知識體系。
中國能否從思想殖民、權力和利益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創造自己的知識體系,完成文明的復興?

作者簡介

鄭永年(1962—),教授,浙江省餘姚人,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政治、社會問題與國際關係專家,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國際中國研究雜誌》(國際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東亞政策》主編,羅特里奇出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歷任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系助教、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資深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後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克阿瑟基金會和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的資助。其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主要研究興趣和領域包括民族主義與國際關係;東亞地區安全;中國外交政策;全球化、國家制度和社會轉型;技術變革與政治轉型;社會運動與民主化;中國政治與中央地方關係。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001
一、中國向世界解釋自己,為什麼都是錯的001
1.中國還不能回答“中國是誰”001
2.西方“認識”中國的目的就是要“改造”中國003
3.“看著蘋果(西方)來論述橘子(中國)”004
4.用西方價值觀否定中國傳統,使中國無法認識自己006
5.中國人曲解自己,是中西方相互“誤解”的重要原因007
6.首要的任務是中國人自己要了解自己010
二、知識體系是最強的軟力量013
1.沒有知識體系,就沒有國際話語權013
2.思維和思想的“被殖民”:中國為什麼沒有自己的知識體系015
3.中國知識體系的未來:如何開始建設中國自己的知識體系019
4.中國“走出去”的現實途徑023
三、知識的力量:知識體系、知識分子與權力027
1.知識就是權力:知識分子可通過創造知識獲得權力027
2.“知識就是力量”:中國知識分子有責任學會解釋世界029
3.西方知識分子的權力來自解釋現實的能力033
4.中國傳統知識體系、知識分子與權力037
5.當代中國知識分子與權力042
6.簡單的結論D47
四、知識、力量與責任:中國的知識群體向何處去049
1.中國社會意識形態,已進入危機的“百花齊放”時代?049
2.中國社會階層及其思想狀況051
3.知識、權力和責任:經驗和教訓062
4.如何建立一個負責任的知識體系069
五、中國能否為世界提供另一個文化選擇077
1.中國能否為這個世界提供另一個文化選擇077
2.文化創新的三個“解放” 086
3.新的文化選擇093
六、國際話語權:一種重要的軟力量097
1.中國在國際事務中還沒有話語權097
2.中國必須提升國際話語權100
3.中國話語權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101
4.中國的話語體系建設105
七、中國意識形態的當代轉型——從傳統意識形態到社會意識形態109
1.新全球主義心態從何而來110
2.意識形態何以迅速變革112
3.政治秩序不斷擴容114
4.國家建構與執政黨之間的張力115
5.社會意識形態的崛起117
八、中國社會到了道德重建的時候了119
1.道德解體與中國人的生存危機119
2.道德解體的根源:是市場還是政治125
3.如何重建中國社會道德體系131
九、在“知”和“行”之間:智庫的角色137
1.政策研究者的“知”與“行” 137
2.政策研究者的職責140
十、知識創新與中國高等教育改革143
1.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問題145
2.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問題151
3.高等教育的知識創新體制155
十一、知識體系與中國教育哲學161
1.為什麼要談教育哲學問題161
2.中國教育界和知識界:除了專業主義,什麼都不缺164
3.中國傳統教育哲學與知識創新167
4.中國近現代教育哲學174
5.教育哲學的未來——專業主義176
十二、知識分子的使命是解釋中國而不是改造中國181
1.先問“中國從哪裡來” 181
2.“別人有批評我的自由” 183
3.解釋比改造更重要184
4.最大的敵人是昨天的自己186
十三、與經濟相比,當代中國文化其實很蒼白 189
1.當代中國的文化現狀189
2.停止對中國模式的好壞之爭190
3.文化創新要完成三個解放192
4.嘗試用“共和國家”去解釋中國193
十四、中國從歷史到現在,從來不缺少公共知識分子這一群體195
1.知識分子與公共知識分子: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195
2.“中國模式”與知識體系198
十五、中國知識分子改造世界的心太急201
1.一個國家的發展,不是靠政治家,而是靠專業人才204
2.新加坡教育系統的主要責任是培養熟練工人206
3.研究中國問題,還是離中國遠一點好207
4.我不認同季羨林所講“21世紀是東方文明的世紀” 208
5.樂觀看待“後李光耀時代” 210
十六、儒學:能成為中國軟力量的核心嗎213
1.儒學與現代國家建設213
2.東亞的儒家特性216
3.文明競爭與儒學的未來225
十七、開放的知識體系與開放的社會——鄭永年教授訪談錄231
1.把握好價值與事實之間的關係232
2.對未知世界的恐懼是知識體系封閉的心理根源236
3.社會科學的開放性與知識的創造性241
4.知識上的被殖民與觀念更新247
5.克服學術的依附性250
6.地方政府應該在制度創新上更有作為254
7.保衛社會的意義256
8.不是土地的城市化,而應當是人的城市化26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