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電子電路基礎

通信電子電路基礎

《通信電子電路基礎》是2009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寧帆、高立、方建邦。

基本介紹

  • 書名:通信電子電路基礎
  • 作者:寧帆 高立 方建邦
  • ISBN:9787115187888
  • 定價:35.00元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1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通信電子電路基礎》主要介紹模擬電子電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工程計算。內容包括:半導體元器件,放大器基礎,模擬積體電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盪器,線性頻率變換——振幅調製、檢波、變頻,非線性頻率變換——角度調製與解調,反饋控制電路等。
《通信電子電路基礎》的特色是將三極體與場效應管、放大器基礎原理與基本放大電路的套用、小功率低頻與高頻基本放大電路、低頻與高頻功率放大器進行統籌和有機的結合,循序漸進,體系完整。
為了便於自學,全書的章節按由淺入深的原則安排,語言力求通俗易懂;並結合各章特點,提供了例題、思考題及習題、小結等。
《通信電子電路基礎》可為通信類及信息類各專業基礎課教材,也可供高等電子工程和無線電技術專業的學生和從事電子工程、通信、自動化等專業工作的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 半導體元器件 1
半導體器件(semiconductor device)通常,這些半導體材料砷化鎵,可用作整流器振盪器、發光器、放大器、測光器等器材。為了與積體電路相區別,有時也稱為分立器件。絕大部分二端器件(即晶體二極體)的基本結構是一個PN結。利用不同的半導體材料、採用不同的工藝和幾何結構,已研製出種類繁多、功能用途各異的多種晶體二極,可用來產生、控制、接收、變換、放大信 號和進行能量轉換。晶體二極體的頻率覆蓋範圍可從低頻、高頻、微波、毫米波、紅外直至光波。三端器件一 般是有源器件,典型代表是各種電晶體(又稱晶體三極體)。電晶體又可以分為雙極型電晶體和場效應電晶體兩 類。根據用途的不同,電晶體可分為功率電晶體微波電晶體和低噪聲電晶體。除了作為放大、振盪、開關用的 一般電晶體外,還有一些特殊用途的電晶體,如光電晶體、磁敏電晶體,場效應感測器等。這些器件既能把一些 環境因素的信息轉換為電信號,又有一般電晶體的放大作用得到較大的輸出信號。此外,還有一些特殊器件,如 單結電晶體可用於產生鋸齒波,可控矽可用於各種大電流的控制電路,電荷耦合器件可用作攝橡器件或信息存 儲器件等。在通信和雷達等軍事裝備中,主要靠高靈敏度、低噪聲的半導體接收器件接收微弱信號。隨著微波 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微波半導件低噪聲器件發展很快,工作頻率不斷提高,而噪聲係數不斷下降。微波半導體 器件由於性能優異、體積小、重量輕和功耗低等特性,在防空反導、電子戰、C(U3)I等系統中已得到廣泛的套用 。
第2章 放大器基礎 35
增加電信號幅度或功率的電子電路。套用放大電路實現放大的裝置稱為放大器。它的核心是電子有源器件,如電子管電晶體等。為了實現放大,必須給放大器提供能量。常用的能源是直流電源,但有的放大器也利用高頻電源作為泵浦源。放大作用的實質是把電源的能量轉移給輸出信號。輸入信號的作用是控制這種轉移,使放大器輸出信號的變化重複或反映輸入信號的變化。現代電子系統中,電信號的產生、傳送、接收、變換和處理,幾乎都以放大電路為基礎。20世紀初,真空三極體的發明和電信號放大的實現,標誌著電子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20世紀40年代末電晶體的問世,特別是60年代積體電路的問世,加速了電子放大器以至電子系統小型化和微型化的進程。
第3章 模擬積體電路 119
第4章 功率放大器 166
第5章 正弦波振盪器 192
第6章 線性頻率變換——振幅調製、檢波、變頻 209
第7章 非線性頻率變換——角度調製與解調 232
第8章 反饋控制電路 264
附錄
參考文獻 315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