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雕玉蘭花犀角杯

明,尺寸:高13.3、口長18.2、底長6.9厘米。

深棕色,器口橢圓形,外壁透雕玉蘭花枝及螭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透雕犀角杯
  • 館藏地點:山東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明代
文物介紹,文獻記載,

文物介紹

山東省博物館藏有一件明代的透雕犀角杯,高13.3厘米,深棕色,渾重蒼黝,古色古香,整個器物形似在花繁葉茂的玉蘭枝幹上托出一朵盛開的大玉蘭花,器口呈橢圓形,雕玉蘭花瓣,花瓣自然伸展成杯口,以供飲酒用。透雕玉蘭花枝葉覆於杯之外壁,一螭虎纏繞於花枝上趴在杯口,似欲品味杯中美酒,此螭虎亦即杯把。整隻犀角杯,從杯口至杯底自然減小,頭重腳輕,不能立穩,這也正是犀角杯奧妙之所在。滿酒後,由於不能平放在桌上,只能杯不離手,這樣更能使飲酒者盡興。此杯造型莊重典雅,因材施技,靜中有動,動中寓情,充分顯示了明代制犀藝人高超的技藝,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寶。它同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件玉蘭花式杯,無論造型還是雕刻技法,均有異曲同工之妙,其製作時間當在明代晚期。 犀角,由角質纖維組成,很堅硬,可以入藥,有強心、解熱、解毒、止血等作用。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需要進口的名貴中草藥的一種。
透雕玉蘭花犀角杯

文獻記載

犀角多產自非洲、南亞的一些國家,明曹昭《格古要論》載:“犀角出南番、西番,雲南亦有。犀角中有直線型互不相連的天然紋理,顏色褐,間有黑紅色,底部有小沙眼,形似蜂窩,這是犀角的一個主要特徵。另外犀角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角上面有一道溝,底部凹進部分突出一條岡,俗稱“天溝地岡”,這兩個特點是鑑別犀角的重要依據。
犀角本就非常的名貴,用犀角製成的器皿就更稀有珍貴了。見之於文獻記載最早的犀角製品唐代敬宗所制犀角腰帶。唐蘇鄂在《杜陽雜編》云:“敬宗皇帝寶曆元年,南昌國獻玳瑁盆、浮光裘、夜明犀,夜明犀其狀類通天,夜則光明,通照百步。覆繒十重,終不能掩其輝煥。上命解為腰帶,每遊獵,夜則不施蠟炬,有如晝日。”犀角製品,考古發掘至今未見有出土品,今之所見犀角器,多為明清及以後器具,以明代為盛。犀角器的製作,與竹木牙雕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般是牙匠和竹刻匠,兼做犀角雕刻,這也就是犀角雕刻和竹木、牙雕不論是風格還是題材都非常相似的原因。犀角器因受角形的限制,除以整角製成的酒杯外,尚有蠱、碗、缽、洗、盒、鼎、爐、瓶、筆山、筆架、花籃、盆景、扳指、鉗件及以供欣賞用的人物、動物等雕刻。相傳用犀角杯飲酒可以清熱解毒,所以它便成為犀角器的主要器形。明代始見隨形雕刻的犀角杯,明手有鮑天成、濮仲謙、尤通、尤侃等,其中尤通為清康熙年間人,特別善制犀角杯,人稱“尤犀杯”。
犀角杯的圖案裝飾均用陰線、陽線、平凸、陰起、起凸和鏤空等雕法,鏤空用於把手,雕成枝梗或松樹或松樹的枝幹,仿古鏤空把手有時有雕龍、螭等盤繞,也有的用犀角零料製成無把或單把的酒杯。山東省博物館也收藏有一些無把犀角杯,看上去也非常的古樸可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