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全詩總計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厚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 類別:送別詩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者:李白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獵客張兔罝⑴,不能掛龍虎。
所以青雲人⑵,高歌在岩戶。
韓生信英彥,裴子含清真。
孔侯復秀出,俱與雲霞親⑶。
峻節凌遠松⑷,同衾臥盤石⑸。
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
時時或乘興,往往雲無心。
出山揖牧伯⑹,長嘯輕衣簪⑺。
昨宵夢裡還,雲弄竹溪月。
今晨魯東門⑻,帳飲與君別⑼。
雪崖滑去馬,蘿徑迷歸人。
相思若菸草,歷亂無冬春⑽。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兔罝(jū):捕獵野兔之網。《詩經·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施於中林。”孔穎達疏:“《箋》云:‘罝兔之人,鄙賤之事,猶能恭敬,則是賢者眾多也。’”後因以“兔罝”指在野之賢人。北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微賤兔罝之人,猶莫不好德。”蕭士贇註:“陸機《演連珠》:‘頓網探淵,不能招龍,振網羅雲,不必招鳳。是以巢箕之叟,不眄丘園之幣;洗渭(耳)之民,不發傅岩之夢。’此詩首四句意出於此。”此詩明謂“獵客張兔罝”,似與蕭氏所解不類。
⑵青雲人:青雲,喻高。青雲人猶青雲士。指立德立言的高尚之人。北宋鄭獬留別汪正夫》:“夫子青雲士,聲名孰與齊?心經時事老,顏向俗人低。”亦喻朝廷貴臣。漢揚雄解嘲》:“當途者升青雲,失路者委溝渠。”劉禹錫:“出入金馬門,結交青雲士。”有時也喻隱居。《南史·齊衡陽王鈞傳》:“身處朱門,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達,而意在青雲。”《雲笈七薟》卷一〇七:“遂拜表解職,求托岩林,青雲之志,於斯始矣。”
⑶雲霞:雲氣。一作“煙霞”。
⑷峻節:峻,高也。峻節,猶高節,謂高尚的節操或高風亮節。
⑸同衾:衾,大被。同衾,猶“共被”。
⑹出山揖牧伯:牧伯,稱州郡長官。《漢書·朱博傳》:“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統,選第大吏,所薦位高至九卿,所惡立退,任重職大。”王琦註:“《尚書正義》:《曲禮》曰,九州之長曰牧。《王制》曰,千里之外設方伯。八州八伯,然則牧、伯一也。伯者,主一州之長;牧者,言牧養下民。鄭玄曰:殷之州牧曰伯,虞夏即周曰牧。後人稱太守曰牧伯,本此。”揖,古代拱手平交之禮,長揖不拜。此句是謂韓準、裴政、孔巢父三人出自徂徠山之竹溪隱居處,來兗州治城瑕丘謁見兗州刺史。
⑺輕衣簪:輕,此謂輕視,不看重之意。衣簪,猶衣冠簪纓。古代仕宦的服飾,常借指官吏或世家大族。《宋書·孝義傳論》:“若夫孝出閨庭,忠被史策,多發溝畎之中,非出衣簪之下。以此而言聲教,不亦卿大夫之恥乎。”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誡兵第十四:“衣冠之士”。器案:漢書杜欽傳註:“衣冠,謂士大夫也。”文選奏彈王源集註:“鈔曰:‘衣冠,謂簪纓人也。’”
⑻魯門東:唐魯國之都、兗州治城瑕丘城東門外。
⑼帳飲:謂在郊野張設帷帳宴飲餞行。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唐楊炯《送徐錄事》詩序:“臨御溝而帳飲,就離亭而出宿。”
⑽歷亂:猶言紛亂,雜亂。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詩之九:“銼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又《紹古辭》:“憂來無行伍,歷亂如覃葛。”詩言“歷亂”,喻心煩意亂。

作品譯文

小獵戶埋兔夾子,怎么能捕到龍與虎?
所以,想青雲直上的人,就要在山岩隱居高歌。
老韓你英才勃發,老裴你清真飄逸。
老孔你更是高山秀出,傲視群雄,你們都與雲霞親近。
高風峻節凌於古松之上,巨大的盤石上一床被子蓋三人。
利斧碎冰,洗嗽寒泉,三人同穿二隻竹屐。
時時或有詩興,清淨如雲無心。
出山是對太守們作揖致個禮,管他什麼官不官的,俺愉快俺長嘯。
昨夜你們做夢了?夢裡還山了?想山裡的白雲翠竹溪中明月了?
今天一早,我就在魯城東門,圍個布帳,搞些酒肉水果,為你們仨飲別。
要擔心山崖有雪,別把馬及騎在馬上的人滑倒;那山徑傍邊的蘿藤密密麻麻的,可能把路給遮蓋了。
朋友們,想你們啊!相思就像春天的菸草,無邊無際。

創作背景

李白於公元740年(開元二十八年)夏,作《陳情贈友人》詩後之不久,即同韓準、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沔再度隱居徂徠山之竹溪。估計歷有八九個月,於公元741年(開元二十九年)暮春或初夏,自徂徠山歸回兗州瑕丘家中。是年秋,張卿(張叔明)從徂徠山來探望李白,作有一首《夜宿南陵見贈》,李白回應酬贈《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一詩。是隔數月,韓準、裴政、孔巢父三人一同出山乾謁兗州刺史,兼看望李白。三人還山,李白於兗州城東設帳宴飲餞行而作此詩。按詩中“雪崖滑去馬”之語,此詩當作於公元741年(開元二十九年)深冬。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像李白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