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明府去官

送李明府去官

《送李明府去官》是唐代詩人錢起的作品。此詩寫李明府忠而被貶,對友人的不幸遭際寄予了深切同情。全詩言簡意賅,直抒胸臆。詩中對讒言害人,直道難行的社會黑暗現實,對朝廷聽信讒言,迫害賢臣的腐敗政治,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時對朝廷親小人、遠賢臣的嚴重後果直言不諱地進行暴露和直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李明府去官》
  • 創作年代中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錢起
  • 題材送別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李明府去官
送李明府去官
謗言三至後⑵,直道嘆何如⑶。
今日藍溪水⑷,無人不夜魚⑸。

作品注釋

⑴明府:官名。去:辭去。去官,即罷官。
⑵謗言:誹謗詆毀人的讒言。三至:語出《戰國策·秦策》:“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日:‘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⑶直道:正直之道,此指行直道的人。何如:如何,怎么樣。
⑷藍溪水:泛指藍田縣的山水土地,借指藍田縣。
⑸魚:一作“漁”,漁獵,此處有掠奪之意。

作品譯文

誹謗詆毀人的讒言說了三遍後,讒言也就變成真的了。賢明之官遭謗去職,正直的人又將如何呢?清明的李明府去官之後,你看今日藍田縣的藍溪之上,夜裡無處不有人在漁獵。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錢起任藍田縣尉期間,時間為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至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李明府,即藍田縣令李行父。李明府何時罷官,時間不詳,很可能是在錢起任藍田縣尉期間。李明府同詩人交情深厚,錢起在旅居長安困難之際,曾得到李明府的救濟和幫助。李明府很有政績,錢起在《長安客舍贈李行父明府》詩中曾稱讚他:“誰謂兵戈際,鳴琴方一彈。 理煩善用簡,濟猛能兼寬。 夙夜念黎庶,寢興非宴安。”這樣清政愛民的好官竟然“去官”,詩人不禁深為其感到冤枉和憤慨,揮毫寫下了此詩。

作品鑑賞

此詩開篇首句點出李明府“去官”的原因,乃是小人讒言誹謗所致,字裡行間,飽含了詩人的惋惜和憤慨之情。“三至”里暗用典故,點明李明府是忠而被貶。《戰國策·秦策》載,相傳曾參居住在費邑時,有一個與他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去告訴曾參的母親說:“你兒子殺人了!”正在紡織的曾母說:“我兒不會殺人的。”接著繼續織布,鎮定如常。過了一會又有人來說:“你兒子殺人了!”曾母還是安穩地織布。又過了一會,又有人來說:“你兒子殺人了!”曾母聽了便驚慌起來,扔下布機的梭子跳牆逃走了。曾參的母親雖然對兒子很了解,然而三個人接連用不真實的話來對她說,就連慈母對自己的兒子也不相信了。後來便以“三至,投杼,讒言三至”比喻謠言重複次數多了便能動搖人心。次句設問,直抒胸臆,感嘆忠而被謗,官場險惡,對黑暗的現實和腐敗的政治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後兩句掉轉筆鋒,描寫今日藍溪水,既寫出藍溪遭受掠奪之慘,同時也反襯李明府之清正賢明,照應詩題。
這首詩言簡意賅,直抒胸臆。詩中對讒言害人,直道難行的社會黑暗現實,對朝廷聽信讒言,迫害賢臣的腐敗政治,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時對朝廷親小人、遠賢臣的嚴重後果直言不諱地進行暴露和直述。這種直面人生、敢於正視現實的作品,在錢起的作品中並不多見。

作者簡介

錢起,唐代詩人。字仲文,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區)人。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寶十年)登進士第,曾任藍田尉,官終考功郎中。“大曆十才子”之一。詩以五言為主,多送別酬贈之作,有關山林諸篇,常流露追慕隱逸之意。與劉長卿齊名,稱“錢劉”;又與郎士元齊名,稱“錢郎”。有《錢考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