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脊柱炎

退行性脊柱炎又稱肥大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柱炎、老年性脊柱炎、脊椎骨關節炎等,是指椎間盤退變,椎體邊緣骨質增生及小關節肥大性改變而形成的骨關節病變。本病好發於中年以後,男性多於女性。臨床上常以負重和活動範圍較大的腰部多見。

基本介紹

  • 別稱:增生性脊柱炎、老年性脊柱炎
  • 就診科室:骨科
  • 多發群體:中年男性
  • 常見症狀:晨起腰痛,多活動或多負重後痛,腰部僵硬及酸脹感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病因有原發性(或稱特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在我國,以繼發性者較多見,原發性者較少。凡正常椎節無明顯原因而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即稱為原發性脊椎骨關節病;若因某些已知原因導致軟骨破壞或關節結構改變,以致因關節內摩擦或壓力不平衡等因素而造成退行性變者,稱為繼發性脊椎骨關節病。

臨床表現

雖可見於中年人,但大部分患者為超過60歲的老人。患者中男多於女,重體力勞動者多於輕體力勞動者。活動量及負載大者多於活動量及負載小者。本病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係。
1.症狀
(1)晨起腰痛,活動後減輕  大部分患者早上起床後感到腰部疼痛,一般多可忍受,且伴活動受限,自覺腰部僵硬。但稍許活動後,則疼痛減輕,再步行數百步,不僅疼痛緩解或消失,腰部活動範圍也逐漸恢復如常。
(2)多活動或多負重後痛,休息後減輕  患者腰部過多活動或負重後,即覺腰痛,並逐漸加重,伴活動受限。此時,如稍許平臥或在沙發、躺椅上適當休息,症狀即明顯改善。此組症狀大多在傍晚時,即活動了一天之後出現,但病情嚴重者也可發作於活動1~2小時後。
(3)腰部僵硬及酸脹感  不像其他腰痛患者以“痛”為主,其更多主訴腰椎關節活動受限、不靈活以及發酸、發僵、發脹等症狀。
2.體徵
(1)多無明確壓痛點  大部分患者並無明確的固定壓痛點,其症狀主要因竇椎反射所致。
(2)均勻性腰部活動受限  即腰部活動範圍諸方向均受限,其受限範圍差異較大,早期病例腰椎活動度可近於正常,但中、後期表現出程度不同的功能受限。
(3)叩之感舒適  檢查者叩擊患者下腰部時,其多報之以滿意的舒適感,並希望檢查者再多叩幾下。此主要是由於諸小關節韌帶僵化及血流減緩、靜脈淤血。
(4)多不伴有坐骨神經放射痛  單純本病時並無根性症狀,因此多不伴有坐骨神經放射痛,下肢直腿抬高試驗多屬陰性。

檢查

無論是X線、CT或MRI檢查均顯示典型的退行性變徵象,並依據其退變所處的階段不同而呈現出相應的改變。
1.X線檢查
(1)椎節不穩  屬病變早期,或同一病例病變較輕的椎節。在動力性攝片時(側位)可顯示出鬆動與不穩征,一般是上一椎體的下緣在下一椎體的上緣前後滑動,並出現梯形變。側向鬆動與不穩則較少見。
(2)椎間隙狹窄  由於椎間盤退變,早期即可顯示患節間隙變窄,並隨著脫水加劇,以及軟骨面受累而使椎間隙的垂直高度明顯降低,甚至僅為正常椎間隙的1/3或1/4。
(3)椎節骨質增生  在椎體邊緣可顯示出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骨質增生。
(4)小關節骨質增生  除椎體邊緣骨刺外,小關節骨質增生亦較多見,因該處骨組織重疊密集而難以判定。因此,當懷疑該處有骨質增生,且伴有根性受壓症狀需定位選擇術式時,則需行CT檢查。
(5)其他改變  除骨贅外,X線片上尚可發現鄰近椎節鬆動與不穩征,此乃由於相鄰椎節活動量增加之故。並應注意第5腰椎椎弓根有無退變性斷裂,其可伴發。同時,酌情測量椎管和(或)根管的矢狀徑以判定有無繼發性椎管狹窄症。
2.CT檢查
對下腰椎傷病的診斷意義較大,其陽性發現率明顯高於普通X線檢查,尤其是在對椎管及側隱窩形態與大小的判定上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三維椎管形態重建更有助於對椎管及根管狀態的判定,而且可作為手術選擇的依據之一。
3.MRI檢查
此項檢查主要用於對硬膜囊狀態的判定,因此凡具有脊髓、脊神經根症狀者,應常規予以檢查。

診斷

診斷主要依據:
1.臨床症狀
一般均有前述臨床症狀特點中的大部或全部,療程均較長,可從中年起發病(多為重體力勞動者)。
2體格檢查
除腰部僵硬、活動受限及叩擊有舒適感外,約半數病例可能並無其他特別體徵。  
3.患者年齡
一般多在55歲以上,50歲以下除重體力勞動者或舉重運動員(包括芭蕾舞男演員)外,其他甚為少見。然而近年來,脊柱退行性變有年輕化的趨勢。
4.影像學檢查
X線上呈典型的退變性改變。並可行CT或MRI檢查。

併發症

可並發退行性脊椎滑脫。

治療

1.治療原則
(1)減緩退行性變的發展,緩解各種症狀和恢復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能力。
(2)強調以非手術療法為主,一般勿需手術,除非椎管內神經組織遭受壓迫而無法緩解者。
(3)增強腰背肌功能,並輔以有效的藥物治療;與此同時,尚應幫助患者克服和防止產生悲觀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2.非手術療法
臨床上常用的非手術治療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類:
(1)臥木板床  可在木板上加用棉墊,而不可選用鋼絲、棕繃或尼龍絲床,因後者可造成腰部被迫性屈曲體位而加重病情。
(2)腰背肌鍛鍊  此對腰部功能的恢復至關重要,開始時應有專人輔導以免不得要領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3)腰圍保護  以具有彈性的軟腰圍最為理想,但發作期應改用較硬的皮腰圍,或是選用輕質的腰背支具。
(4)藥物療法  可酌情選用消炎鎮痛藥物,以緩解患者症狀。
(5)按摩療法  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而有利於本病的恢復,但推拿尤其是粗暴的重手法推拿不僅不利於本病的恢復,且可加重病情,不宜選用。
(6)其他  可酌情選用理療、局部封閉療法、體育療法、中草藥外敷、針灸、臥床行輕重量持續牽引等。
3.手術療法
(1)筋膜切開松解術  用於腰背部持續性疼痛無法緩解者,其原因多為腰背部伴有纖維織炎致使末梢神經受卡壓
(2)脊柱融合術  對伴有椎節明顯不穩,或伴有後方小關節損傷性關節炎者,可選擇相應的脊柱融合術。對有單純性椎節不穩定者,一般的腰椎後路棘突間融合術、椎板融合術或小關節融合術等均可獲得滿意的療效。
(3)椎管或根管減壓術  對本病後期因增生明顯伴有嚴重根性或馬尾神經性症狀者可考慮本手術。一般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顯露椎板及棘突,視病情不同而行單側根管減壓術、單椎節減壓術或是全椎板切除減壓術等,並依據椎節是否穩定而決定需否同時予以椎節融合固定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