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述潘見泉先生往會因由付其兒參將

《追述潘見泉先生往會因由付其兒參將》是明代詩人李贄創作的一篇古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追述潘見泉先生往會因由付其兒參將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古文
  • 作者:李贄
  • 作品出處:《焚書》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余向在白下門,因焦弱侯得交我見泉潘君,然僅僅數語耳,其得見泉之行事志節,則皆弱侯歷歷為余道也。弱侯固樂道人善,然浮不得過二分三分;既已親見見泉,面聆數語,則與弱侯言盡合,無半厘浮也,況二分三分乎!於是心中時時有一潘見泉。後余入滇,又三載,得告謝,忽聞見泉來守北勝,余自謂得再見我見泉,免心中時時有一見泉也,而君逝矣,作古人矣。嗚呼見泉!其真不復再見矣!
後余遊方至楚,又聞其公子廷試磊落奇氣如見泉。偶一夕,有一姓潘者同一詹軫光舉人偕至湖上見我,我留與一宿,至早欲別去,因問之曰:“君是婺源,曾識潘見泉先生否?”姓潘者立起應曰:“弟子名廷謨,是先君第四子也。”余驚訝,即起而嘔之曰:“何不早道,使我得一夕歡喜耶!爾且能飲酒放歌,果是潘見泉之子,我當令人沽酒遠村,與爾沉醉,不令爾一夜寂寞也。真拙人,真拙人!胡不早告我!”即令僧雛打掃淨室,留二人讀書其中。月余日,乃別去。
時見泉三兒廷試,正棄文就武,將所得其父精藝發身遼左,侵侵乎見知於諸大老,勃勃乎向用矣。聞其人全與父類,未面也。余乃戲廷謨曰:“爾與爾兄孰似爾先人?”廷謨乃更謙曰:“家兄得其似,余小子不肖矣。”余見其推讓於兄,益使余又欲一見其兄。
歲丁酉、戊戌間,余復遊方至燕、晉,而廷試在遼,猶未得面。南旋至白下,聞廷試徙大同為游擊將軍,官漸升矣,地益已遠矣。我益老,終不得與廷試會矣。豈知我仍復偕馬誠所侍御又抵潞河,而廷試遂參戎於此,終當一見也耶!
既見廷試,則大喜,乃與廷試索諸公所為見泉先生傳志等觀之。大抵南溟汪公志極詳,弱侯祭文及傳亦見交契,總之未得見泉之心也。見泉之心,我知之。余時有一肚皮話欲對見泉吐,恨未同,仍復吞之。雖復吞食此話,然終以見泉不可不聞吾此話也。何也?世間丈夫若潘見泉者少也,非見泉固不必告以此話,若是見泉又不可以不知此話也。我此話惟見泉可使知之,焦弱侯等雖相信,終不可告以此話也。有可告之人而終不得告,吾寧不思乎!吾謂若見泉者,倘得與魯仲連藺相如輩游,則其光明俊偉,大有益於人國何如哉!惜哉猶有酸氣,則以一種道學之習漸塞其天耳,然時時露出本色,則以其天者全也。今廷試其狀貌類父,雄傑類父,而謙巽恭讓,獨能委曲和說,合乎上下之交,則余之恨不得與見泉言者,今皆不必與廷試言之矣。余寧不大喜,且為見泉喜乎!
夫文武不同,而忠孝則一,倘肯效忠盡孝,何人不可,何地不可,何官不可,況堂堂國之參戎歟!況通州京師門戶,虜騎突如其來,不待信宿歟!有賢於此,朝廷之上始可高枕而臥,豈可遽以和好自安妥也?我太祖高皇帝親置藩國於此,直塞口北之門於喉項之間;成祖文皇帝又親建北京於此。聖子神孫,百官萬姓,宗廟陵寢,與虜直隔一牆。如此其重也,而皆徑以付與二三大臣與總兵、參將大將軍,則見泉平生自負所欲為而不得者,今皆有兒以承之,而又真能克承之———我所欲言於見泉而不得者,今廷試皆已了了,又絕無俟余言。然則見泉其真可以自慰矣!
見泉者,佳公子,喜讀書,尤好武事,不知在日曾與俞虛江、戚南塘二老游不。此二老者,固嘉、隆間赫赫著聞,而為千百世之人物者也。今恨無此二老耳,吾將以此二老者望於賢郎,不知見泉兄以為可否?

作者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贅,號宏甫,又號卓吾,又別號溫陵曙上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不應會試。歷任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死在獄中。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